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识字二·比一比》教学杂谈

新学网 > 语文 > 人教课标本一年级上册 > 比一比 > 《识字二·比一比》教学杂谈

【江苏省无锡市荣巷中心小学李燕】

〖扶差如亲〗

工作中,我发现一年级还有这样的学生:性格粗野、情绪急燥、不遵守纪律。他的妈妈教我,他只要犯错误,就打,要不,他不听话。我知道,对这样的学生,严厉的责备和不适当的批评都会招来失败,甚至导致师生对立。我对他们的教育方法是:避开严厉的直接批评,尽量和风细雨,说服教育。有这样一件事:有一天上课,我在讲《比一比》时,我把他叫到讲台上:“请大家说说他的优点。”这时教室里一片沸腾,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说了他一大些优点。我接着把话题一转,说:“如果汤劲松有缺点,敢与老师说吗?”他们中的一个问:“老师,你不鄙视我们,我就敢说。”我笑着说:“老师怎么会那样,有错能改,是好学生。谁能无过?老师还经常犯错呢。”这时汤劲松大声说:“老师,你为什么不打我?”我笑着说:“老师为什么要打你?你有那么多优点。”他高兴的笑了。这件事,看起来很小,但教育了学生,也启发了家长。

【福建省福州市台江第四中心小学林琼华】

小学生的好奇心是很强的,他们对于许多事物都感到新鲜、有趣,从而趋向于接触它们、认识它们和掌握它们。但是,他们的兴趣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在低年级,由于知识的贫乏,活动的目的性差,因而,他们的兴趣往往容易受当前具体生动的形象所吸引和诱惑,总是从对事物本身的喜爱出发来认识事物。比如,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不完全是由于对学习活动的意义和结果的认识而产生的,而是对学习过程本身产生的兴趣。例如,教学中的游戏、教师讲的动人故事、教师和蔼可亲的态度等,都能引起小学生的兴趣。在课堂上,就可以多运用这样的形式,让学生在喜欢的形式良好的气氛中学习枯燥的知识。如一年级识字课中《比一比》,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农家小院。看着碧绿的禾田,闻着泥土 的芬芳,听着青蛙的鸣唱,我们 已来到了一户农民伯伯的家,轻 轻推开院门,走进小院,看看院 里有什么呢?你想认识这些动物 和水果的名字吗?谁能借助图画或声音的提示读出这些词语?(课件中图片一一闪 烁,图片的旁边出示相应的词语,同时配有黄牛、小鸟、鸭子的叫声。)离开图画你能读出来吗?怎 么办?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读一读。 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教师富 有激情的话语,将学生带入意境之 中,增强了主体感受,调动了学生 的情感参与。

【福建省建瓯东游中心小学 杨立】

〖内涵上:简化过程与丰富情感〗

识字量大了以后,识字过程务必指向简洁。对于会认的字,不必做太多过细的分析,经常听到教师这样的抱怨:天哪,这些字我每一个都认真分析过了,你看,下课一问还是不知道?我想,这原因就在于把每个字都分析透了,学生没时间去记整体的汉字了。其实,识字只有与学生已有表象、生活经验、情感发生联系,才能使这个字成为学生心灵之树上的一片绿叶,才能牢记在心。

在识字教学中感悟文化

汉字是一种文化,在汉字学家眼里,一个汉字就是一个美丽的文化故事,由汉字组成的汉语系统更是一个灿烂的文化宝库。因此,识字就不应该是单纯的识字,识字过程也应该是一个文化积淀的过程。课文《比一比》采取了这样的对对子形式:一个大,一个小,一头黄牛一只猫……面对这样的识字课,我们还会只进行简单的识字训练吗?在让学生认识生字的情况下,实在有太多的东西可以让学生感受,有太多的空间可以让学生发挥。“一大,一小,一头黄牛,一只猫……”这种押韵,这种和谐,是一种多么奇妙的感觉。尽管,我们并不期待孩子领悟什么,但是可以让孩子在朗读中去感受去体验。对对子这种古老的语言形式,蕴含了多少中国人的智慧,反映着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通过诵读,学生获得的是春雨般的滋润,是美的熏陶。

识字教学中文化性的扩张和丰厚,是整个语文教学文化性的根基,也是一个完全的人发展的根基。有了这样的认识,也许我们的认识会更长远一些,思考会更深刻一些,识字教学也会更丰富一些。

【浙江省余姚市梁弄镇中心小学 陈霞炯】

〖应用多媒体,有利于化抽象为具体〗

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年龄小、知识面不广,抽象思维刚刚开始发展,在课堂上,教师单纯依靠语言文字来进行抽象的讲解,学生就会感到很难理解。这时,就要求教师运用多媒体,把枯燥无味的文字变为生动有趣的画面,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直观形象中感悟知识。

如我在教学人教版一册的归类识字课《比一比》一文时,发现学生对于“一群”、“一堆”的理解比较难,但又很难用语言来形容和比较。于是,我就设计了“一匹马和一群马”、“一只蜜蜂和一群蜜蜂”、“一只羊和一群羊”、“一支铅笔和一堆铅笔”、“一个西瓜和一堆西瓜”、“一棵白菜和一堆白菜”等画面,让学生直观感知“群”是数量多,聚在一起的意思,多指有生命会动的物体;“堆”是指数量多,紧紧地叠在一起,多指无生命不会动的物体。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