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课程的总目标提出小学生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因此人教版从五年级上册开始在每册的最后安排了短小有趣的文言文。
人所尽知,文言文“经过千百年时间的淘洗而流传下来的”,是“诗文中的极品”,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精华”,而被选为教材的文言文更是优中选优。但是文言文毕竟离我们的生活较远,教法不可能和现代文教法等同,怎样的文言文教学才能更深入孩子们的心灵呢?听了李海华老师的《伯牙绝弦》顿时有叫人豁然开朗的感觉。
一、反复诵读必有得
教材中的文言课文,蕴含着大量的精神财富,内容广泛,无论是逆境中拼搏的精神,还是顺境中冷静的思考;无论是对现实的理性、达观,还是对未来的憧憬、追求,都有不少千古绝唱。反复诵读可以得到精神的陶冶、心灵的启迪。
文言文的诵读当从读出文言文的声韵节奏着手。古人读文章无不放声诵读:姚鼐《尺牍与陈硕士》说:“诗古文要从声音证入,不知声音,总为门外汉耳。”张裕钊《复朱莱香书》中说:“声调之事,世俗人以为至浅,不知文之精微要眇,悉寓于其中。”
初读课文时,李老师给了学生这样的学习要求: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读正确,通顺,在难读的句子后面做记号。然后让学生一一汇报自己觉得难读的句子:a、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b、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李老师在课堂上通过范读、听读、跟读、引读自由练读、齐读……使学生逐渐掌握语气词“哉”“兮”的后边得注意停顿、延长,让孩子们恰当处理长句的适当停顿。然后在学生读正确的基础上指导孩子们读得有声有色。
在诵读方面,教师要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情感、情绪去读,在读的时候努力把自己融入到特定的角色情境中去。正如李老师在课堂上让孩子们说说“如果你是伯牙没人听得懂你的琴声,更没人听得懂你的心声,现在钟子期出现了,你的心情怎样?”在一次又一次的深情朗读,让孩子们真切的感受到了知音相遇的喜悦,又话锋急转,探讨伯牙为什么“破琴绝弦”,“你体会到了伯牙怎样的心情”让学生在一“破”一“绝”中,感受到伯牙痛失知音的绝望。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教学就应该坚持贯彻“以读为本”的理念,采取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读中体味文中之情,读中想象文中之景,读中感悟文中之道,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熏陶,学到语言表达技巧,提高读写能力。
二、词语理解需得法
要学好文言文,提高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词语是关键。
本堂课,李老师重点传授给孩子们运用借助注释、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基本方法理解常用的文言词汇:“谓”请字典老师帮忙,由孩子们辨析选择得出“认为、以为”的解释;“善哉”的“善”跟善听的“善”意义不同,联系上下文理解;借助注解来说说“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特别是借助四字成语来理解“峨峨”和“洋洋”,叫笔者印象更是深刻。李老师首先告诉孩子们:“峨”还有个异体字,山在我上,我怎么抬头都看不见山顶,形容山高!再追问孩子们两个“峨”是这是什么意思。然后让学生将自己平常积累的表示山高的词语一一汇报。“洋洋”的理解,首先让孩子们明白:“江”指的是我们中国最长的江——长江;“河”指的是我们的母亲河,他的名字叫黄河。然后又激发孩子说说“想到长江黄河,你的脑海里蹦出的是哪些词?”既积累了四字成语,又在积累的基础上理解词语,巧!
总之,要想教好文言文,我们应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采用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模式,选择科学精致的教学策略,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情境,授学生以“渔”,使其乐学、会学。同时在教学中,侧重于欣赏,体味文中之情,想象文中之景,感悟文中之道,感受文中之“雅”,进行审美教育;侧重于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享受祖国古代汉语的神韵;侧重于感悟,能用自己的话对整体内容进行正确、清楚、连贯地表达,能由故事内容感悟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能结合实际谈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这样,我们就会渐渐地发现:原来,教好文言文并不难!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