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张家港市实验小学侯国才】
〖多媒体与阅读教学·化难为易,突破难点〗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的被引入课堂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阅读教学,可以创设一个优良的情景,开阔学生的视野,使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具体化,实物化,变成直观,生动活泼的视觉信息,并配上文字与声音,图、文、声、画并茂,全方位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使学生的认知渠道多元化;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下面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就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阅读教学的做法试作阐述。
多媒体技术在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像等方面具有高超的能力,运用这一特有功能,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动态为静态,化枯燥为生动,从而化难为易。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过程中的障碍就是我们教学的难点,运用多媒体技术这一方面的功能,就能帮助学生解除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语言理解表达方面的困难,从而降低难度,使教学中的难点得以顺利突破。《梅花魂》是一篇借物抒情的文章。文章讲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表露一位华侨老人的中国心。本课是阅读课文,怎样指导学生自学理解体会梅花的品格?在爱梅花,送梅花图中寄托着外祖父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既是教学重点,又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为了在课堂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三段录像和一张图文片的课件,在教学中分以下几步实施:
1、利用“梅花傲放”的录像突出教学重点:
了解梅花的清高品格。教学中当学生通过自学,讨论体会了梅花的清高的品格后,教师适时地放第一段录像:画面上,一朵朵梅花在严寒中相竞开放,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学生在学习感悟,想象语言文字的基础上,看到这样富有震撼力的画面,直观地验证梅花的清高品格,所配优美的音乐使学生进入了一种激昂向上的情景之中。接着教师再出示图文片(图文片中的背景部分是一幅梅花怒放的情景,文字部分是描写品格的句子。),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学生就自然而然入情入境了。
2、利用“送梅花图”的录像突破难点:
在送梅花图中寄托着外祖父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当学生深入了解梅花的品格特点后,教师再播放第二段录像,让学生亲眼目睹外祖父郑重地送给“我”墨梅图的动人情景,亲耳听到外祖父对小外孙女说的话,并配上适当的音乐、图、声、乐并茂,学生心中洋溢着对外祖父由衷的敬佩。接着教师再指导学生反复有感情地朗读外祖父说的话,深入体会外祖父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利用“我的中国心”录像巩固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爱国之情,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在学生深入了解外祖父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后,教师再播放第三段录像:“我的中国心”这首歌。师生一起跟着音乐唱,在歌声中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渗透了爱国主义教育。
【北京市通州区南关小学谢丽平】
〖电教要围绕理解语言做文章·渲染特定的语言氛围〗
随着学校电化教育进程的加快,电教设备不断更新,现代教学媒体不断丰富。这些现代教学媒体在教学信息传播,反馈过程中有着各自的优势,这就要求我们把各种媒体优化组合,合理运用于课堂之上。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只有当电教手段与阅读教学的特点和谐统一的时候,电教优势才能充分显示。而小学阅读教学的本质特点是训练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因此,电教要围绕语言做文章。选取最适合阅读教学特点和学生实际的那些媒体,形式和方法,制定出最佳教学方案,在花费最少的时间和精力的情况下,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这一目的。
录音,也是小学使用最为广泛的电教媒体。小学阅读教学中,使用录音的宗旨应该是渲染课文特定的语言氛围,使学生在情感上发生共鸣,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小学语文《梅花魂》一课,讲述一位身在异国他乡的老华侨把对祖国无限的眷恋之情融进对梅花的深深喜爱之中的一篇感人的文章。在理解文中“外祖父长教外孙女读唐诗宋词,每当读到那些思乡诗时就会落泪和因自己年迈不能回到祖国而失声恸哭”这两部分内容时,针对这两部分语言比较浅显易懂的特点,我精心选取了一段令人肝肠寸断的低沉,哀婉的小提琴曲,请同学带着自己的体会在小提琴的背景音乐中朗读课文。学生在凄凉低沉的音乐渲染下声情并茂的朗读,再现了老人落泪,痛哭的场景。音乐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了课文中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心作者心心心相通。
【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二源乡中心学校刘丽红】
〖浅谈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训练·训练形象思维,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要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勇于创新。”人的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发展必须从小抓起。学科课堂教学是学校培养创新人才的主渠道,所以在素质教育中,要注重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而创造性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扣住教材,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造活动是通过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协同进行的,其中形象思维起关键作用。形象思维是创造性思维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它最突出的特点是鲜明的形象性,形象思维训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方面汉语言文字的突出特点就是具有形象性,人们运用汉语文字阐述观点,发表看法,抒发情感,交流信息等,往往是通过塑造形象完成的。学生理解教材的内容,体会其中的感情,都必须通过形象思维来完成。另一方面,学生要在说话和作文中表情达意,必须“塑造”相应的形象。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处处留意,掌握教材中的训练点,适时对学生进行字、词、句、段、篇和听、说、读、写、思的形象思维训练。如教学《梅花魂》,我在引导学生体会梅花品格时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一是让学生提出问题,重点解决了梅花品格的内涵,具有梅花品格的人物,以及“外祖父”爱读唐诗宋词,爱墨梅图,爱梅花的原因;二是让学生联系实际,讲讲具有高尚民族气节的爱国主义者的故事;三是组织学生观赏梅花,欣赏有关梅花的美术作品,歌唱有关梅花的音乐作品,诵读有关梅花的诗词,让学生受到梅花品格的熏陶。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用问、读、思、讲、看、唱、听等多种形式,多种感官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成功地使学生思维,情绪和智力活动始终处于积极状态,让学生在动中求知,在喜悦中探索,使学生对文章有了更深的理解,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花园口小学冯桂琴刘海云】
〖正确评价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一转变观念,走出传统评价误区〗
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条件下,在客观上已具备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条件。然而评价学生的方法是否科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素质教育的质量和水平。目前,沿用百分制的最大危害,是用分数将学生排队,示众,学生心理负担和课业负担都很重,导致他们丧失学习的兴趣和自信。为了实施素质教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使学生成为能够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参与二十一世纪竞争的高素质人才。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实践活动评价方面,通过"等级制加评语"评价学生的试验,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整体素质。
传统的教学对学生的评价往往更多的是学生听不听话,会不会做题,能不能考高分,用分数将学生排队,使学生心理负担和课余负担都很重,导致他们丧失学习兴趣,和自信。这样束缚了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禁锢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而现在采用的评价方式是:
1、学生会不会提问。
2、会不会思考。
3、会不会表达,敢不敢当众表达不同理解。
4、会不会收集处理消息。
5、会不会合作讨论。
6、会不会动手实践操作,真正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角度评价学生。
评价方法: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过程中,改革传统的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的评价,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措施。等级制的评价不仅是检验学生成绩的好坏,而且也是为了促进学生主动地全面发展。
语文课堂教学的评价。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就要正确评价学生课堂学习,激励他们质疑和解疑,提高学生的学习自学性,促使学生有较多的口头表达能力练习的机会,把思维和语言的训练紧密结合起来。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问题让他们提,疑点让他们辨,结论让人他们得,教师充分放手。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如:教《梅花魂》时,让学生质疑问题,在质疑过程中,学生提出了许多较好的问题。如:
1、课题中的“魂”具体指梅花的哪些方面。
2、处理文中为什么那样赞美梅花的精神又为什么会由花及人。
3、外祖父为什么要让作者好好保存那幅墨梅图,教师对学生的提问及时评价:“你真棒!会动脑,提的问题也就是要解决的重点内容。”但质疑毕竟是手段,解决问题才是目的,只有会分析,解决问题,才能抵达成功的彼岸。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质疑,不作简单的答复,而是巧妙地引导,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在热烈的讨论中解疑。教师对解疑最多的同学给以好的评价,如:“你学习的真深入,回答问题真精彩,你是大家的学习榜样。掌声鼓励!”对课堂上谁提问题最多,解疑最精确的学生做好记录,填入课堂教学评价表。评价等级为优,良,合格,待合格。以学生评价为主,教师做好指导。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握山小学赵良焰】
〖读写结合好处多·从优美的词,句入手〗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那就是课文与作文的完全脱节。其实,小学语文课本所选的文章都是一些极好的范文,甚至有一些经典文章,在思想教育,题材选取,体裁安排,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方面,无不匠心独运,是学生模仿习作的典范。教学中,把阅读教学与学生的作文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有效地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练笔。这样,对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很有作用的。
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往往会对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精心品味,这种品味不仅要让学生读通读透,更应指导学生在读的基础上,悟出写法,领会意图,进而学会运用。
再比如《梅花魂》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这句话通过外祖父的行动表现出老人对梅图的珍爱。我以此为契机,指导学生如何在作文中准确的遣词造句,以表达自己的某种意图。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你认为这句话中取掉“轻轻”,“慢慢”这两个词可以吗?为什么?在学生的相互提示中,他们明白了“轻轻”,“慢慢”这两个词在句中的分量。于是我接着提出要求:你能不能给下面的句子加上一两个词,让句子的表达效果更准确:“妈妈搂住我,怕我再一次离去。”“老师摸着我的头,对我说:‘你是个好孩子’。”
【湖北省襄樊市谷城县茨河镇杨村中心小学赵兵】
〖语文教学中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渗透·结尾时“能探凤雅无穷意”〗
素质教育,德育为首。教育创新,德育为先。德育是教育的永恒主题。胡锦涛总书记所倡导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给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提出了一个崭新的话题。教育部发出通知: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学科中。那么,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在优化课堂教学,体现新课改精神的同时,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渗透,需要我们小学语文教师积极探索和不断创新。
语文教学中的文章都是编者经过精挑细选的,每篇文章都蕴涵着语言语美,情感美和思想美。我们在教学中,除了要引导学生欣赏作者文章中语言美和情感美外,在小结时,还要体现作者所表达的思想美。课堂小结,是进行德育渗透的最佳时机,也是广大教师最常用的。在《梅花魂》一课是这样小结的:学生齐读开头,结尾自然段。问:从这样的开头,结尾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前后互相照应,全文结构严谨,表达了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吉林省吉林市桦甸市常山镇中心校吴晓艳】
〖加强学生背诵兴趣的实践·以身示范,激发背诵兴趣〗
作为我校“写字写文训练”实验课题的教师,在这里,我谈谈加强学生背诵训练的一点实践。
为了激发学生背的兴趣,我首先创设情境:在学完课文《梅花魂》后,让学生背诵有关描写梅花的诗,词,歌,赋……只有两个学生背诵出两首关于梅花的古诗。我问学生:“你们在课内外见过描写梅花的诗多吗?”学生齐答:“太多了。”我趁热打铁:“我们读文章再多,如果仅仅是囫囵吞枣,你一点也不会受益。只有把精典文章的精华背下来,结合自己风格,那才是自己的东西。”接下来,我为学生背诵了好多描写梅花的精彩片段,赢得了学生的阵阵喝彩。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背诵的兴趣也就被初步激发起来了。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台溪中心小学卢秀萍】
〖语文课中的情感教学·挖掘技巧感受情感〗
学生的情感是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一种最有效的内部动力。当他处于愉快的情绪状况时,可提高智力操作水平,而在厌学和抵触时,则会降低。因此,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语文课堂,只有发挥情感的动力功能,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其乐学好学。而情感教学应该借助现代教学手段,充分挖掘,利用教材所蕴含的情感因素,来熏染和震撼学生的心灵,加深对文章思想感情的理解,使其提高认知水平,养成良好的情感品质。
语文教材中的一些课文,作者在写作技巧上下功夫,通过不同表现手法,运用语言文字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抒发心中难以言喻的情感。教学时,教师要通过文章写法的分析,对比,让学生在学习写法的同时,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感悟经过写作技巧的处理后,文章所表达深层次的情感,使他们心灵受到震撼。
《梅花魂》一文意境优美,情感丰富,人物形象鲜明。为了刻画外祖父的爱国情,作者运用了巧设悬念,细节描写等表现手法。作者一开篇就写到“故乡的梅花又开了。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总使我想起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她的巧设悬念,让人读了心生疑惑:梅花和外祖父有什么关系激起学生朗读的欲望,然后作者通过细节描写,刻画外祖父爱国的赤子之心:教“我”读唐诗宋词,因触文生情而潸然泪下;“顿时拉下脸来”,“训斥”无一不看出外祖父对梅花图的珍爱,“轻轻刮去”,“慢慢抹净”更让人深感其情;天真的话语使年迈的他“竟像孩子一样哭起来”同样让人心酸;离别前“郑重”送梅花图时说的那番话诠释了外祖父心中郁积的情结;隆冬时节亲送码头并赠梅花手绢。外祖父的举手投足间,一言一行中深深透出热爱,眷恋祖国之情。教学时,我抓住外祖父的表情神态,语言动作来分析海外游子的思乡爱国之情,并引导学生学习文章采用的细节描写的表现手法:于细微处见精神,使学生在学习写作技巧的同时,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感受外祖父的人格美,在心中激起如外祖父般热爱祖国的感情。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南海实验小学周敏英】
〖遵循心理规律增强自信心·学文,传道结合,顺导自信心〗
新世纪基础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民族意识与法制精神,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以及收集,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终身学习的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所以,近几年来,中国教育体制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教育实践者尤其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小学教育更是如此。
我们知道小学生处在六至十二岁这个童年期,是心理发展上的一个重大的转折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形成是实现具有创新型人才的关键。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呢我认为,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遵循心理规律(即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那些必然的,本质的联系),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下面我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宋代王守仁主张,读书不仅能开发人的智力,还可以顺导志意,调理性情,使人“渐于礼仪而不苦其难,入于中和而不知其故”。即将心理健康教育和知识教学结合起来,把心理健康教育寓于知识教学之中,使之内化迁移。因而,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我不仅引导学生弄懂课文的主要内容,而且注意引导学生领会其中的深刻道理。如:《梅花魂》一课教学中,我不但引导学生通过读唐诗宋词体会华侨老人眷念祖国的赤子之心,而且通过品评梅花的品格,使学生能从中挖掘出中华民族的精神,知道这是借物喻人的文章。学到这,我趁机启发学生:假如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不愉快的事,遇到难以解决的困难时,就要像梅花一样顶天立地,不向困难,挫折低头折腰,保持中国人自古以来坚强不屈的英雄气概,坚信胜利是属于自己的。有了这样的认识,同学们都暗暗下了战胜困难的决心,自信心得到了顺导。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