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水与乳的交融──由《观潮》教学片断谈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协调整合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大园中心小学 施文龙

新学网 > 语文 > 人教课标本四年级上册 > 观潮 > 水与乳的交融──由《观潮》教学片断谈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协调整合

【课程的昭示】

语文课的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语文课的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的教学应该是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共同体”中孕育成长。

可是……

实践有困惑。

我们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处理两者关系时,总是顾此失彼,难以兼容并蓄,在语文教学的快车上,工具性和人文性这对孪生兄弟总是在偶一回头时擦肩而过。

难怪……

专家要感言。

崔峦先生说:“语文课,贵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难也难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正因为这样我珍藏了几则参加镇教学技能比武过程中留下的教学片断,这几则片断给了我不少的启迪。

【片断一·第一次尝试教学】

1、默读课文,考考你:

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可以分哪几个阶段?参考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给课文分段。

2、读课题“观潮”与文中“天下奇观”中的“观”分别是什么意思?课文从哪些地方写出了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3、你最喜欢哪些描写钱江大潮的句子,写出了钱江大潮的什么特点?作者是用什么修辞方法把它们写具体的?

4、自由朗读课文,读出它的特点。然后仿照课文的样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造个句子。

〖反思〗

语文课上语言文字训练要到位要扎扎实实,有着这样的想法,看着自己这样的预设我还颇为欣喜。

试教过程中却发现我的教学过程始终是围绕着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语言文字的训练进行的,我关注的是字词、写作方法、修辞知识的讲深讲透,重视的是学生获得必要的阅读方法和阅读能力。

于是纵观自己的教学行为,就像是手拿“解剖刀”精细地肢解着“美丽的童话”,《观潮》这篇文质兼美的教材文本被割裂成支离破碎的“文字标本”,再通过“训练”灌输给了学生。我只觉得鲜活的语文教学变成了机械、单调、枯燥的语言文字训练,语文学习没有了灵魂,缺失了情趣,丧失了美感。

课堂上没有了涌动的生命激情,我知道留在学生脑海中的就只有一些“言语”的痕迹,而没有受到应有的人文关怀。不能这样上课,绝对要改变我的预设,这样的课会使学生的心灵世界变得苍白,精神家园变得荒芜的。

【片断二·第二次尝试教学】

1、朗读课文,请你开动脑筋想一想:钱塘江大潮,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说说你的感受?

2、咱们在课文中再一次的欣赏了钱塘江大潮,我们发现字里行间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实际说说,我们祖国哪些山河景色也很有特色,我们非常热爱!

3、请你将还有所知道的关于潮水知识介绍给同学们,然后进行“知识小博士”的交流和评比。

〖反思〗

课堂上热热闹闹,学生们似乎兴趣盎然,我也自以为上得颇有些大气。但是听课老师们的一些评价,使我警醒,现摘录如下:

“教师过于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精神成长,忽视了对文本内容的感悟,淡化了对文本语言的理解、积累和运用。”

“虽然教师有意识地在彰显人文性的同时,不慎‘将孩子和洗澡水一起泼掉了’,观潮这一节课给我们感觉是缺少了‘语文味’。”

是啊,语文课没有了“语文”的影子,刚才那热闹的课堂学习场面,何尝不是无源之水,又何尝不是空穴来风呢。脱离文本,舍弃语言文字的人文关怀,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又有多大作用呢?人文性更应该是在语文的工具价值实现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而不是刻意追求,我更应该营造“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无痕境界。

不断思索着这两个片断,我已经明白了症结所在,这两个片断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协调整合上都存在着明显的失衡和偏差。要上好这一课,我更应该将工具性与人文性协调整合完美。

工具性与人文性更应该像水与乳那样交融调和。工具性需之于人文性,人文性更应融入工具性,课堂才能焕发生命活力,学生才能在掌握语文这个工具的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和价值的引领。

【片断三·镇二小借班上课时的片断】

师:萧山国际钱江观潮节虽然刚刚闭幕,但是依然有许许多多的人对这天下奇观十分仰慕,作为钱塘江边的孩子,怎样把我们家乡的钱江大潮介绍给海内宾朋呢?让我们走进课文,边领略边思考。

生:迫不及待地朗读课文。

师:看到大家读得那样专注,我知道同学们一定把书读进去了,谁愿意做咱们钱江大潮的形象代言人,将大潮精彩的部分介绍给我们在座的朋友们?

生1:朋友们,到咱们钱塘江边观潮,大家可要做好心理准备(稍停)钱江大潮的声音可是大得很哪!

师:代言人请你让咱们听听钱江大潮的声音。

生1:(大声读)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了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怎么样够响吧。

师:够响,那咱们就来打打这闷雷。

生:(兴致盎然、特大声)隆──隆──隆──

师:这“闷雷”真响,那大家再打打“响雷”。

生:(不知所措后马上都醒悟齐说)不对不对……

生2:这里大潮的声音还不是很响,大潮还在远处,只是像沉闷的雷声预示着将有强大力量到来。“大潮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这句话写大潮近了的声音那才叫充满力量响呢。

生:纷纷附和。

师:(会心的微笑)那就让我们读一读这由远而近的大潮的声音吧。

生:读出了远处潮声的沉闷,读出了近处大潮声的震撼。

师:形象代言人的解说,大家的朗读,已经充分调动了在座朋友们的听觉系统,咱们继续代言钱塘江大潮。

……

〖反思〗

此时的课堂教学不是苍白的语言训练了,也没有把文章的用意“和盘托出”,而是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自主读书感悟,自主探究领会,在语言的倘佯中获得思想的启迪。“萧山国际钱江观潮节虽然刚刚闭幕,但是依然有许许多多的人对这天下奇观十分仰慕,作为钱塘江边的孩子,怎样把我们家乡的钱江大潮介绍给海内宾朋呢?让我们走进课文,边领略边思考。”这样的引导使每个孩子的心中那盏渴求知识的灯被点燃。也联系了我们生活热点唤醒并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期待。更让文本思想与学生热爱家乡钱塘江大潮的精神相遇了、融会了,文本的情感和学生的情感强烈地碰撞着、共鸣着,此时课堂弥漫开了生命的张力。

“这‘闷雷’真响,那大家再打打‘响雷’。”这一开放的、生成的、实践的体验引导,激起了学生学习认识上的矛盾,把学生的言语、思维和情感的“芯片”一下子接通、点燃、擦亮了,学生变得思如涌,语如潮、情如虹,由此也就产生了“大潮还在远处,只是像沉闷的雷声预示着将有强大力量到来”的感悟及那到位的朗读更是体现着学生生命精神的润泽和提升。语言和精神的同构共生,犹如水乳交融着。构成了语文课堂最美的律动。语文课堂也因此更加鲜活,更加富有生命的动感和厚重。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