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万源市官渡中心校河西分校 杨怀先
在一次名为《伸出我们的双手》的口语交际课中,如往常一样,我先为学生创造了一定情境,是一位外地人找不到要去的地方了,学生很自然地说出了自己的做法,而且思维活跃,有的说亲自领他去,有的说骑车带他去,还有的说打的。(孩子们能够说出这些,说明他们的思想是美好的,能够分辨是非对错,而且平时是经常受到类此教育的。)当联系到学生的实际,提出“你的周围有需要帮助的人吗?你是怎样帮助他们的?”这两个问题时,教室里却鸦雀无声了,孩子们都在思考,可就是找不到这样的例子。(孩子们找不到事例,一是因为他们没有观察总结的能力,二是因为他们只说没做。)于是我让同学们小组讨论交流,正在这时,班里的一位孩子吐了一地,我忽然想起在《四川教育》上看到的一则案例,是在一堂公开课上,一位孩子的鼻子出血,老师并没有因此慌张,而是适时的进行引导,向学生进行了品德教育,使课堂充满了人文关怀精神。我想这不正是需要我们伸出双手的时候吗?面对捂着鼻子的、摆手的、撇嘴的学生,(从这可以看出孩子们根本没有把想法付诸行动,只能是行动上的矮子。)我并没有当场发火。
我说:“谁愿意伸出双手来帮助一下张黎?”这时已有几位同学积极举手,并大声说到:“我!”可那位捂着鼻子的同学,还是依旧如此,而且大多数同学态度冷漠,无关紧要的样子。(这时张黎已经离开了位子,坐到了讲台前,我观察到问题不是很大。)
于是我又说:“同学们,如果是你生病了,你的心情是怎样的?你最希望别人为你做些什么?”
这时候孩子们已经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我会很难过。”“我心里不舒服。”“我希望同学们能帮我收拾一下东西。”
“同学们,你们说得很好,现在张黎已经难过的不能说话了,我们应该怎样帮助他呢?谁愿意帮助他?”
“老师,我们应该把他送回家,帮他找医生,把他吐的东西打扫了。”捂着鼻子的孩子说。
“那你愿意帮他打扫掉吗?”
“愿意!”他非常坚定地说。
“那谁愿意送他回家呢?”
“我!”“我!”孩子们纷纷举起了手。
于是孩子们开始行动了起来,有帮他收拾书包的,有送他回家的,那个捂着鼻子的孩子主动帮他打扫起来。
面对没有事做的孩子,我说:“其他同学想想我们还可以怎样帮助他?”
孩子们经过一番讨论后又开始说起来(这时打扫的孩子已经做完)。
“帮他补习功课。”“给他讲笑话,让他心情高兴,这样病就会好得快了。”“和他一块上学放学。”……
这时铃声响了,我说:“同学们,那就让我们在课下的时候行动起来好吗?并且把你怎样帮助别人的经过写一写好吗?”(本课教学教师并没有完全按照教学设计进行,而是巧妙的运用课上突发事件,真正将语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让语文走进生活,让生活融入语文。)
【后记】
课下同学们真的积极去帮助同学,而且还去帮助了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班里充斥着一片片爱心,孩子们把自己的做法和想法写了出来。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