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花》一文是冀教版第七册的新增课文,课文截取了一群盲人游客在孤独与寂寞中开始了他们的旅程,但行不多时,他们不光听到了小河哗哗的流水声,嗅到了淡淡的花香,而且看到了盛开的菊花,飞舞的蝴蝶,他们用心体会到了春光的明媚……这一个小片段。而这一切来源于秀子(售票员)和司机的善良与热情,来源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互助以及乐观的生活态度。文章题目为“赏花”,但非一般意义上的“观赏”“欣赏”,而是用心去体会,感受大自然,感受春天,感受人们之间的友情与关爱。文章语言朴实,读来如一般清新的春风拂面而过,令人感觉清爽而温暖。
本单元主题是“人间真情”,这一文化主题一是要学生感受人间真情的无处不在,真情的伟大力量以及享受真情的温暖、幸福,融入真情之中,用心去体验,感受真情给人们带来的温暖,带来的快乐……人间有了真情的存在,有了爱的存在才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如此美好,才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是温暖,什么是幸福。爱的力量是伟大的。二是要促使学生用心研读课文,透过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外貌等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来学习这种叙事性文章的写作方法,学习作者观察生活的细致,感受真情的无处不在。为了让学生通过字里行间去感受“人间真情”这一主旋律,我特制定了这样的第二课时教学目标:①理解课文主要内容。②通过重点词句感受人间真情,体会秀子对残疾人的关爱。③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真正地用心去感悟“爱心”。
课堂教学中,我从回顾课文主要内容入手,因上一课时和这一课时在时间上有一定距离,如果上课就说,对四年级学生来说可能有一定难度。所以,上课伊始,给孩子们4—5分钟的读文时间,迅速浏览,回想主要内容。使文章在学生的头脑中有一个再现。在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读出自己印象最深之处。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明线,即售票员秀子的活动;一条是暗线,即盲人的变化。课上,我紧紧抓住秀子的活动这条明线,从秀子见到一车盲人吃了一惊,决定打破沉闷的气氛,做一回特别向导。有了想法,便付诸行动,根据盲人耳朵特灵的优势,秀子从描述声音入手,让车厢内响起一阵低微的笑声,看到盲人的反应,秀子兴奋起来,导游的劲头更足。为盲人服务的劲头更足了。双目失明的乘客们在秀子的导引下,全身心地感受着湛蓝的天空流淌的小河,明媚的春光,感受着春游的快乐。在学生边朗读边感悟到这里时,我又适时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盲人仿佛看到了什么?车厢内兴高彩烈喜气洋洋的气氛如何?这样很自然地拓展了学生的想象空间。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到此时感觉郊游目的已达到,但车厢内的气氛还在发生着变化,秀子唱起了动听的歌,我进一步挖掘歌词的内涵——春的赞歌,进一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紧接着车厢内的气氛发展到高潮,整个车厢变成了一支合唱队,还有人在悄悄地擦着眼泪,学生们异口同声,这是感动的泪水,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对人间真情的感悟水到渠成。最后,我又抓住“花香弥漫”这个感悟点,让孩子们体会到车厢内弥漫的不只是花香,是秀子和驾驶员的爱心。随着花香充满整个车厢,流淌在每个人的心田。
课文理解感悟到这里,可以说基本结束。我又返回到课题,提了这样一个问题:现在你对题目的“赏花”有没有更新的理解?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们明白了赏花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观赏,而是用心去体会,感觉大自然,感受春天,感受人们之间的友情与关爱。
这一单元的文化主题是人间真情。《炊烟》,《赏花》两课所讲述的都是素不相识的人之间的关爱,在我们生活的大家庭中,素不相识的人尚且如此,我们对自己周围的人,身边的人是不是更应该奉献自己的一份爱心呢?毋庸置疑,学生的思想境界肯定会有所提升。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