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语感培养──《触摸春天》教学有感

辽宁省阜新市海州区铁路小学 贺贵军

新学网 > 语文 > 人教课标本四年级下册 > 触摸春天 >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语感培养──《触摸春天》教学有感

语感,是对语言的直接感受。具有一定的语感,才能正确接受和理解外来的信息,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心理科学认为,人们的感受是认识事物的第一步,为思维提供感性材料。一切比较高级、比较复杂的心理现象,都是在通过感受的基础上产生的,大量的语文教学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可见,语感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语言的训练贯穿于教材的始终。我们加强语言训练,实际上就是加强培养学生的语感的训练。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能力,也就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语文教学也才能算得上成功。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依据新教材的特点,自己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加强了语感的培养,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粗浅认识:

一、重视朗读训练

朗读是传统语文和当代阅读教学的重要方法。语文新课程标准对朗读有明确的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是化无声的文字为有声语言的阅读活动。朗读可以使学生领会课文的内容和意义,感受文章的气势和韵味,既受到感染,又受到教育。可以说,很多作品的内涵不是教师口若悬河讲出来的,而是靠学生反复诵读感觉出来的。

1、带着要求读准:

如在讲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17课《触摸春天》一课时,教师要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语言,在朗读中体会情感,在朗读中深化感受。要引导学生边读边在头脑中浮现画面,边想象小女孩的所思所想,这样才能绘声绘色地读准、读好课文。

2、带着问题读懂:

在课堂教学的阅读训练中,常常带着一些问题速读、默读,问题解决了,还要齐读,有时还要分角色读等等。有一些要求背诵的作品就是以读代讲。

例如,讲《触摸春天》一课,整个教学过程就是以读来完成教学目标的。听──读──看──读──想──读,边读边悟,从读中感受春天的美丽和盲童小女孩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

3、在竞赛中求真:

把竞争意识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同时对朗读评比也进行了改革,让学生当评委,引导学生自主评价,引导学生在朗读中进行美的享受,在朗读竞赛中激发兴趣,从而去感受语言的作用。

4、在指导中提高:

教师要重视朗读的指导,通过集体读、分组读、领读、男女学生对读、配乐朗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引导学生将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去感受、体验、思考、去领会作者所要传达的感情,读中感悟,读中提高。

5、在熟读基础上成诵: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就是前人的经验总结。它告诉我们,多读多练,才能熟练地掌握知识,形成终身受益的能力。我除了按要求让学生背诵有关篇章外,文中很生动的描写,形象的比喻也要求学生背下来,增加学生词汇的储存量。

总之,朗读有助于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有助于增强对语言的感受力。

二、强化语言训练

新课程一个很显要的特点是突出了语言训练,而通过语言训练进行语感培养是极其重要的一环:

1、用圈点、批注的方法去精读课文:

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把那些最能突出篇段中心的词语、最能突出事物特征的词语、最能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的词语以及含义深刻的句子等圈点、勾画出来,并给与适当的批注。

2、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如在讲《触摸春天》时,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哪些词句含义深刻。如“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气的灵性抓住了。”同学们围绕“神气的灵性”理解和感悟。有的学生说“可能是指小女孩身上所具有一种特殊的神奇力量”;有的学生说“小女孩整天在花丛中留恋往忘返,她身上一定也是花香浓郁,蝴蝶也愿意和她交朋友”;有的学生说“安静虽然是个盲

童,但她用自己的心灵来触摸春天,感受世界,她是多么热爱生活啊!”;有的学生说“生活中有许多像安静的人,他们身残志坚,敢于向命运挑战,我们要向他们学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通过以上的语言训练,我感觉到,学生不仅感受到了语言的一般作用,而且也感受到了语言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的特殊作用,揭示作品的内涵。

三、激发想象和联想的兴趣

波得莱尔说过:“没有想象力,一切功能无论多么健康敏锐,都等于乌有。”在语文教学中,我很重视在语感的基础构成的一幅幅画面,每阅读一段文字都要求学生想一想,你眼前出现了一种怎样的情景。激发学生想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使同学们在想象中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至于语言文字的训练,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语感能力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所能为,需要有一个从直接感受到理性认识、从理性认识到直接感受的过程。因此,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在语文教学实践中长期探索。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