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前,师生应了解有关溶洞的知识和浙江金华双龙洞的相关信息(文字介绍、图片或旅游录像片等)。教师还可设计、制作突破教学难点的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
2、教学应从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入手。先让学生初读全文,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游览顺序的基础上,可引导学生根据游览顺序,画一张游览示意图;再根据示意图,说说课文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点。从而引导学生把握全文,理清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条理,分清文章的主次。接着,直奔课文的主体──描写游外洞、由外洞进内洞、游内洞的部分,使学生通过阅读,知道作者在这三处分别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怎样的感受,并从作者的体验和生动描绘中,归纳出它们的不同特点。其中,要重点了解作者是如何由外洞进入内洞的以及外洞的神奇风貌。最后,回归整体,引导学生理清“游览”顺序(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这一显性线索之外的另一条隐性线索“泉水流经的路线”(从深黑的石洞流进内洞,再经过外洞流出洞口,然后随着山势流下山去),借此使教学在抓住重点的同时,兼顾课文其他内容,使学生感受作者构思的严谨与巧妙。
3、“由外洞进入内洞”一段的学习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由外洞进入内洞的唯一通道是流出泉水的孔隙,作者详细介绍了这个孔隙有多大,怎样仰卧在小船里从外洞进入内洞。“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说明作者的姿势低得没法再低。“可是还能感觉……”“我又感觉……”写出了仰卧在小船里进洞时的真实感受。姿势低得无法再低还有这样的感觉,说明孔隙很窄很小,只能“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小船的左右和上方都紧挨着山石了。教学本段时,可用以下方法突破难点:
⑴关键词句品析法:
例如,从“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这个句子如何体会孔隙的“窄小”呢,可引导学生这样品析:
①这句话写了什么?(“我”仰卧在小船里进内洞)
②既然句子一开始就直接告诉我们这一点,那么“自以为……贴着船底了”的描写是否多余?请标出关键词语。
③对“从……到……到……到……没有一处不贴着”这几个关键字眼,你在朗读时打算怎么处理?试着读一读。
⑵演示法:
动作演示──让学生以两只手分别模拟孔隙和小船,演示小船经过窄小、低矮的孔隙时“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及“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的情景;也可借助课件演示引导学生感受。
⑶复述法:
即让学生一边动作演示,一边介绍作者由外洞进内洞的经过。
4、本课是名篇,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认真揣摩、体会,做到不仅读懂,而且有所感受,增强阅读体验。如,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展开想象,使课文中描写的景象,尤其是关于内洞的石钟乳、石笋的描写在头脑中浮现画面,尽量做到如见其形,从而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再如,引导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同时,体会作者在观察、构思、表达等方面的匠心。但是,要求不宜过高。
5、朗读本课时,要注意语气自然从容,语速稍缓,带有陶醉感,仿佛正流连于金华双龙洞中,一边悠然地欣赏美景,一边听着身边导游的介绍;又好比你刚从金华双龙洞旅游归来,正将自己的见闻向好朋友娓娓道来。
6、本课的生字中,“浙、呈、适、稍”是翘舌音,“浙”是四声,不要读成二声;“郁、聚”是撮口音,要注意读准。“聚”的下面部分要注意写正确。
7、课后可以安排学生读读叶圣陶写的其他游记。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