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凤县实验小学 曾志
《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是小学语文第十二册中的课文。此文是毛泽东同志在中央警备团举行的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讲演。全文论述了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文章围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中心,分作五层进行了论述。
这种无故事情节、无华丽词句的说理性文章,对小学生来说是“无趣”的,可我在教学其中“开追悼会的目的”的环节时却感受到了语文教学的无穷乐趣,我甚至产生了成就感、自豪感,觉得自己辛勤耕耘的种子已开花、结果。
下面是学生理解课文“开追悼会的目的”的片断记录?
文章内容:
今后我们的队伍里,不管死了谁,不管是炊事员、是战士,只要他是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们都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这要求成为一个制度。这个方法也要介绍到老百姓那里去。村上的人死了,开个追悼会,用这样的方法,寄托我们的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师:同学们读读这段文章,想想从中你能读懂什么?
肖晓:通过自学这一段,我读懂了:毛主席能公正地待人。他认为人没有高低之分,不管是谁,只要他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我们都要给他开追悼会。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的利益而死的,所以我们就要为他开追悼会。
周怡君:对,我也赞同肖晓的说法。我也认为开追悼会是为了歌颂那种“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因为这种精神是不朽的,是不分职位高低的,不论是士兵还是军官,只要他为人民做过一些有益的事,我们都要给他送葬,寄托我们的哀思……
李扬:通过读这一段,我体会到了两点:一是通过开追悼会可以安慰死者的家属。亲人死了,亲属本来十分伤心,但看到毛主席组织大家为自己的亲人开追悼会,号召大家都来学习自己亲人的精神,家属们就会认为自己的亲人死得有价值、有意义,他们会为有这样的亲人而感到自豪、感到骄傲。这样,家属们就会把那份悲痛化作一股无穷的力量去继承亲人的遗志,继续完成亲人没有完成的事业。二是通过开追悼会可以教育活着的人们。因为参加开追悼会的人大多知道死者生前的事迹,现在看到他死后,组织上为他开追悼会,还号召所有的人学习他的精神,他们就会想到自己今后该走什么样的路。我想,他们也一定会像死者那样做一个“死后重于泰山”的人的。所以我认为,毛主席要求大家给“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人开追悼会”起了一石二鸟的作用。
李龙:我从文中读出“毛主席是个极其聪明的人”。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知道,当时的革命势力并不强大,毛主席就用为死者开追悼会的方式把所有人的心都凝聚在一起,让人民都团结起来,都来投身革命,让革命队伍中的每个同志都具有那种革命气节,那种让反革命望而生畏、闻风丧胆的气节。这样一来,革命力量就会慢慢增强,最后就会达到一举歼灭反动派的目的。后来,历史确实如此。革命队伍中的英雄人物不计其数,像邱少云、黄继光、王二小等,他们为了人民的利益舍弃了自己的生命。国民党、反动派也被人民消灭了,毛主席领导的革命队伍解放了全中国。你们说毛主席是不是极其聪明呀?
……
这样透彻的理解出自一群小学生之口,课堂上,我显得很兴奋,也很激动,我从心里佩服同学们的理解能力。
我班的学生为何对文章能作出如此透彻的理解呢?简单地说,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
长期以来,我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渗透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进行了“读?想?谈”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探讨。
这种教学模式要求: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研究,教师不讲也可以,等到学生实在不能用自己的能力了解功课时,教师才去帮助他(蔡元培的观点)。这种模式营造了让学生主动地获得学习的成功和自学能力发展的良好氛围,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他们可以大胆地去发现、去想、去说。课堂上,同学们常常会因一个问题争论不休,每个人都会说出自己不同的见解。教师及时给予表扬,让学生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生只有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才能从一次成功走向更多次成功。不断的成功,不断的满足,不断的激励,导致不断的努力。这样一来,同学们愿学习了,也逐渐会学习了,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才有了类似《为人民服务》教学中的那一个个精彩片断。
作为教学工作者,最大的快乐莫过于看到自己培养的学生能力出众,成绩优异。我坚信,只要广大教师在教学中,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他们一个“渔场”(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放手让他们大胆地去学习、去探索、去发现,那么我们培养出来的人一定是敢于思考、敢于创新、敢于创造的时代骄子。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