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教学杂谈

新学网 > 语文 > 人教课标本一年级上册 >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教学杂谈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新发中心小学 孙庆颖】

“人生聪明识字始。”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国,也是启蒙教育的开端。教学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自主识字,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学习汉字。具体做法是:首先让学生自己阅读,然后认识汉字,接着渗透,最后再强化。

巧妙地设计板书,是实现渗透性识字的有效途径。如教材《一次比一次有进步》一文要求会认的字有:“次、瓜、燕、样、得、仔、细、兴、紫、细、柄”。教学时,先让学生自主阅读。阅读时,先独立阅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不认识的字,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然后汇报交流,交流通过读课文自己知道了什么?在汇报交流时,有的说:“读了课文我明白了,菜园里有冬瓜和茄子,它们都挂在枝上。”有的说:“我知道了,燕子妈妈让小燕子到菜园里看冬瓜和茄子是否一样。小燕子第一次去看,发现冬瓜大,茄子小;第二次去看,发现冬瓜是绿的,茄子是紫的;第三次去看,发现冬瓜的皮上有细毛,茄子的柄上有小刺。”有的学生说:“我发现了一个问题:燕子妈妈为什么笑了?”大家围绕这个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完成下面的板书:妈妈为什么笑了?

【深圳市大冲小学 朱海萍】

今天进行《一次比一次有进步》的教学,这篇课文共220个字,是第一册教材中较长的课文之一,如果逐句逐段地教,将会把课文弄得支离破碎,教学效率低下,那么,怎样整体有效地处理教材,长文短教,使学生学得有趣呢?其中有一段我做了这样的处理:请学生闭上眼睛,听老师把这个故事再讲一次,接着使用了简笔素描画,帮助孩子们理解课文,再让学生们去读课文,也用手中的画笔去勾勒、去比较体味一次次的不同。

本阶段的学生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乐于画画,愿意用图画来表达他们的思想。我正是利用这一点,让学生在阅读想象的同时,拿起彩笔,把自己在阅读中想到的画出来,把自已在阅读中的所思所想表达出来。学生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形象的图画的过程往往就是一个对阅读内容回顾、加工的过程,等他把这幅画画好以后,也就把自己在阅读中的收获表现了出来。画笔走进学生的阅读世界,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创造力,也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了他们阅读的乐趣。

【深圳市宝安区西乡街道钟屋小学郑桂花】

词和句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理解文中的词句,才能读懂文章内容。每天文章都会出现一些学生没有学过的新词句,难理解的词句和表现课文思想内容起重要作用的词句,这些词句怎样帮助学生理解呢?我的做法是:借助课文插图和多媒体课件及实物观察,帮助学生建立起词和句的概念,同时以多种方法进行词和句的训练。

课文中有许多插图直观地表示着课文中词的意思,可以指导学生观看这些插图理解词义。如《一次比一次有进步》中燕子妈妈要小燕子三次去看冬瓜,第一次说:“你到菜园去,看看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一样?”第二次说:“你能不能再去看看,还有什么不一样?”第三次说:“你能不能再去仔细看,它们还有什么一样 ?”这时有学生提出问题:“仔细”是什么意思呀!这时我给学生投影一幅冬瓜图片,要学生按从远到近观察图画,并且盯着一处认真看,然 后让学生一步一步讲所看到的,对冬瓜表皮上像针状的白白的细毛学生都讲到了, 这时我告诉学生这就叫看得仔细。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理解词的方法,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课文中有好多词真实地反映着生活中的现象,要学生准确地理解这些词,就要到现实生活中观察这些现象。如,夏天在打雷下雨前,多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天空中的自然现象和周围的景物,在学习“乌云密布”时,学生很容易地就理解了词义。

【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沈家门第四小学 李幼娜】

〖长文短教〗

在讲读《一次比一次有进步》一文时,由于课文较长我采用了知识迁移法进行教学,在讲读课文第二段时,我先请学生齐读第二段。读后提问:小燕子第一次到菜园里观察到了什么?学生们很快找到了答案,纷纷争着要回答问题。我说:“第三段是否和第二段一样,先听听同学朗读第三段就知道了”。跟着指名朗读第三段课文。听完那两个同学读完后,学生们能说出正确的答案,从而课文的讲解也不用花太多的时间。剩下的时间可以轻松地讲完第四段,还可以让学生表演课本剧。

对低年级学生循序渐进的进行口语训练

【安徽省铜陵市官塘小学 王蕊】

低年级孩子的口语训练是个关键,如果低年级教师不认真搞好口语训练,那么到了高年级,学生的写作水平也无法得到提高。针对我们班学生刚入学、年龄小这一特征,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步骤对孩子们循序渐进地进行了口语训练。

第一步:朗读指导。

朗读是一种常用的、有助于强化口语训练的方法。

在要求学生朗读前,我根据文章的不同内容,指导学生去把握人物语言的个性色彩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力争使朗读为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服务。如:在上第15课《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时,我指导孩子们在朗读中应将小燕子和燕子妈妈的语气区分开来。小燕子的声音是稚嫩的、天真的,语速比较快:而燕子的妈妈的语气则是亲切的、温和的,语速比较慢。

利用电教媒体 优化教学效果

【吉林省辽源市第二实验小学龚婷婷】

〖利用电教媒体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我们所培养的学生,将面向21世纪的高科技、强竞争的挑战,教育要创新、科技要创新、思维同样要创新。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而电化教学正是为培养创新型价值规律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它能把许多枯燥抽象的文章内客,以色彩斑斓的画面和逼真的音响效果,展示在学生面前,从而使他们进入到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认知活动中去,例如在讲《一次比一次有进步》一课时,首先让学生观察一片菜地,菜地里都有什么蔬菜,找到其中两种蔬菜看它们有什么不同。学生会随着老师的问题走进菜园,身临其境的感受。这时飞来了两只小燕子,燕子妈妈给小燕子出了一道问题:冬瓜和南瓜有什么不同?学生边读课文边观察,再结合自己的实践抓住小燕子三次飞往菜园里观察,三次得到不同的信息,层层递进,同时多媒体呈现图片,使学生看了融声音与图象于一体的画面后作出积极的思考,"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蔬菜长得相似,你是怎样知道的?"但最终要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做事要善于细心观察,爱动脑,同时发散自己的思维,创新自己的思维。

【浙江省江山市石门镇中心小学 周冬芳】

借助插图,表演“说”。表演是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非常喜爱的语文活动,虽然费时较多,但收效是多方面的,特别表现在口语交际方面更是有效途径。如教学《一次比一次有进步》,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做好燕子妈妈、小燕子、冬瓜和茄子的头饰,四人一组表演。学生表演得很投入,再加上惟妙惟肖的动作,把燕子妈妈的温柔、耐心,小燕子的高兴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通过表演不但复现课文内容,更重要的是学生在组织演出的过程中,也是学生进行交际、合作的过程。

【福建省厦门市前埔小学 张秀珍】

课文空白处练说话:有些课文在叙述和描写中会留下一些空白,而这些空白,无疑给学生提供了自由想象的空间,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语言智能的一个平台,有利于培养学生语言的完整性和合理性。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一课中,燕子妈妈先后三次让小燕子去看菜园里的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同。当读到这儿时,我问学生:读到这里,你有什么问题?学生们眨了眨小眼睛说:小燕子为什么到第三次才发现冬瓜皮上有细毛,茄子柄上有小刺呢?小燕子是怎样认真看的呢?接着同学们把自己扮成小燕子,一边表演,一边说:小燕子飞呀飞,停在冬瓜身上,低下头仔细看,呀,又绿又大的冬瓜皮上,还有细毛呢;小燕子飞呀飞,飞到茄子地里,停下来左看又看,呀!紫色的茄子像大灯泡,柄上还有尖尖的小刺呢。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想象能力,更使学生有话可说,言之有物,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

【福建省厦门市瑞景小学 戴雅琛】

互动中关注感性和悟性。学习活动是一种感悟过程,是对文字符号及其思想内容、组织方法的感知和领悟的过程。互动教学是促进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互动教学要求教师动、学生动、师生互动,学生动是互动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是留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动起来。例如教学《一次比一次有进步》一课,在认“再”字时,教师让学生对“再”字的读音和字形进行一番认识,然后用“在”与“再”字形和字义两方面比较,让学生深入感受,全面感知。“再”字的信息量,发挥形象思维的优势,加强对“再”字的认识。因此,互动教学中,教师的动应是新观念下的教育智慧的应用,应是让学生拥有时间能沉浸感受要学的内容,而学生的动正是在不断加因感性层面的基础,让发展更扎实更全面。如果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仅仅停留在感性基础上,那是不完整的。学生要有自己的认识和看法,“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培养每一个学生自己独特的悟性是最重要,独特的悟性才使他们拥有了学习主动权,使知识更富生气。在学习《一次比一次有进步》,如想一想,燕子妈妈为什么夸小燕子?在师生互动的交流中,教师的动在与不断寻找学生悟性的最佳切入口,让悟性的律动不息,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想象思维之中,有的同学真正悟出“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有哪些进步,有的同学悟出了为什么会一次比一次有进步/不断地领悟,学生的悟性也与小燕子一样也会一次比一次有进步。综上所述,课堂教学互动交流是立体全方位的,涉及方方面面的问题,以上探讨只是一孔之见,相信坚持不懈的试验必会带来更多更丰的惊喜。

【湖北省汉川市蓝天希望小学 周慧枝】

低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较弱,单凭教师的讲述或学生的想象,很难对某个过程产生深刻的印象,如学习《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时,小燕子妈妈让小燕子去观察冬瓜和茄子的区别,冬瓜:地上、大、绿、皮上有细毛;茄子:枝上、小、紫、柄上有小刺。如果单凭口讲,学生很难理解,但是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通过三次逐步的变化,让学生自己去观察,通过艳丽的色彩,生动的形象,一次比一次细致的变化,就很明显的分辩出茄子和冬瓜的区别。这样,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形象思维,更加深了学生学习的印象,开发了学生的智力。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