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课采用了“文包诗”的形式,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故事是诗歌的拓展和阐释,诗歌是故事的浓缩和提炼,诗文互照,情景同现,的确是培养学生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课文和体会诗人情感的好教材。
课文共五个自然段。第一至三自然段写李白在黄鹤楼为孟浩然饯行的情景,后面的部分写李白在江边目送孟浩然登船远去,触景生情,吟诗抒情。在传统教学手段的运行之下,本课教学目标需三教时达成,但本课希望凭借设计科学的教案和课件,运用激励性评价手段调动学生朗读、想象、领悟语言文字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预计用两课时就可以达成教学目标。
教案经过数次修改,课堂教学顺利达成预设目标,其间不乏可取之处,如:让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找出了能体现两人依依惜别的句子:“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学生交流读的感受后,进行引读:两个“一会儿”看似随便,不礼貌,其中恰恰蕴含着深深的惜别之情。学生能结合生活实际经验进行体会,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没有停留在表面。课堂上我抓住生成,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拓展想象,运用课件进行演绎,使得他们的感悟更深刻。
课件中有李白送别情景的动画场面。这一课件的设计符合媒体组合教学多感官配合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做到视听结合,动静结合,进一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这一课件的设计同时也体现了现代教育媒体的延伸功能,向学生提供了当时当地无法看到的现象与过程,加深了学生对"依依惜别"之情的感悟。这样,既展示了媒体组合教学的优化功能,提高了教学效率;又提高了学生参与意识,调节了课堂气氛;还加深了学生感悟,突出了教学重点。这样设计切合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的要求,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升华理解,通过背诵把"依依惜别"之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并在这一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掌握了学习古诗的方法;同时体现了师生民主合作的理念,又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还贯彻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有利于语文教学资源的开发。课件配合下的多形式朗读朗读在课堂上掀起了一个高潮,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动画形象更是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为学生课后语文实践活动的高质量完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课后,我最感遗憾的是自己的讲课和学生的阅读感悟时间相当。尽管评价激励手段的运用激发了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变热闹了,但是个别学习能力水平相对较弱的学生没有足够进行深入思考的时间。怎样在今后的课堂上让每个学生的思维都得到有效训练,是我今后要着重探索的问题。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