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洛社镇中心小学 王杰英
学习方式,一个为越来越多致力于课程改革的研究者与实践者的关注焦点。本次课改重点之一,就是要让学生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转变传统的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这种单一的、他主的、被动的学习方式,提倡和发展注重人的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的多样化学习方式,其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都是重要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有着完整的人的生命表现形态的、处于发展中的人,学生学习的过程不是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知识,而是一个学生亲自参与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经历一个情感体验、启迪智慧的实践与创新的过程;“课堂学习的收获”,也不仅包括认知方面的,还应包括态度、价值观的转变、丰富与提升,受到理智的挑战和内心的震撼,以及精神的陶冶和心灵的净化。所以,本着“用教材而非教教材”的教材观,应设计适合学生需要的学习方式,激发、唤起学生的学习需要和探究兴趣,一切活动都在自主探究中进行。下面就以《月光曲》为例谈谈第一课时中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实践运用。
课文描写了德国音乐家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传说,传说生动地讲述了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经历的事情、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变化,随后即兴创作了《月光曲》,借皮鞋匠的联想生动展示了曲子的内容、意境和流露的情感。对本文教学,设计了以下几个块面:一、从描绘《月光曲》文字内容入手,探究音乐旋律与情感流露的关系,即朗读体会到贝多芬为穷兄妹俩互相关心体贴的亲情和姑娘对音乐的热爱与理解能力深受感动而谱写了《月光曲》。二、再次聆听欣赏音乐,朗读文字,体会乐曲中表达出贝多芬对兄妹俩的赞赏、对穷苦人的同情,感受其非凡卓越的才华。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即为第一块面内容。学生在课堂中两度进行了探究学习:依据文字描绘猜测《月光曲》旋律,并进一步探究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情感历程,以探究为主线,经历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一、探究《月光曲》音乐旋律
首先,教师以范读课文导入,对本文的情感脉络学生心中奠定了一个基调,同时营造了一种意境与氛围;学生用心聆听后,很快敏感捕捉住描绘乐曲内容的那段文字。然后,教师以导语“这段文字该读出怎样的意境、情感来呢?”引导学生自由朗读,有意识地去感受、去体味文字中展示的景象变化、流露的情感变化,渐渐走进语言,走进教材。接着,根据文字内容引导学生猜想《月光曲》音乐旋律大概会是什么样的?学生都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有的说:当眼前出现“月亮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海面上洒遍了银光”的画面时,音乐是舒缓、轻柔的;当月亮越升越高穿过微云,音乐逐渐开始强烈起来;最后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此时的音乐更加强烈,有一种波涛汹涌的感觉……有的想象更为奇妙,将文字中省略号中的内容都化为了场景:音乐开始是平静抒情的,随后逐渐强烈,掀起高潮,当高潮过后,一切又归于平静,音乐又恢复了宁静、舒缓……这一活动方式的设计,尊重了学生探究的心理需求,融鉴赏音乐没美、文字承载的画面美感以及音乐美于一体,个体的创造力、潜能、天赋、审美鉴赏力都得以显现、丰富与发展。当学生亲耳聆听乐曲,猜想得到应证时,成功的喜悦溢于言表,之后的配乐朗读融音乐、语言、画面、情感于一体,学生全心置身于此情、此景、次境之中。
二、探究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创作经历
1、顺应需要,进入问题情境:
艺术家创作艺术作品,一般都是有了生活经历,产生了强烈的情感,萌发出创作的激情,从而产生了灵感。当学生猜想、聆听了音乐旋律,满足了获得认可与欣赏的需要,体验到探究成功的无限乐趣,就会产生获得新的体验的需要,此时,教师应适时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这种积极的探究心理需要,引导学生探究“究竟是什么激发了贝多芬的创作灵感?”课堂上,教师激励学生迎接更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走进探究的问题情境中,鼓舞他们自由参与、不断创新。
2、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共存,进行实践体验:
探究这一问题,学生先进行自学,然后交流汇报,检测自主学习情况,读懂贝多芬经历了一件什么事情。学生已形成一定的阅读能力,这一过程,是学生激活了已有的学习经验,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努力程度的自主学习过程。接着,进一步探究在这件事中,贝多芬经历了怎样一个心理、情感历程?采用四人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两人扮演兄妹俩进行对话,其余扮演贝多芬;当贝多芬听完对话后内心产生了怎样的情感变化,与组内同学交流感受。在这一以小组为合作单位的共同研究性活动中,各成员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进行了责任分工明确的互助性学习;每个学习者都在学习过程中有感情地投入,有内在动力的支持,在学习实践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个人责任与合作动机和谐共存,既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扮演自己的角色或入情朗读体验或用心聆听交流感受),又通过有效的沟通,建立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培养合作精神与合作意识。这一合作过程,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合作认知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过程。
3、表达、交流探究学习过程与结果:
小组学习后,安排大堂交流汇报,四人小组反馈学习过程:“兄妹俩”动情对话,“贝多芬”产生感叹,全班同学可作朗读评议或补充交流贝多芬的内心震撼,以评读为感悟文字思想内容的切入点,以评促读、促思、促感悟,学生仿佛同贝多芬一起经历着震撼人心的情感变化:幽静的夜晚听到茅屋里传出断断续续的钢琴曲,而且正是自己的曲子,内心产生了一丝触动,便想进去探个究竟;穷兄妹俩互相体贴、关爱的至深至纯的手足情深更是感人肺腑;盲姑娘对音乐的热爱和良好的音乐素养,让人心中产生无限敬仰与赞赏,更为“他乡遇知音”而激动不已。这一情感经历便激起了他的丝丝情愫,拨动了他的缕缕心弦,即兴创作了《月光曲》。课堂上,学生们都动情地诉说着“自己的经历”、内心被激起的阵阵涟漪……这一过程,充分说明课堂学习中,只有以积极的情感体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为核心的问题性、实践性、探索性的探究性学习方式,学生才能真正获得理智能力的发展、深层次的情感体验。
学生的精神世界是自主地、能动地生成、建构的,这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一个自主的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只有那些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与需要的教学,只有那些带给学生理智的挑战的学习,那些能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的教学,才能有效的增进学生的发展,促进潜能的开发、精神的唤醒、主体性的张扬,才能表现为心灵的共鸣、思维的共振,表现为内心的澄明、视界的敞亮。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