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崇明县竞存小学 范秀华
《全神贯注》是一篇讲读课文,作者通过对法国大雕塑家罗丹邀请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到家里作客时发生的一件事的描述,进而说明这种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的重要,表现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
教学片段:
师:现在,我们要解决这篇课文的第二个问题“罗丹是怎样全神贯注修改塑像?”要到哪儿去解决这个问题呢?
生:第二自然段。
师:请你们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你最感兴趣的一处描写,可以是一个句子,也可以是半个句子。读一读,划下来。
(学生自己读书,划一划,轻声读起来了。)
生:老师,我来读。“罗丹一会儿上前……好象在跟谁说悄悄话。”
师:跟他划的一样的同学请站起来。
(有十几个学生站起来。)
师:你们为什么对这句话感兴趣?
生:我觉得这句话写出了罗丹修改塑像非常认真。
生:应该说是全神贯注。
师:你扣紧课题,很好!
生:因为罗丹“上前”是看塑像有什么细小的毛病,“往后退”是为了看整个塑像。
师:你真聪明了!罗丹上前看是为了看清楚塑像细微之处有没有毛病,往后退却是为了从整体上看塑像是不是更完美。
生:老师,我有一个问题要问:罗丹嘴里叽里咕噜,他在跟谁说话呢?文章没有写出来啊?
师:这个问题提的好。那么,你们能想象一下,罗丹他自言自语地说些什么呢?谁来上台学一下?
(学生在思考,部分学生开始互相比划、对话。)
生:老师,让我来学一下(学生走到讲台前,模仿起罗丹说话的动作、神态。)
“恩,整体上看还可以,左肩也不偏了,就是鼻子高了点,脸上……”
(台下学生认真倾听、微笑。又有几个学生争着要上台表演。)……
生:老师,我更喜欢这一句“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象已经消失了。”(不少学生一起轻声跟读。)
师:刚才我看到很多同学在小声跟读,说明有很多人喜欢这句话,能告诉我为什么吗?
生:我觉得罗丹修改塑像时非常认真,都入迷了。
生:罗丹是聚精会神在修改塑像,把其他一切都忘了。
师:罗丹把一切都忘了吗?
生:不是,他是整个人沉醉在塑像身上,好象喝醉酒一样。
师:喝醉酒的人会怎样?
生:有时会哭,有时会笑。
生:有时还会骂人、打人,失去控制。
师:那为什么说罗丹好象喝醉酒一样?
生:因为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跟喝醉酒的人很像。
生:他是全神贯注修改塑像,他的心中只有塑像,没有别的了。
师:同学们可真棒!读书读得很认真,能从字里行间读出罗丹的全神贯注。
【评析】
1、课堂教学过程,是若干个充满生命和活力的个体展示自己的个性,共同协作,相互影响和提升的过程。因此,课堂上要充分发挥每一个个体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一个体都主动参与,这是促使主动学习关键。老师在教这节课时就设计了“自主读书”这一个环节──“找出你感兴趣的一处描写,读一读,划下来。”这样,给学生阅读自由度,开拓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空间,给每一个学生同时、同等参与学习的可能,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己的需求去读书,去感悟,改变了过去那种用一把尺子提问题的办法。优等生也好,差等生也好,都有自己的事干,都会在读书的过程中有不同的感悟,不同的收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得到锻炼。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诱导学生自己去思考、探究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比如,课文中并没有写出罗丹在自言自语说些什么,这无疑给学生留下很大的想像空间,因而,老师的一句“你能想像一下,罗丹他自言自语地说些什么呢?”把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变成课文中的人物,学生的想象翅膀打开了,灵感被激发,创作欲望被唤起,孩子们纷纷上台表演,演绎自己对课文的感悟。
3、《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注重质疑问难,切磋学问,砥砺思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堂课把探究获取知识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学生提供读书、感悟、表达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读,自己去悟,悟了就说,未悟就问。在课堂上,教师只是在“铺路搭桥”,点拨引导学生大胆地读书、大胆地说话、大胆地提问、大胆地表演,真正实现“口、手、眼、脑”等多种感官的解放。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