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眉山师范学院附属小学彭碧芳】
教《看电视》要教育学生明白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关心,相互了解,彼此谦让。《看电视》的思想内容是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关爱。在教学活动中,我就将家庭之间的亲情延伸到班集体,学校和社会,让孩子明白:我们生活在一个美好的大家庭之中。家庭成员之间都应该像我们的小家庭一样相亲相爱,相互谦让,使我们的家庭充满友爱与温馨。
【浙江省温州市巨一小学蒋春慧】
〖“色彩”为直观的文本与抽象的情感体验架起了桥梁〗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轻松的音乐,艳丽的图画,生动的故事都会使儿童产生极大的兴趣。刚入学的儿童,形象思维占主体,对直观事物很感兴趣,更喜欢各种艳丽的色彩。大胆地色彩想象倾注了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对事物的独特触觉,对情感的特殊表达。
由于儿童思维方式特殊性,使他们有时对某些文本所流露的抽象情感,很难体验,更难用语言表达,这时“色彩”的应用就是一座很好的桥梁。
记得在指导《看电视》一课的朗读时,学生总找不到感觉。虽然他们已经知道课文体现的是一种“爱”,是晚辈对长辈的孝顺;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可就是读不出这种温馨的、幸福的感觉来。于是我就借助“色彩”的魅力,从阳光入手。先让学生说说当温暖的阳光普照大地时,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生:大地一片黄色,金黄的光芒照到我们身上暖洋洋的,感觉十分温暖、十分舒服。
师:家里人彼此关心,彼此照顾。如果让你选一种颜色来表示这种感觉,你会选什么颜色呢?
生:黄色,像阳光一样温暖、舒服。
师:是啊。这个家到处充满了阳光,一片金黄。让人感觉暖洋洋的,很舒服、很温馨、很幸福。
然后再指导朗读,课文的韵味就自然而然地出来了。
【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实验小学李陈红】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人说:课文只是例子,高明的人可以利用这个例子,架起通向知识彼岸的桥梁;庸人则可把一个好例子,教成毫无生机的死文章。我们都想成为高明的人,但怎样充分运用教材提供的有限例子,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语文教师都必须研究的问题。为此,我们来重温一个概念:“语文”是什么?语文是一门以语言表述性为主要特点,依托于人的心理活动,生命活动和人们的社会、文化、生活密切联系的重要基础工具课。可以说联系社会,联系生活,联系学生的认知水平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特点。因此,要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就必须充分利用课文“这条线”“这张网”,把与课文有关的知识内容串联起来,把火热的生活与课文联系起来,使“死的课文”给其血、给其肉,让课文内容生活化。让学生在生活中经历课文的阅读感悟,从而轻松愉快地欣然经历语文学习。
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阅读教学中的和生活联系主要还是体现在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围绕对观察,体验生活场景。如在教学《看电视》时提醒孩子关注爸爸妈妈的喜好,及时把课文中获得的语文知识及情感体验运用于生活实际……
我们的教学设计不仅要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重要的是给学生传递一个信息:我们不但要在课堂上学语文,还要在生活中用语文,使学生生活语文化,养成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运用语文,养成事事、时时、处处吸收知识的习惯。最终的目的是调学生主动学习语文、创造性运用语文的积极性。
【山东省威海市长征小学倪永玲】
古人有句话:“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特别是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应该让学生以各种形式让学生反复读,读中领悟,读中体会。可是,有一次,我却在这方面栽了跟头。
上《看电视》这篇课文时,我看课文内容很简单,先让学生自读课文,学生认了生字后,又把课文匆匆读了一遍,就问学生:“你都读懂了什么?”结果只有两、三个学生举起了手,他们的回答令我大跌眼镜。一个学生说:“我知道了奶奶爱看京戏。”另一个学生竟说:“我读懂了一家人应该互相帮助。”简直牛嘴不对马唇。我立刻反省自己,不能拿孩子的理解力跟成人比,读得太少,学生们怎么能领悟其中的道理呢?于是,我马上让学生再读课文,个人读、小组读,读过几遍后,我再让学生交流想法,这回学生的思维就象开了闸的洪水,关也不住了。有的说:“我懂得了一家人要相互谦让。”有的说:“我懂得了一个爱字。”还有的说:“我懂得了家人快乐我快乐。”“我知道了人与人要相互关爱。”简直难以相信这一句句充满哲理的话出自一年级孩子的口中。
“书不厌读”。一篇文章,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收获。“多读”是上好语文课的法宝,我们语文老师一定要记住呀。
【浙江省嘉兴市实验小学刘晶】
“千万别小看了孩子!”一年来,这句话常常在我胸中涌动。课堂上的一幕幕时时在我眼前重现。它在我心中的分量越来越重,我对它的理解越来越深刻。
有一次,学的是《看电视》这篇课文。其中有一小节写到:妈妈这几天在修改文稿,当她从书房出来的时候,我和奶奶、爸爸都放弃了各自爱看的节目,把电视调到了音乐和舞蹈的节目,让妈妈休息休息。读了这一小节以后,我说:小朋友,你们读懂了什么吗?这真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七嘴巴舌的,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这说明长辈非常关心小辈。”“我读懂了,爸爸很爱他的老婆。”他刚说完,很多孩子都迫不及待地说:应该叫妻子。我马上接话:你们都对,老婆和妻子都能说,只是要看在什么场合罢了。就在此时,我们班的才女站起来一本正经地说:“这是爱情!”我还来不及反应过来,又一个孩子作了总结性发言:“这就说明我们一家人是相亲相爱的。”哦,这就是我的这群活泼聪明的孩子,在整个和谐、愉悦的课堂中,他们通过自读、自悟,完全读懂了课文。于是,我因势利导:对啊,孩子们,我们一家人就是要相亲相爱地生活在一起。
【福建省厦门市金鸡亭小学何雅琳】
“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动机,更是指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余文森教授在新课程的培训中曾这样讲过。在教育教学中,我们都感到如今的独生子女情感上存在冷漠、自私等问题。根据教材的实际,精心布置了相关的内容。当孩子学完拼音后,让他们用拼音写信,可以写给爸爸妈妈,可以写给老师,写给同学等,说出心中最想说的话,心灵的沟通让孩子激动了好久。学完《看电视》时,让孩子去留意观察家里人喜欢看什么电视节目,平时还喜欢干什么?从中学会关爱他人。
【福建省漳州市名流小学陈巧玲】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富有个性的学习必须强调个体的亲身实践和真实体验。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语文课堂教学要以引导学生自读课文为重,突出朗读的自主性,让他们在读中有所发现,在读中感悟自得,在读中体会情感。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读书形式细读课文,找出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和最使你受感动的地方,边读边体会,深入理解课文。
如《看电视》一文的教学,学生自读完,就会出现许多问题:“奇妙”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爸爸明明是足球迷,怎么奶奶来了就换成了京剧迷?他们每个人心里到底装着一个什么秘密?让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自悟,提出不明白的问题,交流自己的想法,进而让学生带着自主探究的心理去朗读、寻找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段落,既让学生在自觉的朗读中对课文内容有了较深入的领会和理解,又培养了学生主动质疑的习惯和主动学习的意识。
【浙江省诸暨市浣纱小学应丽敏】
反思:教学《看电视》一课时,教室里呈现出书声琅琅、圈圈画画、主动思考、热烈交流的景象。交流时,各小组的同学都争着发言,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觉得‘爸爸明明是个球迷,不知为啥把精彩的球赛关掉’,这个‘关’字用得不对。”我一听,愣了一下,没想到一年级的学生敢向教材挑战,提出这样的问题。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同学们的目光都投向了提问题的同学,像在问:怎么会提这样的问题呢?我做了临场应变,马上用一种期待的目光注视着这位学生说:“你真勇敢,能谈谈你的看法吗?”这名学生听到老师这样说,马上自信地说:“既然是在看着球赛的过程中换成京剧的,就不应该用‘关’字而应该用‘换’字。”多好的想法啊,我便来个顺水推舟:“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到底是用‘关’字还用‘换’字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再读一读、议一议,希望同学们都能像这们同学一样,勇敢地说出自己的见解。”同学们的表现欲望被激活了,读书声、议论声充满整个课堂。
【浙江省诸暨市浣纱小学吴志萍】
反思:本课的最大特点就是有浓浓的“情”,而这浓浓的情都包含在字里行间,所以,应该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上。对课文的感悟,可以围绕“奇妙”一词展开。
1、读第二小节,想想奇妙在哪里:
足球迷的爸爸爱看球赛,却关掉球赛,换成京剧。
2、读第三小节,想想奇妙在哪里:
⑴奶奶放弃自己喜欢看的京剧,换成了足球频道。
⑵奶奶不看电视却看我们,和我们一起拍手欢笑。第二点最感人,也是这首诗的最精彩之处,要让学生多读,体会老人对儿女子孙的浓浓爱意。
3、读第四部分,想想奇妙在哪里:
关掉球赛,看音乐舞蹈。
4、读第五部分,想想每个人心里都装着什么东西:
互敬互爱,为了他人的快乐,放弃自己的喜好。
【浙江省诸暨市浣纱小学赵银环】
反思:这首短小的诗歌,生动地描绘了一家四口看电视的感人场面,巧妙地将家庭的温情与尊老爱幼的好风尚融为一体。语言朴实无华,却饱含深情,精彩处既让人忍俊不禁,又让人感慨万千。作者以“奇妙”为线索贯穿全诗,开头、结尾两次提到我家看电视有些奇妙,首尾呼应;整首诗也都在写我家看电视的奇妙──放弃自己爱看的电视节目,换成别人爱看的频道。本课的最大特点就是有浓浓的“情”,而这浓浓的情都包含在字里行间,所以,应该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上。
【广东省番禺区市桥北城小学肖惠婷】
教材中有些课文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我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情感。
如第5课《看电视》是一首诗歌,这首诗歌生动地描绘了一家四口看电视的感人场面,巧妙地将家庭的温情与尊老爱幼的好风尚融为一体。教学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与文本、作者产生共鸣,我问学生:“小朋友,你喜欢看电视吗?”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喜欢”于是,我又问:“你知道爸爸妈妈喜欢看是什么电视吗?你在家里看电视都是谁让着谁?”这样,彻底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所以接下来的朗读,学生便入情入境。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