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附属小学 郭 琼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而基础的任务,识字不仅是阅读写作的基础,更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而识字教学,特别是集中识字容易上得枯燥单一,缺乏情趣。怎样还识字教学以轻松愉快、简洁高效,从而落实新课标的要求呢?通过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四》的教学,我做了一些尝试。
一、课伊始趣乃生
《识字四》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识字课文。编者独具匠心地将14个生字编排在一首充满童趣的儿歌中。这首儿歌写的是小动物在夏天时的情景,读来不仅琅琅上口,而且情趣盎然,为教师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供了依托和平台。所以这节课,我就设计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在游戏中学,在活动中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不仅学好汉字,而且喜欢汉字,喜欢语文,喜欢生活。
我在课的起始就以平等的身份出现,以朋友的口吻说道:“小朋友们,猜猜我给大家带来了什么?”这一设计,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探究欲,调动了他们兴奋的情绪。做到课伊始,趣乃生。这时,学生纷纷从他们的周围找到了一些小动物的头饰戴到了头上。
二、好朋友多见面
本课6种小动物的名字,都是应该记认的生字。对这些字的初次识记,我设计了给自己“找名片”的活动。接着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做“找朋友”的游戏,完成与生字的第二次见面。在接下来的全班交流中,他们举起好朋友的名片,骄傲的感情溢于言表,在大声地念着它们的名字之时,完成了与生字的第三次见面。学生看见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和它们的名字在屏幕上依次出现,会觉得新奇有趣,兴奋地和这些朋友打着招呼。在这一环节,学生完成了与生字的第四次见面。一个人说出小动物的名字或者这种动物的特点,其他小朋友找到这种小动物的名片,一起来做“照镜子”的游戏;在电脑课件中将动物名字的词语做个大转盘,指针停到哪儿,学生就读出相应的词语的“大转盘”的游戏,是学生第五次、第六次和生字见面。小动物当上了火车司机,孩子们和它们做接火车的游戏,这既是对所学生字的及时巩固,也巧妙地引出课文中的句子。设计多种游戏活动使生字反复出现,这样做避免烦琐的分析,既节约了时间,又提高了效率,符合该年龄段孩子的学习特点和记忆规律。
三、设情境多探究
我以生动有趣、自然和谐的课堂情境来调动学生的情绪,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充分利用汉字的结构特点,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识字,培养学习能力。
在巩固识字的环节中,我说:“大家记住了这么多动物朋友的名字,你们能说说是怎么记住的吗?”孩子们交流自己的不同的认字方法,既是互相启迪识记方法,也是多角度巩固记忆。接着,我又引导他们:“记了这么多朋友的名字后,你有什么发现呢?”“虫字旁表意,右半部分都表声。”这一步骤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规律,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创新意识。接着,我们开始了拓展识字的交流: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名字也有“虫字旁”?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互相启发,说出“蚊子”、“蜜蜂”、“青蛙”等许多带有虫字旁的字。这节课,学生收获的远不止书上要求的14个字。这一设计,老师把教材作为学习的例子,将学习延伸扩展到更宽、更广的生活空间,充分体现了“课内外结合,学科间融合”的大语文观。
“学习了《识字四》这首有趣的儿歌,读了小动物们送来的课外资料,你有什么想法呢?”在孩子们畅所欲言之后,我顺势引导:“让我们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到课外书中去了解我们的动物朋友吧,可以把你观察了解的资料画下来、写下来,还可以剪下来、贴下来,你要是能编几句儿歌就更好了。我们做成剪报,再一起交流吧!”
40分钟的课堂是有限的,但学生学习的课堂是无限的。课堂教学结束了,但他们的学习远没有停止。老师将课堂延伸出去,充分利用我们得天独厚的语文资源,使我们的课程资源成为一泓活水,将我们的语文教学变得开放而富有活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我校郭琼老师自觉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积极探索构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全面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她多次为各地同行提供观摩课,受到一致好评。特推荐此文与同行交流。
北京大学附属小学校长尹超
(选自《中国教育报》2004年6月29日第12版)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