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教:江苏省徐州市鼓楼区教研室 特级教师 于永正
课前花絮。
师:同学们好!
生:于老师好!
师:怎么知道我姓于的?
生:老师说的。
师:说我姓于。老师还告诉你们什么?
生:你叫于永正。
生:你是一位全国特级教师。
师:全国特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众笑)还讲什么?
生:你上课时对待学生很平等。
师(笑):说的好话真不少。
生:你当学生是自己的朋友。
生:你跑过许多省市。
师:跑过,用腿跑。(做奔跑状)(众笑)到过,跑过也行,快就用跑,跑过许多省市。
生:你是一位中年男性。
(笑声。)
师:中年男性,不是女性。是男是女?
(众笑。)
师:你们老师贵姓?
生:邱老师。
师:当你一见到我的时候,对你们老师说的话产生怀疑吗?有什么想法?
生:你头发白了。
师:不是中年男性了。
(众笑。)
生:老年男性。
师:看来邱老师说得不准确。不是中年男性,是老年男性。
生:你很幽默,很平易近人。
师:很幽默,很平易近人。来,握握手。(与该生握手)你很会思考。
生:原来于老师也是戴眼镜的。
师:戴眼镜好,后面的同学看不见──在下面做小动作看不见。
师:对我产生怀疑吗?中年男性一下子变成老年男性。对邱老师的话还相信吗?光听说就相信这不是科学的学习态度。
生:应该眼见为实。
师:你对邱老师的话半信半疑?
生:是的。
师: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两节课后请你站起来,把你对我的印象说一说,好吗?一言为定。
(指着刚发言的学生说。)
生(大声):一言为定。
(抚肩示意生坐下。)
评:教学伊始,于老师利用与学生初次见面这一特殊情境,与学生进行交流。看似闲聊,实是切切实实的言语交际训练。可谓亲切自然,不露痕迹。
第一课时
师:师生问好后就不要再站了,现在上课。知道学哪篇课文吗?
生(齐):《圆明园的毁灭》。
师:书读了几遍?
生:两遍。
师:有看三遍的吗?
生:我。
(三、五个举手。)
师:好,请坐。有超过她的吗?你看了四遍,很好。看一遍是预习,看两遍就不错了。看四遍更不得了。这叫自学,自觉地学习。请同学们把右手抬起来,咱们一起写课题好不好?圆,写得潇洒一点;的,上齐下不齐;毁,注意笔顺;灭,上面一横长一点。请大家读一读。
(生齐读课题。)
评:教师在黑板上写的字流露的是情感、责任、体贴。于老师寓写字教学于课题板书之中,不仅能使学生确立“提笔即是练字时”的意识,同时有利于学生美好情感的形成。
师:请大家打开书本。读书要学会做记号。请拿出笔。别人做记号是留下他思考的痕迹。读书做记号是留下你思考的痕迹。请你默读一遍,留下你思考的痕迹。写得特别好的地方,作者感受特别深的地方做记号。(教师巡视)我发现大多数同学把第三段最后一句画下来了,我知道你为什么画这一段。对,加上批注,为什么画这一段,这叫会读书。
(教师巡视。)
评:于老师要求学生读书做记号、写批注,留下自己思考的痕迹。通过调动多种感觉器官感悟课文内容,不失为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
师:默读完的同学请朗读课文,要读得正确流利,能读出自己感受更好。自己试一试。
(教师指导。)
师:把书放下。读了两遍课文,现在我发现每位同学脸上的表情与刚才(上课前)完全不一样了,咱们把读了这篇课文的感情统统写在每位同学的脸上。现在我问大家,你读了这篇课文,你心里是什么滋味?
生:我觉得英法联军是无耻的强盗!
生:我痛恨英法联军!
师:他读出一个英法联军无耻,他读出一个痛恨。
生:我觉得英法联军简直毫无人性!
生:圆明园的毁灭是当时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生:对于圆明园的毁灭我很难过,因为这是中国历史上的耻辱!
师:他读出一个难过、痛心、恨。(板书“恨”字)注意“恨”这个字的写法,竖心,先两边后中间。这位同学说了,他一恨英法联军,二恨腐败无能的满清政府。同学们,你读到课文哪一段最恨?
评:时时不忘写字教学,在写字评析中提升情感。
生:第五自然段。
师:读到第五自然段最恨,请同学们再把第五自然段读一读,把你的恨读出来。
(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师:请你读第五自然段。
(一生站起来读。)
师:请坐,看黑板。
板书:
掠、搬、毁、放火。
价值连城的国宝统统掠走,这个“掠”活化了侵略者的嘴脸,这是第一可恨。二可恨,人拿不动的就用牲口搬。三可恨,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同学们,任意破坏的是无价之宝呀!最可恨,他们企图放火烧毁罪证,罪行是活的东西,销毁了吗?同学们再看书,这是帝国主义的嘴脸,一齐把最后一段读一读,1860年10月6日──读
(生齐读。)
评:课文朗读,于老师没有从技巧上指导,感情是体会出来的,是感悟出来的。学生通过悟,体味出了一个“恨”,学生读得很到位。
师:请告诉我,为什么英法联军毁了一座圆明园,就激起我们那么大的恨,那么大的怒?读课文2、3、4自然段,用一句话回答问题,边读边做记号。要会读书,会读书的人能把三段话读成一句。如果你发现了请做记号。这三个自然段,总起来写了什么?
(教师指导。)
师:一边读,一边思考,“读书切忌在慌忙,潜于功夫兴味长”要静心、专心读书。
(教师指导。)
评:文章的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只有通过反复读才能品味出来。于老师让学生通过细细体会来理解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
师:为什么英法联军毁了一座圆明园,就激起我们那么大的恨?
生:因为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师:书读了一半。
生:因为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而且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板书:
不但……而且……
师:看黑板,这就是2、3、4自然段告诉我们的。它不但建筑宏伟而且是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所以它毁灭了,使每一个中国人痛心,使每一个中国人都会对英法联军、对当时腐败无能的满清政府痛恨,读一读,这叫会读书,告诉我,课文哪几个部分写的是建筑宏伟?谁来读,请你读。
(一生读2、3、4自然段。生边读师边讲解。)
师:停,大家想象一下,它有三个大圆组成。大家一齐读,它由哪三个大圆组成。
(生齐读。)
师:停,想象这三个大圆周围有许多小圆,这就叫什么?
生:众星拱月。
师:这一段主要写圆明园的什么?
生:圆明园的地理位置。
师:还可以怎么说?
生:圆明园由三个大圆和三个小圆组成。
师:继续读。
师:这两节重点介绍了圆明园的建筑宏伟,里面用了两个“有……也有……”,谁站起来把第三自然段读一读。
(一学生读这一节。)
师:停,蓬莱瑶台,有知道的吗?
生:我在电视上看的,说蓬莱岛上住着许多神仙。
师:书上这样说的,海上有三座神山,其中一座叫蓬莱,还有一座方丈、还有一座叫瀛洲,神话传说中说的,海上三座神仙住的山,其中一座叫蓬莱。瑶台你懂了吗?就是山上的建筑,神仙住的地方。这是根据古代诗人的文章,神话传说中的景物来建造的,这是想象。
师:武陵春色,有懂的吗?我看谁书读得多。
生:大概指张家界的武陵源吧。
师:张家界的武陵源是根据陶渊明的一篇文章《桃花源记》来命名的。这一部分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是想象。继续读。
评:于老师教学生理解字、句的意思,不是简单的灌输,而是循循善诱,相机点拨,授之以渔,提高学生理解的能力。这个做法值得仿效。
师:流连其间──,读。
(一生读,师鼓励并指导。)
师:你再读一遍,不要着急,第三遍读不好还有第四遍,再读一遍。
师:我给你拿着,读──
师:不是很好,看来人与人需要互相帮助。读了五遍终于读好了。掌声鼓励一下。(掌声)请坐,读不好是正常,一遍读好了是超常。三遍读不好是正常。
评:“教书育人”。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要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于老师不断给这们学生鼓励,并暗示互助对学习的帮助。可见,于老师对课改有着准确而深入的理解。
师:同学们,如果圆明园现在还完好地保存着,你会以一种怎样的心情去读2、3段?
(学生自由读。)
生:我会以十分自豪、十分高兴的语气去读。
师:请你以自豪的语气把第3自然段读一读,注意把自豪的语气读出来。开始读。
师:我发现这位同学的表情非常好,真是非常自豪。请你站起来读,表现跟刚才一样。
师:真好。可惜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毁灭了,让我们记住这一天──1860年10月6日,把书拿起来,再次读这一段,把我们的恨、怒读出来,读──
师:我发现每位同学的表情都在告诉我,你们心中燃烧着恨。如果圆明园的文物还完好无损地放在那儿,我们应该以怎么样的心情读第4自然段?
师:最后一句再读一遍。
师:很好。齐读,“所以”──,读──
师:如果它完好无损地保存着,我们每个中国人现在看了该是多么自豪。可惜,它被英法联军掠走了,搬走了,毁掉了。让我们记住这一天,1860年月10月6日,这是中华人民的国耻,拿好书读。1860年,读──
评:于老师巧妙地将两部分截然不同的内容让学生进行比较,体会感情,再通过诵读表达出来。
师:记住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休息一会儿。
第二课时
师:我发现同学们有两大优点。第一,读书非常投入,越读越好,越读越懂,感情越真挚。第二优点,读书会做记号。有许多同学把第二、三、五段画了许多波浪线,而且有人在旁边写了一句话。喜欢第三自然段的能不能把原因告诉我。
生:因为这一段主要讲了我们中国各个地方的美丽景色。
生:圆明园很美丽,它是中国劳动人民艺术、智慧的结晶,是中国人民的骄傲。
师:好,这是他说的几句话。这就是会读书。这一点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还知道为什么有的同学在第五段做了记号,因为你读了两恨,一恨,英法联军;二恨,满清政府。这两点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继续上课。
师:课文2、3、4、5段都读了,唯独第一自然段没读,谁站起来读给大家听一听?
(师纠正“估量”的“量”读第四声不读第二声。)
师:一齐把这一节读一读。
师:圆明园的毁灭仅仅是个损失吗?(板书“?”)你对作者对这一部分的议论有意见吗?同学们,听我说,英法联军,还有后来的八国联军,他们用中国人发明的指南针指引着他们的舰队不远万里驶入中国领海,用中国人发明的火药制成的枪弹、炮弹屠杀中国人,然后,逼迫满清政府在中国人发明的纸上签订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这仅仅是损失吗?我想每一个中国人读了这篇课文一定有很多话要说。对自己,对别人,甚至对至今还在搞霸权主义的国家说。把此时此刻要说的话写下来,待会儿交流交流。愿意对自己说的对自己说,愿意对别人说的对别人说。(师巡回看)师:看了课文的插图,那样好的皇家园林变成残垣断壁,你难道不想说什么吗?
(学生自由写作,师来回指导。)
评:《语文课程标准》降低了学生写作的门槛,要求学生乐于将自己想说的写出来,愿意与人交流。于老师摒弃了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写作方法,学生不受限制,可以自由表达,这样的写作合乎学生心理。于老师这种做法与语文新课程标准不谋而合。
师(边走边问):有写诗的吗,咱们班有诗人吗?
评:于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看似提问,实是引发,是对诗意的追寻。这种暗示是教学的机智。
师:把自己写的意思读出来,读出你的情。再读一遍,发现问题自己改。(请坐端正)我们交流一下各人的感受。
生:英法联军、八国联军真是丧尽天良。我们祖国现在强大起来了,再也不怕你们到我们的国土上胡作非为!
师:我们今天强大起来了,他们再来胡作非为已是不可能了,历史不会重演!
生:圆明园的毁灭不仅仅是中国及世界文化史上的一种伤害,一种深刻的教训。帝国主义,罢手吧,这是世界每个渴望和平、渴望平等之人的呼唤。我最想对自己说的是:落后就要挨打,朋友们,站起来吧,让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起来吧!
(掌声。)
师:代表了所有中国人的心声,小小年纪,说出了所有中国人想说的话。
生:我恨,他们凭什么在中国的领土上烧杀抢掠;我恨,当时的满清政府为什么那么无能。团结起来吧,用我们的行动告诉那些狂妄自大的人们:今天的中国很强大,明天的中国更强大,让帝国主义在我们面前发抖吧!
(掌声。)
(每一个发言的孩子都充满激情。)
评:这是本课的又一高潮。学生之所以情绪高,正是这一环节的设置。先是读,后是写,现在又读,环环相扣,环环都围绕一个中心──言语训练。
师:同学们说的话,表达了所有中国人共同的心声,英法联军可以把圆明园从中国的版图上抹掉,但是,圆明园将留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我建议每个人把第三自然段背诵下来,让这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永远留在我们心里。我给大家四分钟的时间,背的时候注意这些关联词。先记住有什么也有什么,下面依照什么,根据什么,概括不仅有什么还怎么样,最后写游览的感受。记住这些关联词,记住层次有助于你背诵。
(教师巡回指导。)
评:背诵切忌死记硬背。于老师指导学生背诵的方法,自然成诵,这样学生会记得更长久。
师:请你背这一段,你叫什么名字?
生:施帅旗。
师:率领的率?
生:元帅的帅。
师:什么旗?
生:红旗的旗。
师:看你能不能起表率作用。当好一面帅旗。
(对旁边一学生耳语:如他背不出来提醒一下。)
评:一种关爱在不经意间流淌。
师:相当了不起!(鼓掌)还有谁想背的?好,请你。
(一女生再背,同样耳语。)
师:(掌声)时间关系不背了。
师:英法联军可以把圆明园从中国的版图上抹掉,却不能从中国人民的心中抹掉。
师:今天,我又发现大家很会背书,很会写文章。下面请大家认真读、看课文后面的生字,这就是字帖。什么叫读帖,就是认真观察,每一笔的笔顺,起笔、落笔。边观察边书空。不出声,看在眼里记在心中。读完了,请观察这四个字:苏、艺、奉、唐。现在推荐四个小书法家上来分别写这四个字。
(四位学生上黑板写,态度认真,近乎虔诚。)
师:字写得好得红圈。
师:这个字哪里圈红的?要圈就圈这里吧。
(在“艺”字的折处圈了一下。)
师:下面看于老师写一个苏,江苏人要把“苏”写好;艺,上面小一点,下面大一点;奉,一撇一捺要写得夸张一点。请大家坐好,我送大家一句话:“堂堂正正地写字,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师生交流。
师:下课,有同学有话说。
生:我真的觉得于老师和同学很接近,这很好。
师:我得了两个字──“很好”,谢谢施帅旗对我的评价。
生:(深情地)你不是我的老师,是我的同学。
师:握握手,老同学和小同学握握手。拍照。
(古剑按动快门,众笑。)
生:你虽然是老年男性,听了你的课,觉得你是青年男性。
师:再上两次课就成幼儿园的了。
(众笑。)
生:(深情地,眼圈红润)你是我永远的朋友。
师:朋友,还是永远的朋友,握握手,合个影。
(古剑按动快门,掌声。)
评: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这堂课不仅体现了教者与文本对话的深度,也突显了孩子与教材对话的过程,更彰显了师生间的对话式的交流。它昭示着教育的平等、民主,昭示着教育的人文关怀。特别是教者的读、写训练的巧妙安排,真可谓“匠心独运”!
【品评】
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要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阅读教学也应如此。前不久在西子湖畔,我有幸聆听了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一次阅读观摩课。于老师将自己的人品、智慧、艺术修养融进阅读教学中,使教学具有了鲜明的个性特点:
一、沟通联系,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
杨再隋教授曾这样评价于永正老师:“贯穿其间的是一个爱字,即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儿童的爱。”是的,正因为于老师爱学生,所以在课堂上,他善于营造愉悦宽松的学习环境,师生间是朋友,是同学,是伙伴。课前,师生聊天创设了愉快的环境,融洽的气氛,老师的亲切随和一下子拉近了师生距离,使学生对新老师没有了恐惧。聊天过后,气氛非常轻松,师生之间具有了一定的亲和力。
师:同学们好!你们听懂刚才的介绍吗?我姓什么?
生:您姓于。
师:哪个“于”?请来猜猜?
生:干部的“干”字加个钩。
师:哦,干部鱼,当干部的姓于。
(学生笑。)
师:知道我从哪里来的吗?
生:江苏徐州。
师:同学们听得很认真!我们上课发言要注意听,会听。我教语文,教五年级一班的语文,正是教你们。好,现在上课。同学们好!
生:(声音十分响亮)老师好!
师:真好,真不愧是娃哈哈小学的学生!相信你们读课文一定读得好,一定读得笑哈哈!
对借班上课来说,师生之间的情感、心理存在距离是无疑的。如何让学生与教师之间心领神会呢?首要的一点,就是要沟通联系,消除隔阂,融洽感情。但这毕竟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小插曲,决不能喧宾夺主。在上述导入中,于老师的处理真是恰到好处,三言两语,就把师生紧紧地联系了起来。
二、以读激情,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
学生第一次自由朗读课文后。
师:同学们很会读书。同学们读得非常好,很认真,是一字一句用心地读。
师:你读了这篇课文,心里是什么滋味?又有什么样的感受?
生:我读了这篇课文心里很不平静。
生:我读了这篇课文觉得很可惜。
生:我读了这篇课文心里觉得很悲哀。
生:我读了这篇课文觉得很沉重。
生:我读了这篇课文觉得很气愤。
生:我读了这篇课文后十分憎恨英法联军毁灭圆明园的行为。
师:除了恨帝国主义,还恨别的吗?还恨谁?
生:我还恨清政府,他们让帝国主义侵略者毁灭了圆明园。
在整体感知阶段,于老师没有提一个问题,而是让学生认认真真地、一字一字地读,读后请学生谈感受:“你读了这篇课文,心里是什么滋味?有什么样的感受?”,看似平白的一问,比起“这篇课文主要告诉我们什么?”“你读懂了什么?”更具活力、更开放、更有利于学生把课文和情感联系起来。
师:我还注意观察同学们说话时的各种表情,说明大家读这课文心情很复杂。每个同学都告诉我心里不是滋味。恨谁?恨英法联军,恨满清政府。那么,你读了哪一段最恨清政府?最恨英法联军?
生:我读了第五段最恨清政府,最恨英法联军。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第五段,把你们的恨读出来。
生自由读书,师巡视。
师:我发现大家的表情饱含愤怒。谁愿意站起来把对帝国主义和满清政府的恨读出来?
……
师:让我们记住这恨,记住侵略者的罪行。同学们各人读各人的,读出你心中的恨。
生自由读,师帮助个别学生。
师:为什么圆明园的毁灭让你恨?让你愤怒?让你难受?让你压抑?同学们再认真读读二、三、四自然段,默读后,用一句话来告诉我。拿出笔,一边读一边思考,静心读书,字字入目。把自己的感受写在书上。
生默读,师巡视,及时表扬读得认真的学生和在书上作批注的学生。
……
师:请大家告诉我哪一段是描写圆明园的建筑宏伟?
生:二、三段。
师:请大家读一读,圆明园建筑的宏伟表现在哪儿?
生自由读二、三段。
师:如果圆明园没有毁灭,至今还完好地保存,你现在会有什么样的心情?你就用这种心情再读一读二、三自然段。
生自由读,师巡视,帮助个别学生。
师:谁愿意来读一读,边读边想像如果圆明园完好无损,那当中的美丽景致是怎样的。
生饱含感情地读第二自然段。
师:读得多好!好像圆明园就在眼前。圆明园建筑这么宏伟,想像那么奇特,却被英法联军一把火烧掉了。让我们记住这一天,1860年10月6日。请记住这一天,请大家齐读最后一段,把我们的恨表现出来。
学生极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段。
师:奇耻大辱。如果圆明园内还完好无损地保存着那些历史文物,我们用怎样的心情欣赏它?请同学们放开声音读第四段。
生齐读第四段。
师:让我们记住这一天,1860年10月6日,记住这奇耻大辱。让我们再放声读一读二、三、四段,把这种感情读出来。
在学生充满激情的朗读中下课。
于老师以读为本,把读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促进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和对语言的积累,激发学生的情感,进而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阅读潜能,提高阅读能力。对文中内涵深刻的句段,于老师指导学生反复朗读,用极富感染力的语言把学生带进课文,让学生的情感体验与作品产生共鸣。在一唱三叹、绵绵不绝的情感中,学生一次又一次的深情朗读,一次又一次地受到心灵的激荡。于老师像一位导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教材,掌握教材。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始至终读书,在一遍又一遍的读书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