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城市环翠小学 范小英 秦银霜
《中彩那天》是一篇外国小故事,写了一名修理厂的技工无意抽中了大奖,但是中大奖的彩票却是他帮同事代买的。经过思想斗争,他把大奖还给了同事。作者赞扬了这种诚实、守信的高尚品质。
教学这一课,应重点体会人物的矛盾心理和情感变化。理解诚实守信的珍贵,其方法就是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在读中揣摩,在辩中感悟,从而受到情感熏陶。
片断一:
师:谁说说“拮据”的意思?
生:经济情况不好,困窘。
师:你是通过查字典来理解的,我们看看还有其他方法来理解吗?
(出示句子: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我们家六口人全靠父亲一人工作维持生计,生活很拮据。)
生:就是家庭贫困,生活很困难。
生:困难到靠父亲一人工作维持六人的生活。
生:只能糊口,再没钱买其他东西了。
师:你们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词语,真好。
师:什么又是“梦寐以求”?
生:很想要。
生:做梦都想要。
生:父亲特别想要汽车,可又没钱买,就只好天天在心里渴望拥有汽车。
师:什么时候都想要,吃饭、走路、修汽车,都想要,连做梦都想要,那才叫“梦寐以求”。
师:终于有一天,父亲“梦寐以求”的愿望可以实现了,可父亲却高兴不起来,究竟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从文中找出答案。
评析:从重点词入手,让学生通过对“拮据”“梦寐以求”的理解来了解“我”的家庭状况及父亲对汽车的渴求。为下文体会父亲的矛盾心理、情感变化做了铺垫,同时,也对父亲诚实、守信的高尚品格起到烘托作用。
片断二:
师:虽然家庭拮据,可作者有一个善良、品德高尚的母亲,她常常安慰我们:“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出示句子)
师:请大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怎样才能算“诚实”。
生:做错了事,要敢于承认。
生:不欺骗别人,不说谎话。
生:有一天中午,我发现桌子上有5元钱,没有跟妈妈说,就拿走了,后来妈妈问我拿钱没有,我不敢承认,就说没有看到,到现在我心里还很难受,觉得自己一点也不诚实。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还有真情体验,再看看怎样才能算“有信用”呢?
生:我认为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做到。
生:前天,我和李明约好换书看,可后来他却没有把书带来,他就不讲信用。
师:同学们谈得很深刻,现在你认为母亲的这句话有道理吗?
生:有,因为诚实,有信用是很可贵的。
生:每一个人都应做到诚实,讲信用。
生:诚实、有信用这种品质很珍贵的,他比金钱更重要。
评析:引导学生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谈对“诚实、有信用”的认识,既突破了对重点句的理解,同时,在学生心中也潜移默化地形成了一种道德观念,那就是诚实守信是可贵的,有利于学生感受人物的思想品质。
片断三:
师:同学们,有些事情要想做到诚实、守信是要下很大决心的,心里也会产生激烈的斗争。中彩以后,这位父亲“正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怎么办?汽车是留给自己,还是还给库伯,请问:你赞成哪一个观点呢?
(根据观点把学生分成正、反两方,正方观点:还。反方观点:留)
(学生细读课文,在文中找出支持自己观点的语句,准备辩论。)
正:我认为汽车还给库伯,因为是库伯的那张彩票中奖,说明汽车是库伯的。
反:我认为汽车留下来,因为这两张彩票都是父亲买的。
正:应该还给库伯,因为当时买彩票时父亲已经做了记号“k”,正好是带“k”的彩票中奖,就该还给库伯。
反:可是当时并没有别人知道,这只是父亲写的记号,又是父亲买的,留下是应该的。
正:是没有别人知道,但是父亲自己知道呀,如果留下不就是欺骗自己吗?仍然不诚实,不是有句话说:“有些事情并没有人知道,但诚信不需要任何理由。”
反:可是“我”家里穷呀,而且汽车也是“父亲”梦寐以求的,库伯家比“我”家有钱,他不会计较的。
正:但是人穷志不能穷,不能贪图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正:再说,母亲常说:“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不能因为穷就贪图钱财,诚实、有信用的品质比金钱更重要。
评析:一场激烈地辩论使反方越来越无话可说,越来越觉得理亏,在辨论中学生越来越明白父亲的做法是正确的,越来越明白在当时无人知道的情况下父亲做出这种决定是多么高尚,在一旁观战的我不由得为学生鼓起了掌。
片断四:
师:请大家自由朗读最打动你的部分,再互相讨论一下,该怎样读好些。(学生反复朗读后讨论)
师:谁能读一读?(学生朗读第8自然段)
师:读得真好!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读?
生:因为中彩后,“我”很兴奋,一听说车是别人的,就很激动,因为那时“我”还不懂事。所以我就把“我”说的话读得急促些。
师:确实是这样。
(生朗读第1、6自然段)
师:真棒!你是怎么读好这些内容的?
生:我觉得母亲很了不起,她诚实善良,还总“安慰”──其实是教育我们,做人要诚实守信。所以,我就想着要读得温柔一点,稳重一点。
评析:苏霍姆斯基说过:“只有当感情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体中欢腾流动的时候,知识才会触及人的精神世界。” 朗读时要让学生自主选择感受最深的部分体会,体会人物的不同情感,然后进行朗读。这样,学生可以加深理解课文,达到“使其义皆出于吾之心”的目的,而“诚实、守信”的做人原则,也可以从朗读中进一步得到体会。
【教学反思】
过去的语文课常常是教师面对学生分析课文,教师拥有解释文本“真谛”的绝对权威,学生被锁定在教师预设的答案之中,被锁定在狭窄的课文内容中。其实,语文学习是有生活底色的,阅读主体的直接或间接的生活经验,对其阅读实践中感情的产生和质量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一旦与阅读实践发生联系,不仅会促进阅读感情的深入,而且会带来经验的提升和情感的升华。我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和道德经验谈对“诚实”和“有信用”的看法,就起到了效果,学生通过在生活中寻找诚实和讲信用的事例,在他们的心中已经有了道德的评价标准。有了这个评价标准,我又及时留给学生读的时间,因为《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我看准时机,让学生边读边思:找出支持自己观点(是留还是还),有了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又有了充分的阅读,这时水到渠成。因此在汽车是还是留的辩论中,正方学生就有了充分的说服力,争辩非常激烈,句句理实驳得反方无言以对。自主朗读,尊重学生的情感认识,使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升华情感、有益启发。也正是在这种品析词语──侃谈生活──激情辩论──朗读体味的过程中,学生才懂得诚信的可贵,才受到了情感的熏陶。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