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第四组》教学杂谈

新学网 > 语文 > 人教课标本四年级下册 > 第四组 > 《第四组》教学杂谈

【浙江省慈溪市教育局教研室胡振燕】

〖有序·适度·高效──谈小学语文拓展阅读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把教材中的课文前后串联起来,重新进行阅读比较,也是一种有效的拓展阅读,可以促进知识的类化,提高思维的概括水平。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思维的基础”。教师要善于选取相关的教学资料,把内容或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读物加以对比,使学生由此及彼、组合积累,实现类化、迁移。如,四年级下册的《夜莺的歌声》《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小英雄雨来》《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四篇课文都写到了战争与儿童,而又各有特色,让学生把有关内容找出来,比照着阅读,就可以发现有的课文歌颂了儿童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勇敢、机智,有的课文则歌颂了儿童对和平的渴望、战争的诅咒,在此基础上体会课文的表达特点,这样,对于课文的理解就有了全面而丰富的认识。

此外,我们应该看到,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阅读方式已经多样化,因此拓展阅读开展过程中同样可以既有文本的拓展,也有音像资料的拓展、图片资料的拓展,通过“读图”来拓展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其体验感悟能力。

【山东省莱西市滨河小学王翠萍】

〖营造课堂民主氛围,培养学生重新精神〗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少年儿童天真好奇,对万事都爱问个为什么,他们常常喜欢根据自己的想象和经验,针对问题寻找自己的独立见解,甚至朝着老师讲的书上写的不同方向大胆疑问,去探索客观真理。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如何做到民主,让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呢?精心设计问题,培养学生释疑的能力。

当然强调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提倡课堂上多让学生主动地问,也并不是否认教师提问的作用。但教师的提问必须起到启发学生思维的作用。一个完整的问答过程,一般包括“结论”“材料”和“理由”三部分。这三个部分要根据教学内容优化组合。组合的形式有三种类型:

一、提问列出有关“材料”,让学生回答的是“结论”或说明“理由”

如提问:《小英雄雨来》开头写芦花村。写了芦花开时,黄绿的芦苇上像盖上一层厚厚的白雪,鹅毛般的苇絮飘飘悠悠地飞……这些句子说明了什么?回答:作者具体形象描绘了芦花的颜色,动态,写出了芦花村景色的美丽。写出了雨来对家乡的热爱。这正是他能机智勇敢地与鬼子作斗争的力量源泉。家乡这样美,怎能容忍日寇铁蹄的践踏……这里“提问”列出了课文中的具体语句,“回答”分析了这些语句,得出了雨来热爱家乡的“结论”,这样由材料到结论,步步深入,学生不但“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理解也就比较透切。

二、由提问点出“结论”,回答说明“理由”,并列出材料

如提问:读了《夜莺的歌声》后,小夜莺给你的印象是什么?回答:小夜莺机智,勇敢,敢于和敌人做斗争。从课文的哪些描述中能看出小夜莺的这些优秀品质?回答:小夜莺主动接近德国兵,戏弄德国兵,骂德国兵,给游击队报信,机智逃生等等。提问给的是“结论”,让学生思考说明的是“理由”和“材料”,培养了学生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

【福建省厦门市金尚小学陈春梅】

〖自主?实践教育”研究报告·“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法〗

如教学第八册第四组以“战争与和平”为专题的课文时,考虑到学生对这一专题的时代背景比较陌生,势必影响他们对本组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的理解,因此,在深入学习本组课文前,先让学生浏览了全组课文,再让学生进行预习:

1、查资料了解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苏联卫国战争、中国抗日战争和中东战争、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美国“911”事件以及联合国维和部队的情况,了解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破坏。

2、查找有关战争中的小英雄的故事:

学生通过自行查找图书资料和在信息课上网查找等途径完成了预习目标。上课时,学生在班上交流他们所收集的信息,然后在学文中适时补充资料,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学生有了自己的实践感知,就能体会《夜莺的歌声》和《小英雄雨来》文中两位小英雄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缅怀为维护世界和平而英勇献身的英雄们,懂得了从小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福建省南平市东坑中心小学黄荣玉】

〖自评互评评出真知灼见·发现不足及时提高〗

学生在平价时,因强调自己正确引起争执,使课堂气氛活跃,处处充满生机,形成生成的动态的课堂。在对《夜莺的歌声》与《小英雄雨来》进行比较时,没想到学生争执的这么热烈。最后他们通过比较认识到,自己说的有道理,其他同学也找到了相同点,不能排坼他人,应该集中大家的意见最好。有的学生说小英雄雨来写了孩子的爱国思想,而夜莺之歌没写,对于这个问题孩子们不但引用原文的话,还搬出许多课外书来说明,整个课堂充满勃勃的生机。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