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实验小学林荔蓉】
〖总结评价激励创新〗
现代教学实践认为:教学评价要作为教学活动的一部分,而且要使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语文活动课教学也应如此。一方面,教师作为活动的组织者,要对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各种发展和进步,运用点头、微笑、抚摸学生头部等体态语言和鼓励性的口头语言及时给予肯定的评价。对于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的不足,也应用适当的方式予以指出,让学生及时地发现、纠正错误。另一方面,教师要让学生作为评价的主体参与活动课程的评价,使他们在评价别人的同时反观自身,展示自身。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他们的主体精神和自我教育的能力,让学生在互相评价过程中学会经验共享,学会合作,学会交往。
培养创造性人才是教育的重要任务,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让学生能有所提高,有所创造,是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语文活动课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交叉活动,培养他们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潜质,能够着手发现、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和新方法,掌握其中蕴涵的基本规律并具备应变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基本素质。
如我在教完二年级课文《黄山奇石》后,利用活动课时间,让学生想象黄山奇石除了课文介绍的几种形状外,还会有怎样的奇形怪状?而后要求他们动笔作画,画出自己所想象的黄山奇石样子,并配上蓝天、白云、绿树等衬物。很快,一幅幅主次分明、色彩明快的画作在学生笔下诞生。我再要求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给这幅画配上生动形象的文字描述……不少学生点子多,画作和文字描述都很有创意。这样,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又培养了他们的创造精神。
【浙江省丽水市景宁县第一实验小学吴晓君】
〖想像创作式结课〗
教学《黄山奇石》一文后,通过播放介绍“仙女弹琴”、“天狗望月”、“狮子抢球”这几块奇石的录像,引导学生加以观察,然后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像,并结合这一单元的训练重点,模仿课文第三自然段并列介绍两块奇石的写作方法,试着介绍录像中的两块奇石。这样的结课,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发挥想像力,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机会,还能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福建省南安市水头学区奎峰小学褚乌正】
〖运用多媒体开拓想像培养创新〗
民族的希望在于创新。为了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培养一代新人,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像是创新的源泉,教材中蕴藏着许多的创新因素,教师要善于挖掘,并通过多媒体这一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创设想象的的空间,使他们的想象思维得以发展。
如教学《黄山奇石》一课,课文的最后一段:黄山的奇石还有很多,像“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那些叫不出名字的奇形怪状的岩石,正等你去给它们取名呢!我充分利用段中潜在的创造性的想像因素,让学生说说自己想像中的黄山奇石后,演示设计好的几组画面: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配上优美的音乐,让学生在优美的乐曲中欣赏、领略课本中没有叙述的奇景异石。而后进一步要求:选择其中一景,发挥想像,写出景点的特点,看谁得最好。学生有了初步的表象印象,再通过自己独特的想像,写出来的片断精彩极了,思路、文章别具一格,各不相同。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且达到读写训练的目的。
我们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把要训练的内容虚拟成声、形、情、色为一体的动画景象,让学生观察后,通过自己的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把画面表达出来。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视听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使学生各种素质得提高。
【江苏省无锡市八士镇北片小学方小红】
〖运用媒体,培养美感〗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大多是名家名作,语言堪称典范,词语丰富多采,句式配合灵活多样,修辞方式异彩纷呈,课文通过这些语言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伦理美和智慧美。在阅读教学中,我们教师应充分运用媒体,引导学生体会课文语言的思想美、规范美和艺术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如在教学《黄山奇石》一课时,我运用多媒体重点展示三幅图片:“迎客松”、“陪客松”、“送客送”,引导学生体会黄山松树的“奇”,接着我抓住课文的生长点,这些松树不过是形状比较奇特的松树,它是通过人们独特的审美想象而取名,我们还可以重新取很多的名字。学生想像的闸门被打开,他们根据自己独特的审美感受,又取出了许多别致而充满童趣的名字。最后我又拿出了许多用纸剪出的各种形状的造型,通过视频展示台让学生观察,调动学生的审美经验,给这些假象的松树取名字,随着大屏幕上形状的变化,各种各样的名字不断涌现,每一个名字都是他们鲜活灵动、新颖独特的审美感受。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尽情地享受了多媒体技术所带来的审美快感。
【浙江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陈琼】
〖运用实物演示情境〗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这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一条规律。运用实物演示情境,正是从这一认识规律出发的。一般知识性课文中涉及的物体,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实物一出示,儿童便豁然领悟。实物演示既可以由老师展示,也可以由学生自己展示。如在上《黄山奇石》一课后,让学生把自己参观风景名胜拍下的照片,带进课堂,让学生一边展示自己的照片,一边向大家介绍自己游览过的景点。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安徽省合肥市西园小学沙瑞】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非常注重“因材施教”,这是一条以人为本的先进的教学思想。然而,就目前我国的教育现状而言,很难真正做到这点,经常是“一刀切”。信息技术作为最先进的教学媒体,优于任何其他教学媒体的最显著的特点是交互性。有了交互性,就能及时地反馈信息,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进行个别化地指导,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利用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既可以考虑到学生的个性,也可以照顾到学生的共性,因而可以满足不同认知水平和认知风格的学习者,可以实施协作式学习策略,快者快学,慢者慢学,既能让接受能力强的同学“吃得饱”,又不会让接受能力弱的同学“涨”得难受。为学生提供了对相同问题的不同层次、不同的观点的比较、分析和思考的条件,并在此基础上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比如在教学《黄山奇石》这篇课文时,学生对黄山的奇石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此时,教师趁热打铁,赶快给他们布置一项任务:“黄山不仅有各种奇石,而且还以景色秀丽闻名中外,现在请同学们一起去欣赏黄山的奇石和它优美的风景,然后选出你印象最深刻的地方,组合成图片,再告诉大家,你印象深刻的原因是什么?”只见学生们眼睛盯着显示屏,手里拿着鼠标,全都不亦乐乎地忙了起来,这边动作慢的同学还在找“仙桃石”的图片,那边动作快的同学欣赏完奇石,已经在观赏黄山的奇松、温泉和云海了。一节课下来,程度不同的学生的收获各不相同,有的领略了黄山奇石的风貌,有的纵观了黄山的地质、地貌,还有的已经获取了有关黄山的很多信息:黄山的气候、物产、宗教信仰、文物古迹、周边景观……然后进行交流,在这种宽松的环境下,学生没有任何思想包袱,使智者更智,愚者开窍,学生在享受获取知识的喜悦,没有谁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南定小学王潇潇】
〖开题“布白”,让文题“说话”〗
《黄山奇石》一文,语言隽永、形象生动、文质兼美。教学时,我板书课题,特意将“黄山奇石”的“奇”字用红笔大大的写出,然后设问:“当‘黄山奇石’这四个字映入你眼帘的时候,你的脑海里闪现出些什么问题?什么样的画面?”有的学生说“黄山的石头到底奇在哪里?”;有的学生说“‘奇石’究竟有哪些神奇之处?”……一个红红的“奇”字,一个简单的问题,由课题生发开去,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思维在课的起始就处于跃跃欲试的“愤”、“悱”状态。这样,不仅诱发了学生探究课文的强烈欲望,还能使教者了解到学生的“期待视野”,使教学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后来,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带着模糊的画面进入初读,不仅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而脑海中的画面逐渐清晰。当然,这时的画面还只是粗浅的,简单的,因为这才仅仅初读。
【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市后港镇中心小学程万海】
〖小画家进课堂〗
教材中某些文章写得很美,通过对文字的感悟,再加上自己丰富的想象就更美了。
教学《黄山奇石》时,教师引导:作者概括地介绍了黄山风景区后,就迫不及待地带我们去看岩石了。在这篇课文里,我们看到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这些岩石真奇呀!现在,黄山还有许多叫不出名字的奇形怪状的岩石,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去画一画那些奇形怪状的岩石,再给它们取些有趣的名字吧。这样,学生学起来兴致盎然,既深化了课文的学习,又使创新思维得到了训练。
【江西省南昌市豫章路小学谢美兰】
《黄山奇石》这篇课文,通过对黄山奇石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祖国的黄山风景秀丽神奇,尤其是奇石更有趣,激发了学生们对祖国黄山的喜爱。同时也更加热爱伟大祖国的山河。根据课文的特点,我采取了许多策略:首先,我在课前就让学生通过各种手段,收集有关安徽黄山的资料,初步了解黄山。开课时让去过黄山的同学和找到资料的同学说说黄山,激发学生了解黄山的兴致。接着,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说、观、演、画、读密切结合,引导学生对奇石的“趣”的体念,并且逐步加深的同时,不断通过有层次的朗读表达自己的情感体念。在品读中让学生深刻体会黄山奇石的神奇之处,既突破教学的重点,又能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这样,学生不但学得轻松,而且还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最后,赏完文中的第二、三、四、五自然段中的四块奇石后,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课件,再现了黄山许许多多千奇百怪的奇石,激发了学生继续探究的热情,这时,我让学生谁能试着说说这些黄山奇石,学生没有犹豫,大胆的说了,说得很好。
【江西省南昌市豫章路小学杨佩红】
语文学习最终是学生学以致用。新课标要求教师要有一颗慧心,做写作资源的开发者。于是乎,我在教学《黄山奇石》一文中,增加了“想象奇石写话”这一环节。先指导学生看懂图意,后图文对照,加以现身,接着通过多种朗读加深理解,最后鼓励学生发挥想象,把握自己想象设计的黄山奇石写一段话。想不到学生通过特有的思维,写出了比文中更具有童趣的话语。如:在一座高高的小山峰上,蹲着一只小灰兔,它两只胳膊抱者一根萝卜大口大口的吃着。这就是有趣的“小兔吃萝卜。”
【上海市虹口区张桥路小学包佩丽】
《黄山奇石》是一篇好课文,写的是在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有无数的奇石、怪石,景色神奇,十分有趣。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为了促进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创造精神。在教学第二课时时,我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依据教材特点,以质疑为主线,运用反馈教学法进行调节反馈,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归疑、悟疑、解疑,并将看图、读书、训练融入质疑、梳疑、解疑的主线过程,让学生充分动起来。
只有让学生生动,充分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他们才会真正获得所知,课堂气氛才会真正活跃起来。例如,我在教学读课文时,采用了轮读,小组读,师生对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自选读法,最大程度地调换口味,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再如:文中有的怪石给了名称,但没有具体的写,我就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通过自己的想象,将这些怪石说具体,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安徽省淮北市黎苑小学张文花】
本课最后一段提到“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三种黄山石的名称。为了发展学生的思维,我让学生根据课文提供的这三种奇石的名称,展开想象,仿照课文的构段方式,说说它们各是什么样的?
就说“天狗望月”吧,(什么样的天狗,望着什么样的月儿,在想什么?)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什么样的狮子,在怎样抢球,抢怎样的球?)这就是有趣的“狮子抢球”。至于“仙女弹琴”这一奇石,可让学生自行选择构段方式,自行练说。
通过创造想象,有趣的黄山石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了鲜明而又生动的形象。伴随着这鲜明生动的形象,用以表现这形象的语言文字也深深地印在了学生的脑海之中。
【安徽省淮北市黎苑小学邱蕾娜】
黄山奇石有趣,作者写得也有趣,一块块本无生命的石头,被描绘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本课对刚上二年级的孩子有难度,课文较长,生字较多,绝大部分孩子读得不好。所以我的教学设计在课堂上很难实施。在课堂中,我改变方式,采取领读几次,孩子才能勉强读得正确流利,在教学生字时,老师在本次记字形中,重点培养记字谜的方法,师引导孩子,多方面开发学生智力,让学生思维得到拓展。在上课前,因教师搜集黄山资料不够充分,学生对本课不够感兴趣。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