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平湖市乍浦镇天妃小学 金美丽
刚拿到《去年的树》时,感觉文本不存在字词句理解上的困难,但真要理解它的涵义却很难,但每当我多读一遍就越觉得课文的感人处多一分。鸟儿和树是这么好,他们在一起是这么幸福,可是才分开短短的一个冬天,小鸟依旧,歌声依旧,树却变成微弱的煤油灯里的一点火了。一个冬天,对于分别而盼望重逢的他们而言是那么漫长,但对于一棵从小长到大的树而言却是那么短暂,就是这漫长而短暂的冬天让人充满了无奈和辛酸,不禁令人感叹:世事难料啊!当我们面对外界而无能为力的时候,我们能做什么?怕只是珍惜眼前,把握今天了。当然它可以有不同的理解,比如“诚信”,比如“友情”等等,但我更喜欢“珍惜”这个词。备课时我希望能通过感受鸟儿和树在一起的幸福、分别的依依不舍、等待的漫长、马上就要见面的欣喜,让学生一同去感受他们的感情,“但当鸟儿历尽千辛万苦,见到的却是火柴点燃的灯火”,通过两个极端的对比,令学生产生强烈的感情冲突,深刻体会现实是如此残酷,最后揭示主题。
这一课是为选拔市级公开课而精心预设和执教的。在课堂上,我竭力使自己的语言美美的,表情浓浓的,引领着孩子们进入了一个围绕“好朋友”而展开的读、说、思、议的学习天地。在升华课文主题环节,学生们的表现尤为感人。他们动情地说出了一句又一句关于友谊的肺腑之言。可以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孩子们对于“友情”的内涵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达到了预设的目的。
可是,课后金教导的一番话却使我豁然开朗。他对我说:“你的课确实上得很精彩,不过,今天为什么学生都选择对伐木人说?你要去看看学生中有几人选择了对小鸟说。依我看,《去年的树》所蕴藏的“诚信”内涵要大于“友情”(呵呵,这是我对文本的解读),可惜最后孩子们的感悟还是停留在失去朋友、失去家园上,哈哈,跳不出圈子。”
是呀,为什么预设中的多元解读没有实现呢?……反观自己的教学流程,从导入环节我就给孩子们创设了一对好朋友离别时相依、相惜的感人场面,课中也反复提到友情、难舍难分……难怪孩子们不能跳出课堂上构建的“朋友”话题,而自己又早早抛出对文本的解读,牵引的痕迹似乎重了点,在一定程度地束缚学生的思考。
今天,我再读《去年的树》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感到作者在写这个故事时是有所考虑的,她试图通过这个童话故事来诠释一个简单而又深邃的做人道理:信守自己的诺言。因此“诚信”应该作为文本的基本解读:小鸟答应还要回来唱歌给大树听,即便大树化为了灯火,小鸟都要寻访到灯火前唱一首歌,兑现自己的承诺后才飞走。
既然我这样解读了文本,到了课堂上该怎样处理呢?我想,我现在不会一开始就“示标”了。如上所说,教学一开始就“示标”,会在一定程度上“框定”学生阅读的思维视野。就一个班的学生而言,不同的孩子对文本的感悟也是不同的。我想我会在上课时让学生默读课文,用心体会文本,再谈谈读文后的感受。一节课大部分的时间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直接和作者对话,相信学生的思维会比较活跃,敢于说出自己的阅读体会,敢于按自己的理解朗读课文,敢于表达自己的困惑,敢于提出与众不同的想法。这样上的话,学生便成了真正的阅读主体,学生思维将得以碰撞,情感得以激荡,动态生成的东西会很多,多元感悟也一定会出现。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