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成绵路小学 赵秀梅
《语文新课程标准》积极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指出阅读个性化行为,通过探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参与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多种方式,积极创设互动情境,以“导”为关键,读中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让学生畅言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但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没有注重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就不能启发学生对课文深层次的理解,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流于表面,就没有真正实现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上29课《掌声》研讨课时我进行了以下两次教学。
第一次尝试(教学片断)
一、学习新课
生齐读课题,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几生:谁给谁掌声?为什么要送掌声?掌声代表什么?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生:掌声是送给英子的。
生:英子以前很自卑,后来她很自信。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关于讲故事”的段落,勾划出描写英子表现的句子。
生汇报。
小组讨论,课件出示:从英子的表现中体会到她在想什么?
英子从同学们的掌声中感受到什么?
多生汇报,答案单一:同学们会笑我吗?
英子感受到了同学们对她的鼓励。
齐读第一、五自然段,感受英子的变化。
二、拓展升华
课件出示,齐读:
1、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2、关爱别人,快乐自己。
3、诚心能让石头落泪,实意能叫枯木发芽。
【分析与反思】
教学中学生对教师所设计的问题似乎都能解答,但学生想得单一,说得太少。阅读教学应是学生、教师、文本的对话过程,但在教学过程中远远没有实现这一教学设计理念。在后来的研讨中发现:首先,对课文重点部分的设计环节不够流畅,导致学生对课文缺乏整体感知。其次,没有注重挖掘文中有利于学生体验、感悟的词句和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体验的环境,导致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流于表面。再次,没有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研讨的积极性,学生想得单一,说得太少。这是因为教师把教材内容演化为提问,这些提问看起来很热闹,其实欠缺全面、深入思考的价值,不能启发学生对课文深层次的理解,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与激情。最后,讨论题的设计局限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无话可说,使合作交流、探究、浮于表面,没有真正实现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