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晋光小学 詹阳光
《语文课程标准》(下简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现代教学论也认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柯克杭主编的《现代教育技术》)
《灰雀》讲述了列宁在郊外养病期间,每天到公园散步,很喜欢那儿三只灰雀。有一天,他发现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通过与一个小男孩子的对话,猜到了男孩抓走了小鸟,列宁用巧妙的语言感化了男孩,把捉走的灰雀放归公园,放归大自然。小男孩喜爱灰雀仅出于无知,想占为已有;列宁对灰雀的爱不仅是对小鸟,鸟类的爱,也是对大自然的热爱;列宁对小男孩的爱,他不轻意地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更是真诚的关爱;而小男孩在列宁的感化下,则从心底里萌发了对这位伟人由衷的爱戴。课文字里行间,奏响了一支精美的爱之交响乐章,这是人类对真爱的呼唤。文中列宁与小男孩委婉而真诚的对话描写是这堂课的教学重难点。
基于上述的理解和认识,我在《灰雀》的教学设计中力求体现自主探究,合作互动,构建以学生为中心,开放民主,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以充分激发认知主体发展意识和创新精神的火花,努力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学习效率,实现阅读教学方法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下面试运用课程标准就设计这堂课的教学,谈谈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一、创设情境,自读自悟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创设和谐、轻松、民主的课堂气氛,从而激发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读书求知的欲望。
上课伊始,教师演示:“公园里的白桦树上三只可爱的灰雀在欢叫雀跃”的兼有视听效果的多媒体课件。
(心理学研究表时,当视听感觉并用时,能使学生入情、入境,使学生在愉悦的心境中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带入盎然的读书境界之中。)
这时,教师在让学生反复自由充分读书的基础上,再问:“你读懂了什么?”“你是怎么读懂的?”“你哪些地方还读不懂?”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愿望,那就是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学生在自主读书的过程中,认识、理解、发现、思索、渐渐自得、自悟。)
接着通过汇报、交流、讨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认识也由模糊到清晰,然后到新的发现和困惑。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只要教师始终以欣赏、激励的口吻评价学生的各种发言。如“你的理解与众不同,有自己的见解,值得大家学习。”“你提出的问题很有意思,值得大家再仔细读书,一定能发现答案的!”等等,就不仅使学生对某些问题产生疑问,又急于解决的心态,而且激起了他们新的求知欲望,引发学生主动读书的热情。
(正如叶老说的“语文老师是引导学生读书、看书的,而不是给学生讲书的。”)
初读课文阶段,留给学生充分自主读书的时间,旨在变教师讲懂和繁琐的分析,为学生自己读懂、议懂、悟懂,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读中得到充分的发挥。这运用课程标准提出的“阅读是学生的个体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学建议。
二、合作互动,探究发现
课程标准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对上一个环节中学生新提出的各种问题,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继续读书、交流、讨论,相互质疑,相互启发,探究发现,增加学生参与面,拓展读书空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展现学生个性特长,释放学生灵性,发扬群体协作精神,实现优势互补,点燃发现创新的火花。此时,教师巡视其间,倾听和关注他们的阅读、讨论、发现的动态,也可以参与其中,积极营造平等、和谐、宽松、民主和开放的课堂气氛,同时了解各种信息,为更深入的探究发现作好心理上的应对准备。在各小组汇报学习感受时,教师对学生提出的一些与教学目标关系较密切却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作必要的启示、点拨,引导学生再读书探究发现,而有些问题则可以让学生带回去请教长辈,查找资料等,引导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课标》)
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因此,对于教材中的重难点问题,教师要尽量引导学生探究性的阅读,在探究中发现,在探究中创新。教师可以先放手让学生自主去疑、去猜、去说、去议、去辩、去解。当然如:“那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是不是小男孩捉去的?”课文没有明示,这对于三年级学生的认识水平要顺利得出答案显然是有困难的。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再次阅读反思列宁与小男孩的对话,或借助课文放大的插图观察人物神态,或相机采用生活情景迁移法等手段。这样交替地采用启发式或讨论式教学,让学生对文中人物想法进行探究,享受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这遵循了“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课标》)
三、相机训练,感悟情感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有人认为语文素质可以从基础性素质和发展性素质两个层面分为语言现象和文化内涵两大领域。《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这就是说,培养语文基础知识,发展语文能力和提高人文素养,在语文教学中是统一的,不可机械地割裂。因此,教师要增强语言文字的训练意识,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积极捕捉训练契机,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发展基本的语文能力,将训练语文能力与提高人文素有机地地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课标》)
初读阶段,学生在充分自读,自悟的基础上,通过汇报、交流、谈感受等。如学生“能联系上下,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说出“欢嘣乱跳”、“惹人喜爱”是讲小鸟生活在大自然中自由自在,给人们带来欢乐,列宁更是喜爱它们,每天都来仰望它们……说明列宁喜爱小鸟爱护鸟类,对“三只灰雀”有感情。再如,教师在组织、引导学生重点探究列宁与小男孩的一段语言描写,揣测人物内心活动时,对话中列宁已猜到了男孩将灰雀捉走。这时,他既不是“质问”,也不是“追问”,而是(自言自言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这儿,教师不妨设问:“如果这里删去‘自言自语’和‘可惜’,那么效果将如何?假如让你来说,你想怎样说呢?”如此教学中,既“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又“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列宁与小男孩的对话,不但表现了这位伟人巧妙的语言艺术,而且展示了他高尚的人格魅力。只有教师机智地驾驭课堂,才能相机地训练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表情达意之功效,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丰富美好的精神世界。这需要教师“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课标》)
语文实践,说白了就是听、说、读、写的实践。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重让学生充分地读、谈、议、评……“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课标》)落实“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课标》)的精神。这样的课堂教学设计彻底摒弃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大大增加了语文实践活动,激活了学生思维创新的火花,使课堂焕发了生机与活力,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起着促进、协作、帮助、疏导的作用的崭新教学理念。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