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树人小学 章玉琴
一、课堂导入,声情并茂
俞东江老师上课总是那样大气,那样激情奔涌,我是非常佩服他的。在《桥》这节课中,俞老师依然“激情燃烧”。上课伊始,他用浑厚的男中音配乐朗读课文:“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面来,势不可当……”俞老师朗读时,或俯身或抬头,抑扬顿挫的朗诵把学生和听课的老师带到了那个山洪暴发的可怕的黎明,我们的心揪得紧紧的,不知会发生什么事。读完前三个自然段,俞老师戛然而止,请学生接下去读课文。真是意犹味尽,给学生作好了很好的情感辅垫。俞老师的这种激情来自何处?我想,应该来自于他为人师的品格和责任心上。课堂上,他声情并茂,情真意切。他一上讲台,就能融入到学生与文本中去。他对文本有着入情入理的解读,这与他比较厚实的文化底蕴是分不开的。常言道,激情来自信心,信心来自底蕴。“多读胸藏万汇”,所以他的言语饱含诗情,他的话语极富感染力。
二、精巧设计,充满智慧
俞老师请学生划出描写洪水和雨水的句子,至少得找到5句。接着听学生朗读描写洪水的句子,要求读通顺读流利。然后出示了从文中摘录的5句写洪水的句子。
1、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2、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3、死亡在洪水的狞笑中逼近。
4、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5、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在理解了每一句中的“势不可当”、“咆哮”、“狞笑”、“逼近”、“放肆”这些词语之后,俞老师说;“第一句是比喻句,我们一看就知道,那么后面四句是什么句呢?”
生:是拟人句。
师:这里是把什么当作人来写?
生:把洪水当作人来写。
师:可我们怎么读怎么看,也感觉这不像是人的动作或者神情,倒像是──
生:魔鬼、野兽,恶魔,死神等。
俞老师再请几个同学读后面四句话,学生朗读的语气语调与先前就有了较大的不同,能够读出洪水的险恶了。俞老师的这样的朗读指导,让学生明确了两种修辞方法,使学生知道,使用修辞方法能让句子来得更加生动更加形象。“可我们怎么读怎么看,也感觉这不像是人的动作或者神情。”话锋突然一转,更渲染了一种气氛,让人感受到洪水的无情。这样的处理方式,让听课者不得不佩服他的设计之精妙。
三、言语积累,丰富语感
师:读了这5句话,我们仿佛看到洪水正在不断地──上涨(生齐),灾情在不断地──加重(生齐)!时间不等人啊,时间就是生命!此时此刻,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会有一种逃生的欲望。现在我们就去看一看逃生时的村民。
出示:
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座木桥拥去。学生自由读。
师:如果要用一个成语来形容村民们逃生时的情形,你会用哪一个成语?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员,你会用哪一个成语来形容此时的心情?
生:手忙脚乱、惊慌失措、糊里糊涂、不知所措、争先恐后等。
俞老师请学生把这些成语写到黑板上,让学生读读这些成语,再请学生朗读村民逃生的那段话。
联想到洪水的无情,学生设身处地,谈了自己恍如身临绝境的感受,积累了好些形容危难时刻,心情极度紧张的成语。这一环节的设计,丰富了学生的语感,使学生的心灵得到了震撼,灵魂得到了洗礼。
语文教育究竟要让学生学些什么呢?《语文课程基础》中提出:语文即道德、语文即工具、语文即人文、语文即生活、语文即文化,语文即语感……今天,俞东江老师执教的《桥》一课,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让我的眼前豁然开朗,使我懂得:语文的确应该这样教。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