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这篇课文选了两首古诗,都抒发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示儿》是宋代诗人陆游临终时所作的诗,相当于遗嘱。这首诗是写给他的子女的,交代了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是全中国的统一,写出了他毕生的心事,无限的希望,表达了他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热情。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所作。公元763年正月,唐代安史之乱的叛军头子史朝义兵败自杀,河南河北相继被唐朝收复。当时诗人在梓州(现四川三台县),听到胜利的消息后,写下了这首诗。这首诗是诗人爱国热情的自然流露,抒发了自己因多年战乱被平息,祖国重新获得统一而无比欢快的心情。
2.这两首诗前一首是七言绝句,后一首是七言律诗,内容明白如日常谈话,却又蕴含着深厚、强烈地爱国情感。我们学习时,不仅要把感情读出来,而且要注意诗的节奏和韵脚,要达到熟练背诵的程度。
3.这两首诗都抒发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但方式不同。《示儿》是通过“悲”来表达的,写作者临终前的牵挂,他所念念不忘的是没有见到祖国统一,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通过“喜”来表达的,写作者听到祖国重归统一的极度的喜悦和急切还乡的心情。透过这一悲一喜,我们可以体会到两位诗人的高尚情怀。
4.作者简介:陆游(1125-1210年),南宋大诗人。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一生创作诗歌很多,保存下来的有9000多首,内容极为丰富。他的诗抒发了政治抱负,反映了人民疾苦,表现出渴望恢复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5.句段赏析
【例1】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临终时的遗憾和悲伤。诗人在临终时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这是多么豁达的情怀。“元知”,本来就知道。“万事空”,什么都没有了。但是诗人并非无一牵挂。他感到遗憾的牵挂的不是家常事,而只是看不见全中国统一,为此诗人感到悲伤。“但”,在这里相当于“只”,“九州同”,指全国统一。“九州”,中国的代称。临终前念念不忘的是国事而非家事。可见,他是怎样的爱国啊!
【例2】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析“王师”,这里指南宋军队。“定”,平定,这里是收复的意思。“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家祭,祭祀祖宗。无,同“勿”。乃翁,指陆游自己。“乃”,你的,你们的。“翁”,父亲。这句的意思是:到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日子,家祭时不要忘了告诉你们的父亲。作者明明知道人死后无知觉,仍再三叮嘱“家祭无忘告乃翁”,表达了他的炽热的爱国热情和满腔的悲愤之情。
【例3】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析这两句是写诗人听到收复蓟北的消息时的感情。“剑外”,剑门关以外。指诗人当时所在的四川。“蓟北”,指现在的河南省北部,是安史叛军的巢穴。前句一个“忽”字,写出了喜讯来得突然,“初闻”,刚刚听到。“涕泪”,因喜极而泪下。这两句的意思是:收复蓟北的消息,忽然间在剑外传扬。刚刚听到这个喜讯,涕泪就洒满了衣裳。从这泪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是多么渴望国家的统一啊。
【例4】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析这两句进一步写诗人及家人听到胜利喜讯后情绪的变化。“却看”,再看。“妻子”,夫人和孩子。“漫卷”,胡乱卷起。唐代一般没有装订成册的书籍,文字大都写在纸卷上,所以收拾书籍,就要卷起。这两句的意思是:再看看老伴和孩子,哪还有一丝的忧伤?胡乱的把诗书一卷,高兴得简直要发狂。从上面的“忽传”“初闻”到这里的“却看”“漫卷”,诗人层次分明地写出了一家人情绪的变化,抒发了诗人无比欢快的心情。
【例5】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析这两句写诗人的表现。“放歌”,放声歌唱。“纵酒”,纵情饮酒。“青春”,指春光,春天的景物。这两句的意思是:在大晴天里放声高歌,畅饮美酒。趁着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家乡。
【例6】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析这两句写诗人归乡的情景。“即”,就。巴峡,四川境内的一段山峡。巫峡,长江三峡之一。放舟从巴峡东下穿越巫峡的叠嶂,顺流而下一过襄阳,就一直奔向洛阳。这里用了好多地名,但因为贯穿了诗人的喜悦心情,并不使人感到丝毫的累赘,相反,读起来感到格外亲切。
学习要点提示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诗句,了解内容。
2.通过学习这两首诗,对诗这种体裁的特点,如感情丰富,语言精炼,讲究节奏和韵律等,有较具体的体会。
3.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默写《示儿》。
1.介绍作者。
(1)《示儿》作者宋代陆游。
陆游(1125—1210)南宋大诗人。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父亲陆宰,是具有爱国思想的士大夫,和他交往的也多是爱国志士。从小培养了陆游忧国忧民的思想,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壮志。陆游喜欢读书,早期的作品即表现了轩昂豪壮的气魄和爱国主义精神。绍兴二十三年(1153)陆游考进士,名列第一。第二年试于礼部,因名列秦桧之孙前,又因“喜论恢复”,触怒秦桧,遭到迫害。秦桧死后,孝宗即位,被召见,赐进士。他提出许多政治、军事方面的建议,积极赞助张浚北伐。北伐失利后,陆游以“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被罢官。后投身军旅生活,更加激发他的爱国热情,也扩大了他的诗歌领域,形成一种宏丽悲壮的风格。他一贯坚持抗金,深为当权者忌恨。晚年在家乡度过。八十五岁抱着“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与世长辞。
陆游是一个有多面创作才能的作家,现存的诗有九千三百多首,内容丰富,差不多触及南宋前期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其中最突出的是反映民族矛盾的爱国诗歌。《示儿》这首诗,是陆游临终时作的诗,相当于遗嘱。
(2)《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者唐代杜甫。
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他早年的活动主要是读书和漫游。他有很大抱负,曾两度进京应试,但都未中。失意的仕途和贫困的生活,使他对社会有了一定的认识,促使他从感情上接近人民。公元755年安史之乱起,杜甫先困于长安,后逃入四川。在此期间,他饱尝了离乱之苦。759年他到四川,住在成都浣花溪边。杜甫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人因此称他为“杜工部”。770年,在自长江去岳阳途中的湘江船上病逝。
杜甫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写的诗,思想深刻,境界宽阔,同情劳动人民,反映历史变化,因此,杜甫又有“诗史”之称。此外,他的诗融合了各家之长,风格多样,语言精炼。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写于763年,叛军首领史朝义(史思明的儿子)兵败自杀,他的部下纷纷投降,河南河北相继被官军收复,“安史之乱”结束。杜甫在四川听到这一消息,兴奋的心情难以平静,于是,就写了这首诗。
2.这两首诗的共同特点。
(1)这两首诗的显著特点是都洋溢着诗人的爱国情感。陆游在《示儿》中不说别的家常话,而只说“不见九州同”的遗憾;对儿子没有别的嘱咐,只叮咛他们在家祭时别忘了把胜利的喜讯告诉他。杜甫一听到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喜欲狂”“白日放歌”不仅因为诗人自己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更主要的是因为从此祖国可以重归统一,人民可以免受战乱之苦。这两首诗表达了作者多么深厚的爱国情感啊!
(2)这两首诗另一个显著特点是明白如话,没有堆砌的华丽词藻,没有生僻难懂的典故,完全是深厚、强烈的感情的自然流露。
(3)感情丰富,节奏鲜明,声韵铿锵。
这两首诗感情丰富,达到很高的境界。读时要注意节奏和韵脚。“白日放歌须纵酒”与“青春作伴好还乡”,“却看妻子愁何在”与“漫卷诗书喜欲狂”对仗十分严谨工整,又极其贴切自然。
3.先解释加粗的词语,再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1)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九州同”指全国统一。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只是为看不见全中国统一而感到悲伤。
(2)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北定”指向北平定,收复的意思。
“无忘”“无”同“勿”,不要忘记的意思。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恢复中原,家祭的时候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这件事告诉你们的父亲。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