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象山县鹤浦镇中心小学 林辉剑
日前,笔者听了一位经验颇丰的教师执教的浙教版第七册语文《当飞机遇险的时候》一课,颇受启发,现就该课的教学重点的定位,结合以往大众化的教法,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大众化的教法
对于该课的重点都是定位于第三、四自然段,亦即写周恩来主动把伞包让给小杨眉这一部分。老师在执教时总是让学生读课文,划出周恩来最值得你敬佩的词句,再认真读读这些句子,找出“立刻站起来”、“几步跨到”、“马上解开”、“亲切地鼓励”、“命令的口吻”等这些词语,请学生说说对这些词的理解和对周恩来这些行动的看法,在此基础上再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子。突出这一重点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感受周恩来在危急关头,把安全让给别人,把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德。对于第二自然段写飞机遇险的部分,只是当作“泛读”的部分来处理。
该教师的教法
把该课的重点定位于第二自然段,亦即写飞机遇险的部分,教师在执教时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划出描写险情的词句,然后在读后交流中理解“遇上寒流”、“蒙上冰甲”、“不断下坠”、“失去平衡”等描写险情的词。接着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再读书,揣摩、感悟出“失去平衡——十分紧急”,并以此上推得出“遇上寒流,蒙上冰甲——三分紧急”,“不断下坠——七分紧急”。然后抓住这“十分紧急”,无形中给学生指了一条朗读的捷径,老师是通过以下两句“假如你不是飞机上的人,你有什么感受,怎么读?”“假如你是飞机上的工作人员,你有什么感觉,怎么读?”进行指导的。学生顿时就能把这一精彩语段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并在此基础上当堂背诵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对于三、四自然段则让学生自己去读,读后谈谈体会,学生对于周恩来的高尚品德自然而然地悟了出来,并受到感染,得到熏陶。
评析与反思
这两种教法在教学重点上的不同定位,实质上反映了教师教学观念的不同。
一、文本的价值取向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亦即阅读教学的文本堪称典范,其文质兼美,富有丰厚的文化内涵,在题材、体裁、风格上也是丰富多样的,且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但课文林林总总,各有千秋,在阅读的教学目标上应当在年段目标的框架中有个准确的定位与取舍,挖掘文本的蕴含,确定文本的训练价值取向。传统的教法侧重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固然有他的合理性一面,但该教师在飞机遇险这一段停留下来做足、做好文章,其目的是使学生对飞机的险有了各自的独特体验,这样一来,对于周恩来让伞包的崇高品德就不言自明,从而水到渠成,使这一课在教学上取得了事半功倍之效。另外,该课中描写精彩的语段无疑也就是这一段,突出这一重点,目的在于让学生自己读,在读中体会语言所表达的形象,然后通过语言,透过形象体会文中的情和意,从而学习作者如何通过语言来表情达意。由此可见,该教师的这一设计对于教材的价值取向有着更可取的一面。
二、思想内容的理解与语言本体的学习
“以学生对语言文字所负载的思想内容的理解来代替学生对语言本体的学习。”这一教法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存在于我们的语文教学中。该教师的教法就是大胆地向这一困绕着我们的传统观念进行挑战,以互动的方式,交流语言、交流心灵,使学生从中获得“德”和“理”的升华。学生借助教师的帮助进入情景体验,通过自己读书,去揣摩、去感悟,从而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从而达到有效的语言积累。该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语言的同时学习其中所承载的知识、承载的情感、承载的文化、承载的思维,这正是我们语言教学的根本所在,也正是对新课程标准理念有效地体现。
三、“教教科书”与“用教科书”
大众化的教法是严格依据教科书的要求进行教学的,而该教师的教法则对教材进行了处理。在教学活动中,教材只是活动的依据,在某种程度上只体现了编写者的意图。但是,今天的教学环境已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教师要不断去界定和再界定文本以及不断发现新意义,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只机械地教教材,而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创造性的处理教材。“教教科书”还是“用教科书”,这是区分教师专业化程度的标尺,“教教科书”是传统的“教书匠”的特征,而“用教科书”才是现代教师应有的姿态。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