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乌鸦喝水》教学札记 透过开满鲜花的设计

新学网 > 语文 > 人教课标本一年级下册 > 乌鸦喝水 > 乌鸦喝水备课要求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为语文教育洞开了一片广阔的天地。新的理念、新的追求,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特别是在教材的处理和设计上,更是一改教师照本宣读,学生被动接受的知识传授模式。以人为本,用教材教的理念,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各种富有个性,令人耳目一新,甚至是拍案叫绝的课堂教学设计层出不穷,大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喜人之势。于是强调新颖前卫,与众不同,成了不少教师的过分追求。试看《乌鸦喝水》一则教学设计:

(初读课文,认读生字,了解故事大意)

师: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

生:乌鸦把小石头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乌鸦就喝到水了。

师:乌鸦想到的这个办法可不可行呢?我们来做一次实验。

实验一:瓶里的水太少了,石子反把水淹没了。

实验二:瓶里的水稍多些,投入石子后,水满到了瓶口。

师:你们看了实验后想说什么?

生:水太少,投石子这种办法没用了。要水多一点,乌鸦才能喝到水。

师:是啊,课文中只写了“瓶子里水不多”,到底水有多少并没有写清楚。看来用这个办法,乌鸦也不一定能喝到水。你能不能帮乌鸦想个一定能喝道水的办法?四人小组讨论一下,并把这个好办法画下来。

生交流一下后各自画起画来。

师:好,已经有小朋友画好了。让我们一边欣赏他的画,一边听他介绍一下,好吗?

生:乌鸦找来了一根吸管,把吸管放进瓶子里,它吸一吸,就喝到了水。

生:乌鸦把瓶子放倒在大石头上,瓶子里的水流下来,乌鸦就喝到水了。

生:乌鸦找来了一只碗,把瓶子里的水倒入碗里,它就喝到了水。

师:小朋友的想象力太丰富了!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下面就让我们当当小作家,来改写《乌鸦喝水》。

……

在交流设计意图时,执教老师从教材的局限性,理想化出发,畅谈了自已对教材的理解和创生,好评甚多。然而,透过这一开满鲜花的设计,作一番悉心洞察和静心思讨之后,在“用教材”这一问题上,不得不引起我们的一些思考。

反思一:从内容上说,“用教材教”是不是不要“教教材”?

《课程改革与学习主题构建》一书中明确指出:“在某些教学领域,如语文课的阅读教学,教材通常是教学的主要依据。在这种情况下充分开掘文本含蕴,发现文本的新意义,并按照课程标准确和学生实际确定文本的教学价值取向。”可见“用教材教”的前提是对教材准确把握,既基于教材又不完全拘泥于教材。

《乌鸦喝水》是一篇语文教材,尽管教师对“不多”一词的挖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质疑和创新精神。但我们说,首先,这是一篇语文课文,既然姓“语”,其立足点是语言学习,我们不能仅仅因为教材的一处合理性问题,而忽视了对文本语言文字的体味和涵咏。如教材中的“到处、一个一个、渐渐”等词的学习。再说,这是一则寓言并非科普文,对词语的运用不一定要非常精确。更何况,从教材的思想情感目标来看,本文的重点并不是在探讨这个办法行不行的问题中否定乌鸦形象,体现孩子的聪明才智,而是通过这么一个故事,借助乌鸦这么一个形象,使读者受到启迪,悟出道理。这正如于永正老师所说的,用教材教,首先要把教材所有的语文因素挖掘出来,要把握好教材,要落实真实、朴实和扎实。

反思二:从形式上看,“用教材教”是否一定要对教材进行批判或增删?

《乌鸦喝水》这一课教学中,执教者在初读文本,检查生字词,了解大意后,马上紧扣“不多”一词,对文本进行了改写。用执教者的话来说,这是“用教材教”。那么,“用教材教”是不是一定要对教材进行增删或批判呢?记得一位年青教师对《飞机遇险的时候》这篇课文进行教材处理时,一改以往把反映飞机遇险时机舱内情景的三、四自然段作为重点,而是把教学重点放在“飞机遇险”一段,让学生对飞机的“险”有各自的独特体验之后,再去读悟三、四自然段。不仅使学生积累了大量描写精彩的语句,而且使学生对周思来让伞包这一行为所反映出来的高尚品德不言自明,从而较好地促成三维目标的达成。这种不受文本既定思路的约束,从把握课标的角度进行创造性开发的处理,告诉我们,用“用教材教”并不是在形式上简单追求增删或是重组,而是着眼于对文本内涵的开掘,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这一语文本体的目标。

反思三:从可操作性角度来讲,“用教材教”是不是不用考虑设计的时效性问题?

在《乌鸦喝水》的课例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把美术的元素引进课堂,让学生画其他乌鸦喝到水的好办法。且不说乌鸦难画,需要花费不少时间,以至好多学生无法当堂完成“创作”。即使当堂完成的,这乌鸦的形象也是些丑陋不堪的变形画像。而且,在作品介绍时,学生由于缺少文本语言的依托,言语表述贫乏,不禁让人怀疑投入与产出的比例。

时下,有不少公开课也是高举时代性、生活性大旗,对教材进行了挖空心思地“创造”:一些写景美文,通过网上查图片,选音乐,进行大张旗鼓地音乐风光片制作;一些科普类的文章,则采用了课前查阅资料,课内交流资料,进行相关科学知识的“研究”……短短的40分钟,学生失去了更多的与文本亲密接触的机会,失去了潜心会文对语文文字进行品味咀嚼、积累运用的时空。如果说这是创造性使用教材,那么电脑课和常谈课岂不是面临“下岗”的危机?

因此,如何合理经济地开发文本教材的“课程潜能”,既要用活教材,更要用好教材,是值得我们广大一线教师所应深思的。

“用教材教”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操作手段。它要求我们准确认识教材,在把教材当成一种达成教育目标的媒体的同时,又要很和自然地揉和人文和工具的语文特性。有诗曰:“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但愿我们的语文教学能沐浴课程改革的春风,真正守住自我,彰显个性,大放异彩!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