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铜陵市金口岭小学 卜文芳
【片断一】
1、同学们,你们喜欢鲜花吗?说说你喜欢什么花?为什么喜欢?鲜花是我们都喜爱的,它装扮着我们的世界,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大家想不想去领略一下它们的风采呢?(生:想!)好!现在就让我们走入花的世界,去领略一下花的美丽与神奇吧!
(展示多媒体课件《花的世界》,配上轻音乐,学生在观看的时候可以小声议论。)
2、师:这些鲜花美不美?谁能用一个词或者一句话来描绘你刚才看到的景象。
(学生自由谈感想,感受花的美。)
〖激趣──参与学习的动力〗
本课导人采用多媒体操作法,具有具体、鲜明的形象,能给学生真切、直观、具体形象的感觉。运用多媒体操作,不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观察各种花卉,让学生在审美中,激发他们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动力,兴趣得到激发,教学效果将会得到提高。
【片断二】
1、作者一共介绍了几种花?(生)请同学们按顺序说一说这九种花的名字和它们的开放时间。
2、谁来说第一种?请你来。(生)大家看,这就是牵牛花。(师出示图片)老师把它贴在凌晨四点这个位置上。
3、同学们想上来试试吗?谁来说第二种?请你来。(生)大家看,这就是蔷薇。(师出示图片)请你上黑板粘贴。(第三种~第九种花,方法同上。)
〖贴图──巧妙的学科融合〗
在这几句简单的对话中,数学、常识、语文三门学科的知识都有了巧妙的融合、重组:让学生学会看钟,是早上几点,下午几点,还是晚上几点,这是数学方面的知识技能;而让学生知道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了解什么花大致是几点开,这又是常识知识;“万寿菊开了,大致是下午三时。蔷薇开了,大致是凌晨五点。”这又是用“大致”进行了说话训练。真可谓是一举多得,而且组合得是那样不露声色,浑然一体。
【片断三】
师:在这些表示鲜花开放的句子中,你最喜欢哪一句?请你来读一读,把你喜欢它的感觉读出来,好吗?
生1:“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生边做吹喇叭的动作,边读这句话。)
师:(灿烂地笑)哎呀!吹得还真响呢。
生2:“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她用双手捂着脸,再打开,露出一张可爱的笑脸。)
师:(会心地笑)哇,还真像个迷人的花仙子。
生3:“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她先枕着头,然后伸了个懒腰,慢慢睁开双眼。)
师:(甜蜜地笑)好可爱的睡美人!
……
〖朗读──愉悦的情感流淌〗
对于鲜花开放的不同表达方法,这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教学时采用以读为主线,在个性化的读书实践中突破难点,在琅琅的读书实践中积累语言。
课文第一自然段的朗读指导,给我最大的收获是:教师不要刻意地用“语调”、“抑扬顿挫”这类词语引导学生,而应让其进入到文本中,想象自己就是那朵花。例如:“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这一句,可以提示学生四周静悄悄的,你应该读的怎么样?学生即刻明白应读慢一点,小声一点。又如:“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这一句,第一位学生读得很平淡,于是我这样点评:“你读的还不够怒放,再大点声就好了。愿意再试试吗?”接下来,这位学生掌握了朗读的技巧,赢得了同学们的掌声。
【片断四】
1、同学们,老师根据课文介绍的九种花,设计了这样一面“纸上花钟”。大家想不想把课外介绍的这四种花,也设计一面“纸上花钟”,让更多的人了解花儿的秘密。
2、小组合作学习,展示学习成果
⑴师布置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请各小组里擅长绘画和手工制作的同学动手画或剪贴各种花朵,请擅长写作的同学仿照文中的写法,写一段话描述你们的花钟,请擅长朗诵的同学练习朗诵你们写的那段话。
⑵师巡视并做适当指导。
⑶把本组的作品贴到黑板上去。
⑷各小组代表朗诵写的那段话
【设计意图】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设计以绘画、剪贴、写作、朗读为主要内容的语文跨学科、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这一段的跨学科、综合性学习对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主动探究、勇于创新的精神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实践──促进个性化发展〗
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每一个体都有相对的优势智力领域,如有的孩子擅长用表演来表现自己的情感,有的擅长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有的则喜欢用语言来表述自己的观点。就是语言表达,有的侧重于形象描述,有的擅长于逻辑分析,有的个性鲜明,有的平易随和。这就是优势智力领域的差异。教学中须尊重每个个体的智力特点,让每个个体的特殊才能得到充分展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尊重个性的表现,是关注人的个性化发展的体现。21世纪需要各种各样的才能和人格,而不只是需要杰出的个人。因此,“一个真正关注人的发展的教学设计”,“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不仅是认知的)和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的保证”。生活化教学既然能尽可能多地涉及多个智力领域,那么在活动中不同的个体就可以有展示自身特殊才能的机会。因此,我注重读书与动手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乐。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