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如东县掘港镇九总小学 汪小美
序: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其最基本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流利畅达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学生语言素质的综合体现。新课标确立了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分析、评价能力,尤其强调要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而语言感受能力则是获得印象、感知、理解、生成、整合与创新信息的主要载体,因此培养学生吸纳与生成语言信息的能力,让学生的语言像金子般亮丽起来,毫无疑问是语文教学必须承受之重。
案例:
《暖流》教学接近尾声,我引导学生思考:读了文章,你觉得江泽民作为一个国家主席,有哪些值得赞赏的地方?学生再次回顾全文后,进行了讨论,他们你一言,我一语,从不同的角度对江主席进行了评价。听了学生的讨论,我感到他们对文章已有了较深刻的理解,也能够从多方面进行思考问题。我对学生的发言进行了总结,帮学生归纳出了几个方面:(1)江主席平易近人,交谈中与南开大学师生的关系平等融洽,情义很深。(2)江主席博学多才,他本来是学工程的,却对古典文学如此熟悉。(3)江主席关心青年,善于在具体的环境中教育这般青年孩子,而且以赞扬、肯定为主。
课后,我为自己这一课教学的成功而高兴。
在接下来的课堂练习中,我把这个问题作为了一道问答题让学生回答。
然而,学生的回答让我大失所望。许多学生只能从一个角度去回答,连一些好学生也没有能够按照课堂中讨论出的几个方面去回答。为什么会这样?望着那一堆需要订正的作业本,望着那一个个鲜红的“×”,我陷入了沉思。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我回顾自己的教学,进行认真的反思。
(一)练习的目的
我首先思考设计这道练习的目的与价值。《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的学科,在我们重视语文情感熏陶的同时,不能忽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训练。”我觉得这样的练习非常的必要,它至少可以培养学生以下几种能力:
(1)倾听的能力:倾听不仅是口语交际课需要培养的能力,阅读、习作教学同样要担负这个任务。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也是学生综合素养的体现。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课、倾听同学的发言,进行必要的思考、总结,才能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才能完整恰当地回答这道问题。
(2)分析归纳的能力:学生回答这样的问题,不仅需要倾听,而且需要分析别人的发言、理解是否正确。另外,学生也不能简单地从文章中摘抄大段的语句,必须进行一定的归纳,形成较简洁的语言去回答。这其间,分析归纳的能力无疑得到了训练。
(3)评价的能力:评价能力是思维品质的重要方面,也是阅读教学需要着重培养的能力之一。课堂上有了评价活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就更高,学习的思想就更活跃,教师应及时地抓住时机拓宽学生的思维,发展他们的创造精神和求异思维。“你觉得江泽民作为一个国家主席,有哪些值得赞赏的地方?”需要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这必然促使学生打开思维。学生已不仅仅是在评价江主席,他们收获的是如何看待事物、评价事物的的思维方式。多次进行这样的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必定会得到提高。
(4)语言的整合与表达能力:语文阅读教学要促成人的知、情、意的全面发展,其支点只能是让学生学会用语言恰当地、完美地表达自己。只要落实了这个支点,思想教育、情感陶冶、思维训练等就会全盘皆活,因为学会表达的过程,就是体验生活、体悟文思、接受熏陶的过程。学生要把总结思考的答案组织整合成正确、通顺的语言加以表达,这是对学生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二)练习的设计
学生出现这样的情况,是不是我设计的练习不够明确?是不是练习本身的难度太大?对此,我与同年级组的老师进行了商量,都觉得这道题目的设计指向性应该是明确的,难度适宜,具有一定的坡度,各种层次的学生应都有话可说。
(三)练习的过程
回顾自己的教学过程,我觉得学生出现这样的问题,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忽视了对学生练习过程本身的关注。
当学生对我们提出的问题各抒己见时,我们有没有引导学生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当学生讨论出我们所希望的答案时,我们的教学环节是否便结束了?我们有没有检查学生是否真的倾听了?我们有没有试着让学生自己再分析归纳一番?反思以往自己的教学,很多时候还是用我的总结代替了学生自己的总结,用我们的分析代替了学生的阅读实践,尤其考试中以一种标准答案来约束学生的思维。反省一下,还是自己观念不够解放,课堂教学表面上开放,让学生畅所欲言,实际上还没有完全从应试教育的阴影中走出来,怕学生没有掌握,怕考试考到了怎么办,总要自己总结一番才放心。长此以往,学生的能力反而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
(四)练习的评价
学生出现这样的情况,原本是正常的,出现问题的应该是我的评价。
从这道题目本身看,它应该是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回答的,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就可以。能力强的可以多角度去说,能力弱的可以只谈一点。我对学生的要求却采取了“一刀切”的做法,没有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对学生的回答我站在自己的角度,按照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去评价,没有从学生认知水平出发,这本身也是错误的。
综上所述,要想真正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我觉得无论是练习题型的设计还是评价,其目标应倡导多维性,其内容应力求新颖性,其手段应凸现灵活性,其立足点应为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提供最佳营养“套餐”,而不仅仅是为了试卷上的“标准答案”!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