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福永桥头小学 宋贤操
【案例】
师:谁来把这首诗朗诵一遍?
生:京口瓜洲一水间(jiān)……
师:有没有读错字?
生:没有(齐说)。
师:请听老师朗诵一遍,京口瓜洲一水间(jiàn)……
生:老师你读错了,“间”应读“ jiān”不是“ jiàn”。
师:你真会听,不过这个“间”是读“ jiān”还是“ jiàn”呢,我们不能靠争,应该寻找理论根据,以理服人。想不想知道这个字到底读哪个音呢?
生:想(齐说)。
师:好,请同学们仔细看文中的插图,思考两个问题:
1、诗人的停船哪里?
2、停船的对面是什么地方?
(学生仔细看图,摆来弄去,还你一言我一语讨论着)
生:诗人的船停在瓜洲,也就是长江北岸,对面是京口,也就是长江南岸。
生:中间有一条河把它们隔开了。
师:什么河?
生:长江(齐说)。
师:京口和瓜洲被长江隔开了,那“间”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
生:隔开。
生:断开。
……
师:请同学们查查字典,当“间”字作“隔开,断开”解释时读什么音?
生:我查字典了,当“间”字作“隔开,断开”解释时应读“jiàn”。
生:老师,我知道了,“间”在诗中应该“jiàn”不是读“jiān”。
师:大家同意吗?
生:同意(大家意见一致),再读古诗。
师:那你们知道诗的前两行是什么意思吗?(学生发言踊跃,而且说得非常好)
有了对“间”字及图意的正确把握,要理解这两行诗的意思自然就不在话下了。
【反思】
我原来的预设“间“字的读音,可能只有部分学生读错,只要让读得正确的学生来解决这个问题就可以了,没想到全班同学竟然都读错了,怎么办?直接告诉他们?这大牵强了,没有说服力,时间久了,也许他们还会弄错,而且,这也不符合语文教学的理念呀!于是,我巧妙地借助文中的插图让学生自主去探究、去发现,寻找答案,这不仅使他们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
然而,这一环节更值我反思是以下两个方面:
一、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弄清一个字的读音本是很枯燥的,为了避免这种现状,在这里,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仔细观察他们感兴趣的插图来进行探究。顿时,课堂“沸腾“起来了,拿着笔在插图上圈圈、画画,你言我一语地讨论,个个忙得不可开交。不难你看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是多么的浓啊!
二、学生主体地位的真正确立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这一环节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间”应在诗中应读哪个音,而是巧设悬念,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发现,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了学生。时下,学生中遇字读半边,或不会读也不去查字典的现象很普遍,因此,我觉得这不仅是读准一个“间”的问题,更重要是于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也就不言而喻了,岂不妙哉!
三、预想不到的收获
也许有人认为,不就是一个字的读音吗?那是一、二年级的教学任务,直接告诉学生就得了,没必要弄得那么复杂。而我不那么认为,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是每一个教师的责任。这一细节,不仅是一个字的读音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不露痕迹地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再说诗中前两行的意思是比较难以理解的,如果不从“间”入手同时结合插图的话,理解起来是比较生硬的。没想到学生都把这个字读错了,这恰恰给我创造了契机,何乐而不为呢?事实证明,从“间”入手并结合插图来突破理解诗中前两行意思效果是非常好的,这也是我预先没有想到的。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