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富阳市永兴学校 丁 强
当作为一名普通读者去读一个故事的时候,对故事都会有不同的独特感悟;当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去读一个故事的时候,更会有一个个知识点的在我们眼前涌动。然而笔者认为语文教师此时面对文本,应该考虑的是预测学生阅读这个文本时,会对什么最感兴趣;通过这个故事的学习后,给学生最终留下点什么?
《夸父追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三年级下册的课文,集体备课时,老师们各自阅读文本,之后各抒己见谈体会,最终形成以下两种比较鲜明的不同观点:
观点一:
夸父是一位了不起的英雄!夸父心中的宏愿“希望太阳永远固定在天上,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至死也未能如愿。读后让人有一种淡淡的酸楚,深深的遗憾。夸父虽败犹荣,他的精神与天地同在。这不禁让人想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荆轲可谓英雄也!项羽自刎乌江,壮志未酬,然他仍是一代枭雄。真是成亦英雄,败也英雄。
观点二:
神话故事描述时所展示出来的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应该是课文的精髓。阅读的兴趣点应该在故事的神奇之处。孙悟空的七十二变,上得了天,入得了地,下得进海,令人非常羡慕;女娲用泥土捏出个泥人,仙气一吹便成了真人,这是神奇。课文《夸父追日》也是一个这么神奇的神话故事,学生的兴趣点会在何处呢?应该不会在于夸父是否是英雄?而在于故事的神奇在哪里?
顺着两种不同的观点,便有了如下的两种课堂设计:
设计一:
课堂以对“英雄”的认识贯穿始终:首先导问夸父是英雄吗?而后研读故事中哪些句子能说明夸父是一名英雄?找句子交流感悟。最后拓展延伸,对夸父的英雄形象进一步认识,得出对于英雄的比较全面的理解。
设计二:
课堂以感受故事的神奇为线索:首先解题导入,谈谈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而后研读故事,说说读了这个故事后的感受,具体找找哪些句子描写十分神奇?最后深化理解,找到故事中最感人的句子,进一步认识神话人物“夸父”。
纵观以上案例,两位教师如此设计的出发点是什么,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谈谈我的一些初浅的观点:
一、两堂课的设计者,两种阅读教学指导观念的展示
前者处理教材时把落脚点定在人文价值的取向上,以此贯穿始终;后者处理教材的落脚点定在学生的兴趣点上,循着学生最感兴趣的路线,走到课堂的深处。
二、两堂课的设计者,两种师生观的碰撞
阅读课堂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还是主导?前者,他有着十分强烈的控制欲望,不仅主宰着课堂进程,甚至还欲控制学生的思想。完全以自己的阅读感悟去引领学生达到这个境界。学生学得很累,兴趣不浓。最终的阅读收获是什么?明白什么是英雄之余,其它还得到了什么?有的可能到最后还不明白,为什么夸父是英雄,其实夸父只是一个神话人物而已!而后者从神话故事的神奇处着眼,循着学生的兴趣点,以学生的原需求出发,把对故事的认识和感受寓于读故事中的神奇句子中,并逐渐的认识神话中的神奇人物──夸父,由衷地产生敬佩之情。这种以学生的求知欲望和阅读的兴趣点为基点组织课堂,又不失教师的引领,如此更能够赢得学生的欢迎,更能够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两堂课的执教者,对文本所蕴含的人文价值的认识差异
语文学习不能寄望于飘忽不定的感悟,落脚点应着眼于语言文字的训练上,使得人文价值的收获成为一种水到渠成的东西。更多时候让它成为一种无声的语言,如一颗希望的种子,播种在学生的心田。因为语言是一种表达和思考的工具,有其内在的规律,有其表达的方式方法。陆友松曾呼吁:语文学习,旨在听得懂,说得清,读的透,写得好。可见,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上,必须借助于语言训练的多种形式,把语言训练落到实处:着眼于整篇文章的表达,致力于一段话的描写,研讨一句话、一个词语的精妙。如此的语言实践训练,方能让语文课堂更富有浓浓的语文味,更能提高阅读课堂的效率。
由此看来,教师的课堂操作并不存在对错之分,最终仍然是教师的观念问题左右着我们的课堂设计。夸父为着心中的目标,至死不渝。我们语文教师为着心中的目标,也是费尽心思。但只要我们语文教师心中时时以学生之需所需,学生之乐而乐,踏踏实实的通过上语文课让学生能听、会说、能读、会写,这就是我们所要追求的东西!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