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第一小学 李 静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已是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的共识,也是当今小语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流。“上课在学生是报告和讨论,不再是一味听讲。在老师是指导和订正,不再是一味讲解。”叶老这一课堂教学的精辟论述,使我们更加坚定地启发、诱导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效益,使学生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读书实践,才能培养学生自主的读书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才能使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体,才有可能全面地实现教学目标。那么如何把理论用于实践,真正上好一节语文课呢,下面以《尊严》一课举例进一步说明。
一、教师要钻研正确把握教材
《尊严》一课写的是美国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的一个故事。
1、故事梗概:
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在逃难的路上,年轻的哈默饥寒难忍,但是他拒绝了镇长杰克逊大叔送到面前的食物,理由是他不能白吃人家赐给的食物。在为杰克逊大叔干活之后,他才吃那份食物。后来,哈默被杰克逊留在庄园里,成为庄园里的一把好手。哈默在极度饥饿的情况下,仍然坚持自尊、自强、自立,他以尊重自我,赢得了别人的尊重。
2、关于“尊严”的理解:
“尊严”是课题的名称,也是贯穿全文的主旨。
“尊严”的意思在有关的工具书上有两种解释:⑴尊贵庄严。⑵可尊敬的身份或地位。显然这样的理解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是难以理解的,也不符合人们目前对“尊严”的理解。因此切忌抽象空洞地告诉学生“尊严”的意思。课前可以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尊严”的人生格言。学完课文后,可让学生说说对“尊严”的理解。我们认为:尊严独立而不可侵犯,是一种高尚的人格,是不卑不亢的境界,是不吃“嗟来之食”(春秋时,齐国发生饥荒,友人在路上施舍饮食,对一个饥饿的人说:“嗟,来食。”饥饿的人说,我就是不吃“嗟来之食”才到这个地步的。终于不食而死──见于《礼记·檀弓》。今泛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的风骨。一个人如果没有尊严,就等于自己不尊重自己,没有灵魂而只有躯壳,那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尊严不能简单地解释为面子,更多的表现为一种自尊心,一种价值观,一种责任感,是一种不依附于他人自立于人世的奋斗精神。所以,人们把尊严视为至高无上的精神瑰宝。没有财富可以用双手和智慧创造,没有权利可以用法律手段争取。但是,一个人如果没有了尊严,那就什么也没有了。
结合课文理解尊严,就是拒绝乞讨。尊严,就是以自尊赢得别人的尊敬。人必自敬,然后人敬之。
一个人在穷困潦倒、逃难流亡之际,仍坚守着自己的尊严,还有比这更可贵的吗?我更钦佩这个小伙子的志气,自尊是人生的底价,自立的基础,到任何时候,都不能失守,不能放弃。他尊重自己,所以得到了别人的尊重;他相信自己,所以最终超越了自己。自尊是一种广告。走到哪儿,就会带到哪儿。想当初,哈默如果和其他逃难者一样,见了水就喝,接过饭就吃的话,他能结识杰克逊吗?能找到这份活儿吗?更不用说娶人家女儿了。其实,人的一生都是在推销自己,所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都是自己的广告语。自尊也是一种力量。
以上关于教材的理解原于新课标对教师的要求,新修订的语文课标提出:“教师要钻研教材。”因为“教师是教材的实施者,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建立在深钻教材的基础上的。
二、教师要积极设计教学方案
新修订的语文课标指出:教师应该主动积极地设计教学方案,引导教学进程,实现课堂教学的具体目标。《尊严》一课的设计思路可以有以下几种:
思路一:顺序理解、感悟,升华对“尊严”的体验。
本课是精读课文,着重要引导学生理解“尊严”的内涵。教学中应以学生自读、合作探究、讨论交流为主。自读──学生根据阅读提示了解文中的事件,提出质疑;精读──依学生的质疑探究,抓住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语言的语句,结合自己的个性体验,体会年轻人自尊的人格,然后让学生合作交流,讨论──升华对“尊严”的理解,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讨论题可设为:如果自己是那个年轻人会怎样做?自己应该如何保持自己的尊严?
思路二:抓矛盾冲突,引发争论,提升学生对“尊严”的认识与理解。
哈默为什么不先吃晚饭再做活儿呢?杰克逊大叔为什么十分赞赏地望着这位年轻人?此设计以辩论方式为主,辩中理解文本,辩中感悟尊严,辩中表达个性体验与情感。此设计还可以利用矛盾冲突是“先吃饭,后做活”,还是“先做活,后吃饭”,引导学生修改教材,但教师一定要注意学生的价值取向。
辩论是建立在研读文本基础上的,而不是纸上谈兵。新课标指出: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文本意义的规定性,注重对文本的研读。不要以学生集体讨论代替学生的个人阅读。
思路三:以“尊严”为主线,在读中探究文本的内涵。
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理解课文时可设计问题 :课文哪些地方使你最感动?进一步深化认识。
思路四:运用虚拟网络,自主阅读扩大视野、增强体验,感悟尊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时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应以语文知识为中心设计课程和组织教学,不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与完整。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尊严
教学课件
了解哈默
相关链接
故事背景
三、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所谓“主导作用”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变为优秀的指导者、激励者和协调者,即在教学中设法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也就是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感到自己的不足而自觉地求知,将教育者的意图变为受教育者的要求。由此可见,主体作用要靠主导作用引导、培养,主体作用要靠主导作用来体现和发挥,学生课堂参与效率的高低是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紧密联系的。
1、教学目标的确定要清晰准确:
为了避免课堂中学生漫无边际地发问,教师应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紧扣本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如果脱离了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就没有了方向,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虽然看上去学生个个主动,但这种主动是低效的。回过头看看,教学活动完成了什么目标,学生学到了什么,恐怕收效甚微。
语文教学总目标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以至创造思维的能力。它分散在各篇课文教学之中,各篇课文内容不同,训练要求不同,教学目标也就需要相应地调整。学生由于知识水平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又因个别差异水平参差不齐,出现课堂上提问漫无边际的现象,有的滞后,有的超前,切不到中心。教师需把学生引到课文中来,引到具体的教学目标上来。这样的学生课堂参与是朝着明确的目标循着一条正确的轨道行进的,这样的参与才不致于“南辕北辙”,这样的参与才保障了实效。
2、全面引导参与的过程:
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摒弃了“学跟教走”,“牵牛鼻子”式的教学,课堂教学随之发展为让学生“带着问题”读,学生在教师带领下开始进行阅读过程,而不是只了解阅读结果了。学生除了参与学习目标的达成过程,课堂学习的其他环节能否参与进来呢?
《尊严》一课,学生在质疑中提出许多疑问:
⑴“尊严”指的是什么?哈默是谁?干什么的?
⑵哈默为什么能成为富翁?
⑶哈默有尊严就一定能成为富翁吗?
⑷为什么杰克逊在称呼哈默使用“您”这个字?
⑸哈默为什么不先吃晚饭再做活呢?杰克逊大叔为什么十分赞赏地望着这位年轻人?
老师引导学生梳理出有价值的问题是:
“尊严”指的是什么?
哈默为什么不先吃晚饭再做活呢?杰克逊大叔为什么十分赞赏地望着这位年轻人?
哈默为什么“有尊严”就“百分之百”能成为富翁?(教学的难点)
为什么杰克逊在称呼哈默使用“您”这个字?
比较简单的一些问题,不在课上全班一起讨论。这样,学生成功参与了课堂教学目标确定,同时学会提出问题、梳理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不仅是在教师指导下去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还应参与课堂上教学目标的确定、知识反馈、课堂总结等过程。这样,教学目标变成师生共同的教学愿望,学生学习更有了责任感,学习更加积极、主动。
一位优秀的教师应具备从学生质疑的众多问题中提炼重点问题,在学生提问时进行筛选的能力。自自然然地纳入教学的思路之中,在生与生、师与生的交流中,逐一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这才是关键之处见功力。
3、强化导学的功能,正确处理接受性学习与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教师要确立学生的主人学习地位,只有让学生觉得自己是主人,他们才会主动学习。自主是基础,是前提,是重点。没有充分的自主(读书、识字、思考)合作探究无从谈起。所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关键,要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把字读准,尽自己所能理解课文,读不懂再请教他人,这是最基本的。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条件。如语文激趣;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保证自主学习时间;尊重个体学习的差异等等。教师要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接受性学习也是必要的。当学生对教材理解不准、不深、不对时,需要教师讲解,但讲的要少而精。好的讲解同样能有启发性、有助于自主学习。不要把自主与接受相对应,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实效出发。
《尊严》一课在讲到庄园里,哈默的表现又印证了他将来能成为富翁时,教师出示语句:杰克逊对女儿说:“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将来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通过合作交流,突破难点。“什么都没有”指哈默除去自己的身体之外,没有任何财富,两手空空。“可他将来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尊严不能简单地解释为面子,更多地表现为一种自尊心,一种价值观,一种责任感,是一种不依附于他人自立于人世的奋斗精神。杰克逊大叔看出哈默有“不依附于他人自立于人世的奋斗精神”,所以才肯定地说他将来能百分之百成为富翁。教师依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必要的讲解──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接受性学习相互补充,且同等重要。必要的接受性学习,与学生积极主动地自主学习活动,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统一起来。
四、教师不能局限于教科书
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料意识,适时适量地利用课程资源。
如课前搜集,课上交流,课中穿插文字的声像资料,引进相关的资料背景,进行再现;给学生读读原著、节选,提供背景感受;课后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推荐书籍;再如,利用当地的地方资源,创立校本课程等。
总之,在我们致力于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提高学生课堂参与效率,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之时,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教师在研究教材的基础上要更多地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研究相机诱导、点拨的方法。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真正或更好地落实,学生的课堂参与才能逐渐达到思维积极、情感碰撞、能力提高、知识结构不断完善的佳境。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