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谈谈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 一年级上册的口语交际教学

江苏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 魏南江

新学网 > 语文 >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 > 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相关知识积累 > 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口语交际教学

一、教学的关键——理解“口语交际”内涵,进一步拓展教学思路

什么叫“口语交际”?“口语交际”与“听话、说话:有什么区别?这是我们进行“标准本”口语交际教学首先要遇到的问题,也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否则,我们将无所适从。因为,不从学理上追根求源,也就谈不上最优化的教学设计了。

那么,什么叫“口语交际”呢?我们不妨观察一下日常生活中的口语交际现象。要构成一个交际的现实。,首先交际的双方不管是“说”,还是“听”,都必须有个具体的说或听的目的,没有目的的交谈是没有意义的。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又得考虑怎么说,也就是要思考怎么选择词语、’组织句式和采用什么样的情感态度来表达,才能使对方愿意听和愿意接受:进而使对方产生相应的行为,最终取得预定的交际效果。如此看来,我们是不是可以给口语交际下这样一个定义:

口语交际就是交际双方(交际对象)为了特定的目的(交际目的),运用自己的口头语言和适当的表达方式(交际手段)进行思想感情交流的一种言语活动。

由此说来,口语交际是面对面的你来我往的一种信息交流活动,交际的双方要不断地发出信息、接受信息,而且听者和说者的地位又随着交流的需要在不断转换;说者要根据听者的情绪反馈,及时调整自己的语气语调或语言材料;而听者又得根据说者的表述,及时作出相应的对答。此时,双方的信息通道是畅通的,双方的表达是相互促进的,因而口语交际是一种双向互动式的动态语言实践。而过去的“听话、说话”,人为地把听、说分解,或单纯的“听”(如“听广播”练习),或单纯的“说”(如“看图说话”练习),训练中有时是“自听自乐”,有时是“自言自语”,既缺乏交际对象和交际目的,又构不成一定的交际环境,所以只能是一种单向自我式的静态语言实践。

这就是“口语交际”和“听话、说话”的本质区别。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口语交际”内涵,我们还得分析一下其特点,只有这样,才能正确而又自如地拓展我们的教学思路。归纳起来,“口语交际”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1、即时性

口语交际一开始,“思想”就必须紧紧跟上,大多是现想现说的,由于时间急迫,就要求说者尽快地把思维转换成言语,听者才能‘相当敏捷地把对方的话语转换成认知。如果交际中讲完上句,还没想好下句,就会造成口语的间断,有时还会发生“等待”现象,如“嗯、嗯……”、“这个、这个……”之类的“口头禅”,就是用冗余信息在等待思维的现象。

口语交际的“即时性”,启示我们在教学中要关注思维训练,耍想办法让学生做到“心到口到”且“想得快说得准”。另外,由于口语交际的即时性,口语表达时的句子要短,结构也要简单,还允许学生在急切的情况下,借助手势来表情达意。

2、情景性

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情景中发生的一种交际现象,其所谈的话题、交际的对象、交际的场合都是特定的,并受情景的控制。同样的话题,不同的场合和对象,言语表达的方式就可能不一样。例如,简单的“叫人吃饭”,如果在正规礼仪情况下,诸如国宴之类的,我们可以说:“开宴了,请入席”;如果是在彼此都熟悉的非正式场合,则可以讲:“嗨,我们吃饭喽”。说话既看场合,又看听众,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交际效果,取得和谐的人际关系。

口语交际的“情景性”,启示我们在教学中要特6jj关注交际话题的情境性设置,恰当地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真实地进入角色。

3、复合性

口语交际是使用言语和非言语因素的一种复合行为。口语本身既是传递承载信息的声音,也是传递说话人思想感情的工具。它不只是简单地念出词句,还要注意声调的高低、强弱,语气的缓急、长短,从而使有声语言充满一定的感情色彩;同时还可以借助体态语(面部表情、首语、手势语等)的帮助来传递信息。反过来讲,听人说话,既要听语音、辨词义、品情调,还要学会从对方的表情动作领会其精神实质。另外,我们还要知道,口语交际能力也不仅仅是“说”的能力。还必须历练人格修养,拓宽知识视野,才能真正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的“复合性”,启示我们在教学中不能仅仅关注口语形式的表达训练,还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类、关注自然,注重生活的积累;重视日常举止谈吐的修养;重视自信心、勇气、诚恳、有创见等个性品质的培养;重视并加强和各学科之间的配合,以便综合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二、教学的重点——了解教材编写意图,选择相关教学策略

1、教材编写意图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以下简称“本册”)的口语交际教材的编写依据,主要来自两个方面:① 遵循口语交际自身的规律(上文已作了具体的阐述);② 严格执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标准》对九年义务教育口语交际教学总目标是这样表述的:(让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能准确地表达与交流,讲究文明修养。在总目标的指导下,又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为说明本节的有关问题,现把1—2年级口语交际教学的“阶段目标”,分列如下:

⑴ 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⑵ 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主要内容。

⑶ 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

⑷ 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⑸ 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⑹ 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为落实国家课程标准精神,本册“口语交际”教材共安排了6课:① 自我介绍;② 借铅笔;③ 打电话;④ 悄悄告诉他;⑤ 大家来讨论;⑥ 听故事讲故事。每课建议用1课时完成。

“口语交际”每课由两部分构成:

第一,情境图。作用是交代口语交际的场合、对象、目的,创设了一个虚拟的交际环境。教学时,切忌上成“看图说话”课。老师可以根据图上的情境,在班级创设一个类似的真实的交际环境。

第二,文字提示。作用是显示本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教学时,教师不必完全囿于这些提示语,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践情况,作创造性的补充和删减。

“口语交际”教材主要有两大特点:

第一,内容生活化、实用化,富有现代意识。教材内容源于生活,充分开掘现实生活中的语文资源;同时,又服务于生活,让学生实实在在地学到有用的口语交际基本能力。

第二,形式多样化、趣味化,富有童心童趣。教材根据一年级刚进校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努力在形式上出新:有互相交谈(《自我介绍》),角色扮演(《借铅笔》),生活小品(《打电话》),游戏传话(《悄悄告诉他》),还有对错判断(《大家来讨论》)和动物故事(《小猫钓鱼》)。

2、教学策略提示

“口语交际”教学涉及到的相关教学策略很多。下面就三个方面谈谈个人的想法:

⑴ 注意创设有实践意义的交际情境

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在具体情境中实践培养出来的,没有具体的情境,学生就不可能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也不可能有双向互动的实践过程。例如教学《自我介绍》,我们能否分小组设置不同的交际情境,有的小组可安排为新生联欢会上的相互自我介绍,而有的小组则可安排在家中的相互随意介绍……场景不同,讲话的语气语调就不同,学生不仅会产生新鲜感,小组之间还可以展开竞赛。当然,交际情境的设置不一定每次都由老师来做,还可借助一定的音响材料。例如教学《大家来讨论》,我们不妨先看一段真实的录像资料,然后再来展开讨论,这样同学们就会有话好说。

⑵ 充分发挥典型个例的示范作用

口语教学中注重典型示范,这是由我们的教学对象所决定的。小学生阅历浅,语言表达还处于生长发育期。据国外研究发现,一位一年级的教师如能向学生作随时随地的口语表达示范,那么他的学生三个月内就会有喜人的成绩。这是因为,任何技巧的入门,都是从示范开始的,犹如练字要先临帖,绘画要先素描一样。有了样子,就有了模仿的对象。对小学生来说,模仿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内在动机——学习原动力,或称为“原型启发律”。

需要说明的是,示范也不一定全由教师来承担,可以让一些优秀的学生来作示范,也可借助现代教育技术(音响资料)来发挥其直观形象和逼真的作用。苏教版小语教材编辑部和江苏金像文化传播公司联合编写并摄制的《小学生口语交际百集》教学短片,就可以供教师们在教学中作为示范的参考资料。

⑶ 重视开展激励性的教学评价

口语交际课上,一定要重视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因为学生有兴趣,才有交流的动机;有兴趣,思维才会活跃。而培养兴趣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激励”。人的深层需要都有渴望别人赏识的愿望,一年级小学生更是如此。他们需要老师常用肯定和表扬的方式来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的上进心。所以,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要多表扬少批评,多激励少指责。教师要耐心地听学生发言,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思路;要善于发现学生微小的进步及时肯定,不要轻易挑剔学生这个词“不规范”,那个词“有毛病”,即使某个词说错了,也要允许或提醒他(她)重新换个词再说。小学生初练口语,往往语无伦次,更需要教师的细心呵护。教师要重点评价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意态度,不必重在结果评价。评价中,学生的优点要讲足,缺点和不足既要讲准,又要注意语气的婉转。男孩子好动,不太留心“听”,也不大在乎“说”,更需要教师对他们多一点关照。给孩子一个宽松、宽容的环境,让他们无拘无束地交谈,让他们主动积极地参与口语交际实践活动。

三、教学的难点——学生角色意识的形成和交际习惯的养成

学生角色意识的形成和交际习惯的养成是贯穿口语交际教学始终的训练内容。在一年级是教学的难点,本册的口语交际教学要想方设法突破难点,为今后的口语交际教学奠定坚实基础。

1、对学生“角色意识”形成的教学建议

学生在参与口语交际活动时,实际上是以双重身份参与的,一是他的社会角色,即学生;二是他的交际角色,即特定交际情景中扮演的那个角色。上课前,教师要规定学生在训练中一定要服从交际角色的需要,思角色所思,想角色所想。为达到这一目的,在一年级的口语交际教学中,有条件的学校最好配有与角色相适应的道具、服饰和布景,例如,《借铅笔》一课,我们不妨给学生化个妆,戴上动物头饰,进行实地表演。一年级的孩子最乐意扮演角色,又最容易沉浸于角色。教师要充分发展角色意识,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另外,为逐步形成学生的“角色意识”,训练前,教师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设定一些规矩。因为在实际生活中,交际双方要想交际成功就必须合作,。且遵守一些共同的原则,从而才能保证交际向着确定的目标和方向发展。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如果有的学生不配合;或不开口;或不应答对方的话,或不愿意扮演这个角色,只愿意扮演那个角色,这就会打乱原有的教学程序,还会影响其他同学的情绪。

2、对学生“交际习惯”养成的教学建议

口语交际是一种行为,也是一种能力。学习口语交际,一定要养成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叶圣陶曾说过:“什么叫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在口语交际教学中,语言习惯的养成内涵是极为深厚的。在本册中主要培养以下三个交际习惯:

⑴ 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普通话是全国通用的交际工具,是我们汉民族的共同语。因此,学习汉语口语交际的过程,也就是学习普通话的过程。这儿说的“口语”指的是普通话口语,即用普通话的语音、词汇、语法来进行交际,而不是用方言口语来进行交际。学生普通话的发音是否正确,词语是否符合普通话要求,都是在一说一听中瞬息闪过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具有坚实的普通话知识,能说一口较流利的普通话,并且具有敏捷的思维,能迅速捕捉学生的信息,迅速作出判断分析,并加以指导。

⑵ 学会倾听,逐步养成尊重别人的习惯

倾听,是现代人在口语交际中的基本素养。只有专注而耐心地听别人讲话,把别人的话听清、听准,你才能作出准确的应答。没有听清就发表意见,或没有听完就打断别人的话,是口语交际的大忌,也是不尊重别人的表现。为此,我们在本册中特意安排了“打电话”、“悄悄告诉他”和“听故事讲故事”的练习,教学的重点,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很好地引领,准确把握,围绕这个重点来组织教学。可适当采用听后复述要点的方法,来促使学生养成倾听别人讲话的习惯。

⑶ 学习礼仪,逐步养成礼貌待人的习惯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在口语交际训练中,教师要根据国情民俗,让学生知道一些必要的礼仪,做到说话文明、礼貌待人。为此,我们在本册安排的6课训练中,每课都贯穿这一意图。例如,《自我介绍》中,要训练学生说话态度大方,不要忸忸捏捏让人觉得不舒服,说话的声音也要让对方能听清楚;《借铅笔》要着重训练学生借东西的礼仪,学会说“对不起”、“请”、“谢谢”等礼貌用语;《打电话》要懂打电话的礼节:讲话时面带微笑,声音不要过高,自觉运用“您好”、“再见”等礼貌用语。

当然,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是需要长期进行训练的。训练中,教师切忌急燥、繁杂,要注意训练的层次性和叠加性,即要将平时的单项训练和综合训练结合起来。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