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的作者是巴金,他原名叫李荛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他以写在索桥上的联想,揭示了人间的善与美,歌颂了一切为别人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并且还为此提出了有力的论证。
文章为思想而写,文章就要把中心思想层层包裹,完成从引入到论证多个过程的大蛋糕,而这个过程,也正是评定文章好坏的关键。
第一自然段先是把索桥的地理位置、名称、桥面、桥的外观等信息介绍给读者,让读者渐渐地在脑海中建立起一座桥的印象。又从人的角度写了走在桥上的感觉,更加生动地、多方位、多角度、更加有力地强化了读者对桥的感受,这种技法值得学习。
文章的第二自然段写桥很结实。先写一个农夫从桥上过,我们可以假设为老人、小孩也可以过,而“我”也能从桥上过,这三种人包含了几乎所有的年龄段,而且小孩子是从高处跑下来的,桥上又有三个人。作者以简短的语言写明了这桥不论什么年龄、什么过法,几个人同时过桥都很安全。而且有人过,就说明人们需要这座桥,说明这桥建得好。这一切都是为下文进行的铺垫。
文章接下来把视角引到了分水鱼嘴这个事例上,因为这个事例有为中心服务的作用,并以“在索桥上能看见分水鱼嘴”把两个事例连接在了一起。随后,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开始揭示中心,通过联想写了那是一切为别人无私奉献的心。又通过写“大的水电站就要在那里动工了”,写这种精神古有今还有,而且正在被发扬、被传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就更有必要赞扬。
第四自然段写的是索桥的故事。从前文对索桥的描写看出桥很简陋,应为平民所建,在这里首先得到了验证。根据前文,人走在桥上有时就感到头晕眼花,可见“何先生”所付出的辛苦之大。然而,“何先生”为人民建了桥,官府却把他杀了,这里对封建王朝进行了一定的讽刺。而“何母”却忍着失去丈夫的巨大悲痛,还坚决把问题解决到底,最后解决了问题,更好地体现了一切为别人奉献的精神。也可看出“何母”的品行有多么高尚,这里暗中对比了官府的做法,而且何母得到了人民的拥戴,这起到强化、揭示中心的作用。
第五自然段开始从正面揭示中心。以外在体现内在的写法赞扬了文章的中心精神,走热了,心也热了;又引用了高尔基的语言以形象地比喻诠释了中心;详写略写的索桥,分水鱼嘴,都江堰都体现了中心。第五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以夸张的手法体现了中心,使文章趣味大增,还具有点睛的妙处。
文章的最后一段是总结与升华,让整文哲理显得深刻。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