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宣刚
周三是我校的集体备课日,大家坐在一起讨论前一阶段语文课的教学实践,以及后一阶段的教学思路。
当说起三年级《北大荒的秋天》一课时,有位老师提出了自己的教学设计——学生初读完课文后,要求孩子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然后问:“北大荒的秋天美在哪儿呢?”学生再读课文,从而把握课文整体。
我们经常在期末考试中,遇到这样的题型——“请找出这个自然段的中心句,用横线画下来!”我想,这位老师的教学设计可能缘于此。《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第二学阶(3~4年级)阅读教学要求学生“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所以,对于这样的一个设计,我认为不妥,也太功利了吧?是给孩子们思考的空间,真正自主地去感知课文内容了吗?我看这就是典型的应试教育思想。我毫不掩饰地说出了自己的看法。接着,把自己的这段课堂教学说了出来。
师:同学们,读完这篇美文后,你们一定有很多话要说,不过老师首先要问你们一个问题,作者看到北大荒的秋天,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生:(凝神思考后发言)这句话应该是:“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
(出示,指读,齐读)
师:你们说说,北大荒的秋天美在哪儿呢?
生1:天空一碧如洗。
生2:还有小河清澈见底。
生3:原野热闹非凡,九月的北大荒遍地是黄金。
师:谁能把话说完整些吗?
生:北大荒的秋天美在有一碧如洗的天空、清澈见底的小河、热闹非凡的原野,还有年年大丰收的景象。
师:说得多好啊!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走进那美丽的北大荒的秋天吧!
接着,我们交流了《北大荒的秋天》的课后练习4——这是作业训练中的难点。有老师提出,教学这个题目,学生在做的时候,不会写,这一说法引发了很多教师的同感。一位老教师把自己的操作训练过程讲了出来:
(生读题目后,教师出示)
湖____天____枣____草____
学生思考,动笔完成表示颜色的词。
师:同学们,你还能想到其他的吗?
生:还有……
这位老教师道出这样设计的初衷,就是在学生不会的情况下,给学生提示,先让学生记住这四个表示颜色的词语,考试的时候,即使自己没有想到其他的词语,有这四个也足够了!多么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思想啊!我们认为范例引路,再给学生提示是可行的,但给学生提示一个就够了啊!为什么给学生这么多呢?这不是明摆着让学生偷懒吗?结果只有一个,学生思维得不到发展,语文实践能力没有提高!有一位老师的发言针锋相对,他把自己的做法全盘托出:
师:天空中还有什么美?
生:傍晚的时候,西边天上的流云五彩斑斓!
师:“五彩斑斓”的意思你知道吗?
生1:就是五颜六色、五彩缤纷!
生2:就是颜色很多啊!
师:说得好,读读这部分词语写了哪些颜色?
生:银灰、血红、橘黄、金黄。
师:美丽的仙女的锦缎就是这几种颜色吗?你还想到哪些颜色呢?
生:我想到了绛紫、红色!
师:红色?是什么样的红色呢?
生:像……像枣子一样的红色!
师:那叫什么红呢?
生:(兴奋)知道了,是枣红!
师:说得真棒!
这个设计,赢得了大家的一致称赞。教师没有将课后作业训练与课堂阅读实践割裂开来,而是将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了阅读质量,换个角度说,这是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整合、利用啊!也是一个有度的拓展训练!
我们要注意应试教育留下的“陷阱”,希望广大教师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不要掉进这样的“陷阱”!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一定要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