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辉剑
每周四的第五、六两节课是我们的语文学科教研组活动时间。这次教研活动安排的是一位六年级老师上教研课,主题是在讨论制定教研组计划时一位教龄才四年的青年教师提出的“把握教材思路回归语文本体”。执教老师是一位已有八年小学语文教龄的学校骨干教师,执教的课是浙教版十二册的《花潮》。教研组的每一位成员还达成了一致的意见,这次活动要采用“同课异构”的形式来开展,希望主管学校语文学科的我带头来实施,我也欣然答应了。
课堂上,该教师以自己去年暑假的昆明游为话题导入课文,一下子就抓住了听课学生和老师的心。接着,在结合课文语境的基础上初步解决了一些对学生来说有点难度的字、词、句。然后就直奔中心,紧紧抓住课文第四小节描写“花潮”的段落展开教学。
在这一重点段落地落实上,执教老师依托教材中的语言让学生去发现,依托各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去感悟,依托学生的表现、反馈去做恰如其分地点拨、指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在课堂进行中表现得很好。
如“每棵树都在微风中炫耀着自己的鼎盛时代,每一朵花都在枝头上显示着自己的喜悦。”句子教学。当学生读了这个句子进行了简单地交流后,她首先用“假如你是其中的一棵树或一朵花你会……”引导学生展开想像;当学生谈得入情后,马上激情插入“一朵花如此,不计其数的花会是怎样的画面呢?”从学生的表情来看,他们的思绪一下子就飞扬了……;接着,她又适时出示画面使课堂进入一个小高潮;最后又让学生通过朗读来升华。
又如“有风,花在动;无风花也潮水一般在动……”句群的教学。老师先引导:“‘无风,花也潮水一般在动。’你怎么理解呢,这究竟是怎样的花潮呢?”学生通过“翻腾”、“多少波浪”等词语体会到了花潮的“汹涌”、气势磅礴、壮观等;接着老师又很自然地接上:“是啊,这一望无际的花,这此起彼伏的花潮,不正是作者联想到的海浪在大海上翻腾吗?”
再如“分辨作者的见闻和联想”这一单元重点训练项目的落实。老师在教学时让学生动笔用不同的符号标出后进行交流,然后重点放在联想的句子,并让学生找出通常引出联想的句子的词,真可谓是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目标达成水到渠成。
再加上执教者自若的教态、优美的语言,这节课简直可以说是给了听课者以享受
课后教研组进行集中评议,大家都给予了这节课很高的评价,但也提出了些许建议和困惑。老教导主任非常婉转又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教材处理上的问题——忽视了全文的感知,单抓重点段落显得单薄;一位有着近20年教龄、经验丰富的老师指出,这节课太追求课的“好看”,在语言训练上不够实在;一位县教坛新秀获得者感觉到这个教材的处理还是比较难的。其他老师还指出了课堂中出现的零零碎碎的问题。
接下一周的教研活动时间该由我进行开课了。我在第一位老师课的基础上,可以综合组员们的评议进行备课,这是我比第一位老师客观上存在的优势,从备课角度来说我的负担相对轻了。
备课时我主要思考了两个问题,其一是“学生这时最需要学到的是什么?”其二是“如何抓住重点突破之?”思考第一个问题是基于让自己的课实在一点,有实效。思考第二个问题主要考虑到我们老师平时的课堂存在的一个通病,这就是平均使用力量的现象。有道是“面面俱到反而一面都不到”,说“一面都不到”可能有些绝对,但一点都没突破,这绝不危言耸听。“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我想在学生实际获得的角度加以重点落实,这也是我一贯追求的课堂教学的一个理念。于是我就重点抓如下几个方面进行精心设计:
一、拎情感主线整体感知。我的教学设计先考虑了第一节课评议中存在的问题,我们的老教导主任提出的“忽视了全文的感知,单抓重点段落显得单薄”的观点,我觉得非常有道理。于是,在整体感知阶段,我就让学生默读全文找出游人看花潮情感变化的词句,重点抓住“既依依不舍,又满怀向往”、“……好;……也好;……更好”、“一口气攀到”、“议论纷纷”这几个词句。这样学生从整体上就对游人观花潮的情感就有了一个整体地感知,从侧面也可以感受到花潮的美,设置一个悬念以激发阅读重点段落的兴趣。
二、抓典型语例进行训练。“公园在山上。有亭,有台,有池,有榭,有花,有树,有鸟,有兽。”这是该教材的第二小节。这小节的第二句话中的两个字之间都运用了逗号,在学生的直觉上认为应该用顿号,在作文中他们往往也用错,我认为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训练。于是我就在初读前设计了一个训练,让学生通过修改使逗号变成顿号进行感知。然后利用第四小节中的句子——“这时候,苍松啊,翠柏啊,碧梧啊,修竹啊,都挽不住游人。”进行练习巩固。
三、以独特语言感知方法。教材中的独特语言是我们指导学生进行语言学习的好材料。教材中写花在动的语言是这样的:“有风花在动;无风,花也潮水一般地动……”按一般的规律,下面的描写应该是有风花是怎么动,无风花又怎么会动。可教材中的此句后面只是具体描写了无风时花的动,这是非常规的、独特的语言现象。细究可知,有风花在动是每个人都知道的,而无风花会动是没有人感知到过的,所以作者这样描写是有其巧妙之处的。对这几个句子的教学设计我是先让学生在熟读后引导发现这一非常规现象;接着就引导学生明白有风花会动谁都明白,而无风花动就需要向读者具体地描述;然后让学生再读这些句子来感受作者的高明,从而使他们明白“对那些人们熟知的事物的描写要简略或干脆省略”的道理。
四、用“直奔主题”落实单元训练。至于单元重点训练项目——“分辨作者的见闻和联想”,我打算在指导学生精读这一环节中,第一步先直接告诉学生“作者看到的和听到的我们早就能分辨出来了,下面我们要细细读第四小节画出作者想到的句子。”第二步就是反馈交流,把学生画出的句子用“仿佛……”这样的形式在黑板上列出;第三步是综合得出规律,让学生观察板书明白“文章中由事物引起的联想,常常用‘好像’、‘仿佛’一类词语引出。”
课上得非常顺利,基本上达到了我设计的意图。在教研组里讨论时我听到了很多“赞美”的话,当然还是有一些异议,概括如下:
语文味比较浓,一些环节设计很有实效,如标点符号的训练、写作方法的感知和单元重点训练项目的落实,这些方面比第一节课体现得更明显。在对精彩语句如“每棵树都在微风中炫耀着自己的鼎盛时代,每一朵花都在枝头上显示着自己的喜悦。”等的品读、感悟上有但不够、不深,还不如前面一节课。
我自己的感觉也是这样的,觉得大家是说到点子上了。其实我也一直在思考,觉得自己的课中太关注学生的语言学习,对内容层面地解决相对来说有点忽视,聊且以“鱼和熊掌不能兼得”来自慰。最后大家提炼出了这样几个问题留下来待下一阶段思考、实践、解决:1、大家一致认为语言学习要比内容上的感悟重要,但不放心对内容感悟深度上的忽视。2、明知可以走“中间路线”,既重视语言学习又能在内容上使学生能有深、透地理解,使两者相得益彰,但如何在有限的一节课分钟内做到。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