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将叩问进行到底──听特级教师卢雁红老师上《少年闰土》

浙江省杭州市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 胡 珏

新学网 > 语文 > 人教课标本六年级上册 > 少年闰土 > 将叩问进行到底──听特级教师卢雁红老师上《少年闰土》

俗话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产生疑问是激发主动探究的原动力。现代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利用学习资源,主动构建意义的过程。根据这一理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教师的职责不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形成问题、解决问题。卢老师在《少年闰土》一文的教学中,就充分调动了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不断地叩问,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提出新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提问的意识和能力。

《少年闰土》一文,卢老师上了三课时,每个课时都在叩问,叩问文本,叩问作者。将叩问进行到底,不仅有助于学生提高发现文本和生活中问题的敏感和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更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阅读思维,提高了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让我们来品读《少年闰土》课堂教学中的“叩问”。

一、围绕文本开头提出“叩问”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想方设法使学生的大脑充满疑问,鼓励学生想问并大胆的问。卢老师在学生刚刚接触课文第一自然段之后就鼓励学生大胆地提问,并告诉学生叩问是阅读的好方法,然后围绕这些问题来展开教学。我们来欣赏课堂教学片断──

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你说,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给你留下了怎样印象?

生回答(略)。

师:这一幕,我小学读了之后就永生不忘了。我们想知道的是,当你第一次读到这一段的时候,你有没有什么问题冒出来?

生1:为什么鲁迅对这副画面印象特别深刻?

生2:海边怎么种西瓜,万一一个浪头打来,那不惨啦?

生3:为什么要用2个“的”?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

师:哦,我们XX也学会去叩词了哦!(众生笑)别笑,这是一种很好的习惯,干吗有2个“的”,干脆就读一下吧,有区别,还是没有什么区别。(师读: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你的意思是去掉一个也是可以的,那你去掉一个读给我们听听看。

生3:读“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西瓜”

师:可以吗?

生4:也是可以的,但是加上这2个“的”,读起来会通顺一点,而且比较好。感觉比较好。

师:美一些,而且更突出了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不要小看一个“的”字,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5:就是这个少年是谁,而且他为什么在西瓜地里?

生6:以前看作文书,介绍一个人,就是先介绍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而这里是通过一件事,一个画面来写,为什么?

师:你看,多好,我觉得这几个同学是很会读书的。我们读书是一定要学会不断的──送你们一个新的词──叩问(板书),也就是一边读,一边不断地追问,比如说像这几个孩子一样,这少年是谁?他怎么会在这里看瓜?再还有就像刚才XX说的,以前我们写人,总是他长得什么样儿,先把他的外貌慢慢地一步一步地来介绍,但这里怎么忽然这么一幅画面蹦出来……你看看,如果你也能这样读书的话,你的质量是相当相当高的,我们一起来学会这种阅读的方法。现在,我们就顺着这几位同学的思路,不断地边问自己,边把后面的课文读下去……

从上面的教学片断,我们可以看到卢老师给学生创设了畅所欲言的机会,表达自己心中的疑惑。我想这中间至少体现了以下这些教学理念。

1、注重叩问意识的培养:

可以看到卢老师非常重视学生的提问能力的培养。围绕一个开头,卢老师问学生:当你第一次读到这一段的时候,你有没有什么问题冒出来?这不仅是摸底,看看学生在学习中有什么问题。更是培养学生拿到一篇课文,一边读,一边就要展开叩问。

2、关注叩问热情地保护:

从上面的教学片断我们还可以看到卢老师很重视学生提问热情地保护。当一个同学提出一个大家都笑了的问题,卢老师却表扬那个同学说:学会叩词,是很好的习惯。然后立刻解决了这位同学的问题。卢老师鼓励学生提真实的问题,不设禁区,不鄙视学生问题的幼稚,悉心保护学生求知的本能和欲望,真诚地欣赏学生萌发的问题意识值得我们学习。只有鼓励学生参与,对学生的提问加以赞赏,并且允许出错,这样才能使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

3、重视叩问在课堂中的延续:

我们的课堂教学只有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和困难才有生命力。卢老师不仅让学生提问题,而且还让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去学课文,发挥了提问的真正作用,让叩问在学习课文中得以延续。

二、围绕重点语段进行“叩问”

除了学习文本一开始的叩问。在第二课时,学习文中的重点语段,学习课文第十五自然段时,卢老师又引领学生对这个重点段进行叩问。课堂教学实录如下──

师:是啊,你们理解得很不错。健康、活泼,这是我见到闰土后他给我的第一印象。闰土给我的印象在一步步地变化着。我们一起看看他们相处的部分。请你快速地浏览,找到最能够说明此时闰土给我的印象的那个语句。

学生默读课文。

指名汇报。出示课文第十五自然段的句子(小黑板)。齐读此段落。

师:如果你读到一些觉得比较有内涵的句子的时候,请你用上昨天老师教给你们的一个方法──叩问,通过不断地追问去感悟里头的情感。现在就请你们埋头认真地读这段话,用上笔,找到自己不明白的地方画上问号。等会儿我们一起来交流。

学生默读、思考、做记号;师巡视。

师:有同学细致到连一个标点都不放过,真好。做学问,就是要学会问。

生1:为什么说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脚天空?

生2:我往常的朋友都是谁?

生3:这些事都是我往常朋友不知道的,指的是哪些事?

生4:我想鲁迅写这段话的时候想表达怎样的情感?

师:你是从哪里看出的?

生:“啊”这个字。

师:你真会读书。很了不起,大家不注意的一个地方他们问出来了。只有一个“啊”字,也能读出疑惑来。有没有注意标点?这个细节是很有价值的。这里面包含的是怎样一种情感?要去研究一下。

师:问题提完了吗?接下去研究,这些问题中你觉得可以马上解决的是哪些?

生:我往常的朋友都是谁?(师:是谁?)闰土的朋友,富家子弟,少爷。

师:好的。不说了。还有那个问题也能马上解决?

生:稀奇的事(师:哪些稀奇的事?)去捕鸟、到海边捡贝壳、管西瓜、刺猹(生:刺猹就是管西瓜)去看跳鱼儿。

师:对!多么有趣的事!剩下的问题,我们仔细来看看“啊”这里头的文化。理解情感都是有一个基础的。文章也好、生活也好,任何一个情感都不能离开它的基础,否则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我请你们再认认真真地读读他们相处的情景,把自己当成“我”,感受一下你和闰土间的情谊,这样的体验之后或许你们就能体验“我”的感受了。

学生默读……

以上是围绕这篇课文的学习展开的第二轮叩问。我想这中间至少体现了以下这些教学理念。

1、聚焦重点句反复叩问:

聚焦到课文中的一个段落去叩问是我们平时很少做的。卢老师这样去操作非常好,让学生反复读这个语段,反复思考叩问,理解就更加深入了,效果非常明显。

2、梳理和聚焦学生叩问:

从上面的课堂实录中,我们还清晰地看到卢老师对学生处理问题能力的培养。学生提的问题一一罗列出来之后,教学推进到学生梳理和聚焦问题,这一环节。卢老师问学生:“这些问题中你觉得可以马上解决的是哪些?”这样,把简单的问题梳理之后,就留下主要的问题──“我们仔细来看看‘啊’这里头的文化。”聚焦到这个问题展开深入地研究,教学效率就大大提高了。同时也暗示学生这样的问题是高水平的,这样从此以往的熏陶下,学生的提问能力一定会有所提升。

3、围绕叩问展开探究学习:

卢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处理学生提出的问题,带领学生抓住一个重点问题去解读文本。围绕“啊”这个问题展开探究学习,学习的目的就比较明确,真正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如果说“我们仔细来看看‘啊’这里头的文化。”是让学生带着叩问,自主感悟课文,那么“文章也好、生活也好,任何一个情感都不能离开它的基础,否则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则是培养学生为自己的观点找到理由,有助于提高学生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将课文的学习引向更深的层次。

三、文本学习结束再次“叩问”

在卢老师的课堂上,我们看到卢老师不仅注重课前课中的学生叩问,还十分注意课尾让学生继续质疑,保持旺盛的探究热情。我们来欣赏课堂教学中的精彩片断──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读读课文,跟同学讨论一下还有什么问题没有,大胆地提。

生讨论提问。

生:我想问的是为什么闰土说的每件事后面都是省略号?

师:关注省略号,第一个在哪里?

齐读。(师:你们不是闰土,真正的闰土不是这样说话,再读。)生齐读。

师:说明什么?(生:说明还有很多。)

师:这就是列举的省略,什么都有,还有很多。这几个省略号表现什么呢?为什么闰土说的后面都有省略号。

生:省略号说明闰土心中有无穷无尽的事。

师:是啊,正好应了这几个字,无穷无尽、希奇古怪。多好啊!继续问。

生:我想问问标点的用法,11段两个破折号什么意思啊?

师:问得好,知道的举手。都不知道。怎么就她一人举手呢?读一读思考一下。

生齐读。

师:好,把中间部分去掉再读读。“我那时并不知道──”

生读:“我那时并不知道……”

师:谁读懂了?你再读一读,或者同桌讨论一下。

生:这是补充说明。

师:中间这句话去掉通吗?(生:通)师:也通的,这就是补充说明。

生:说明闰土讲的东西真希奇,就是现在也不知道。

师:你理解得非常对。还有问题吗?没有。那么,我想问的是,你想不想知道,这是小时候的闰土,你们想不想知道长大后的闰土?

生:想。

临近上课结束又让学生主动质疑,提出问题。通过这一教学环节,我们可以透视出卢老师这一课堂教学行为背后所蕴涵的教育理念。

1、聚焦真实问题,自主释疑:

“问得好,知道的举手。都不知道。怎么就她一人举手呢?”这证明问题的普遍性和卢老师的下一个教学行为是有意义、有必要、有效益的。如果问题只是一个学生的,其他学生都懂,那么完全可以下课由同伴和他讨论。现在,问题是大家的,卢老师也不急于给大家释疑,而是说:“读一读思考一下。不难的,读了就知道了。”又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来释疑。这不仅是对学生主人权利的尊重,更是对差异资源的灵活和到位的开掘,对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实际的培养。

2、教师适时引领,提升认识:

当孩子们各抒己见后,孩子的认识毕竟有他们的局限性。教师适时地说“我想问的是,这是小时候的闰土,你们想不想知道长大后的闰土?”以教师自己的理解引领孩子更深入地思考,叩问文本、提升认识。

课堂是动态生成的,课堂临近结尾,敢于让学生提问,这是教师务实求真的教风体现,也是一种教学勇气,真正体现了对学生发展负责的态度。所以即使是重点问题解决了,课上还是要留出时间,让学生再次提问。只有这样学生才敢质疑、会质疑、爱质疑,只有这样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精神才能得以充分体现。

卢老师在《少年闰土》一文的教学中为我们精彩演绎了将叩问进行到底。学生在叩问中发展,我们也在卢老师精湛的教学技艺的赏析中不断地反思成长。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