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水
钻研教材是老师的“硬功”,一位专家是这样说的,因为很多形式上的东西,我们往往是看过会挪移,但这样的搬是生硬的,因为每一种方法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下才有它合适的位置。但“理解有多深,课堂有多厚”,如果没有经过自己的内化,那么这样的形式只是一节课的位置。
有的人喜欢在钻研的时候,寻找大量别人的经验,从中渐渐理出一个思路,有的人喜欢先捧着书反复看,看得多了,久了,思路也有了,然后再去请教别人。我比较喜欢后者。
那个情景很是有意思,一个老师,拿着一篇课文反复读着,读着,仿佛是美味佳肴,有时也读出声音来,这时更像一个作家在推敲他的作品。我听说也有人先把文章背下来,然后再口味,那是下了大工夫了。这样做我还没有尝试,只会反复地读文章,直到有点东西了,整理一下自己的思路。
最近网上的读教材很多,也看了一些,这样的过程可以称为把书读厚。当老师心中有了一条主线时,他就可以把自己的所想与学生的实际相印照,梳理课堂思路。
尝试对《敲开世界冠军的大门》进行反复读的体验,理出了一条自己的初步思路。
文章对比赛及赛后的描写只有五分之二的篇幅,重点落在了出场、心情、回顾。而这里的钥匙是第三自然段,即对中国体育历史的回顾。这里写了两幅屈辱的历史画面,只有对这样的历史有了充分的了解后,才会理解容国团的想法。而当时激动的场面只是把这样的情景烘托得更加壮烈。于是设计了教学初步流程:
1、初步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大意,这是一次决赛,一次争夺世界冠军的决赛。
2、这样的决赛场地上的胜利者从来都没有中国人,我们来看看历史,刘长春和第11届奥运会的情景。
3、对这样的情况你想说什么?
4、灾难深重的中国,在历史上蒙受过多少屈辱!这句话的朗读,可以有不同的语气,愤怒的,悲伤的,无奈的。在这儿补充刘长春参加的不易,让学生认识到国弱的现状。
5、回到那个激动的夜晚,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现场?(对第一段的再认识)
6、在这儿,我们听到了这样的心声,人生能有几回搏!
这里有两个设想 ,一个在想前面加一个词语,二是和大家探讨这句话究竟用问号还是句感叹号。
7、对比赛,重点是四个词语,要理清最后一个词语是可以概括前面的三个的,对前面的,让会的同学介绍一下。
8补充胜利后,他的心声里省略号的内容。课题《敲开世界冠军的大门》中的“敲”很有意思,如果用一个“推”,表达的意思就有些不一样了,推,有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结果可以说是势必如此,这与文章中的情景不合,当时容国团面对的是老将西多,中国男队在半决赛以3比5意外地输给了匈牙利队,西多刚刚胜过容国团,容国团处于劣势,而在比赛时,面对刚胜过自己的对手,心理上的压力可以说是比较大。用了“敲”字,则有一种从容的气度,僧敲月下门,那是静中有动,清晰有力。“轻轻敲醒沉睡的心灵慢慢张开你的眼睛”,用了一个敲字,打开了一个美好的日子。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感受敲击心灵的时刻,在我们的词汇中,敲这个字的蕴含意思很多,对成功成竹在胸的意境全由一字产生。对应历史,徐寅生在回忆这段历史时写道:“通往世界冠军之路的厚重而神秘的大门从此向中国人隆隆洞开了。”
读着文章的开头,我们更像是被一只摄像机在一个偌大的比赛场上慢慢地聚焦,聚焦,伴随着震耳欲聋的声音,我们看到了主人公的特写镜头,最后是他的脸,从他的脸上我们可以读出很多的东西。我在想,如果找到当时的画面,我们在与学生一起搜集到了大量的背景资料后,可以久久地凝视着他的神情,我们会有许多的话要说。
中间的情景完全是插叙,这不必对学生讲,但这样的方法,我们在作文中完全可以用到,在交待了一个画面后,转而叙述事情的前因,这样可以吊足人家的胃口,相信学生会非常有兴趣的。当然在课堂上可能会来不及,但可以提一下。在写一些活动比赛进再试用。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