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积累·运用三》问题探讨 “每一食”“每一衣”怎么读

新学网 > 语文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 积累·运用三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 积累·运用三教学反思

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积累·运用三”的读读背背中有这样一段文言文:“每一食,便念稼穑之艰难;每一衣,则思纺织之辛苦。”其意思是:“每一次吃饭,就会想起(农民)生产粮食的艰难;每一次穿衣,就想到(织女)纺纱织布的辛苦。”这里的“食”“衣”的读音,我与一些同事的看法有争议。他们认为应读shí和yī,而我认为:在文言文中,“食”和“衣”作动词用时应读sì和yì。不知我的看法是否正确,望令怡老师解惑。

广西桂林市平乐县源头镇金华小学 冯大寒

按传统的观点,文言文中的异读有三类字:古音异读、通假异读和破音异读。“食”“衣”读成sì、yì属于破音异读。

所谓破音异读,是指用改变字(词)的通常读音来表示不同词性或意义的一种读法。例如:“乘”,通常作动词用,指“乘坐(车、船等)”读作chéng;但作量词用时,相当于“辆”,指四匹马拉的兵车,因此破读为shèng;又如:“遗”,通常指“遗失、遗留、遗漏”,读作yí;但作“赠送”讲时,就要破读为wèi(尽管它仍是动词)。这种破音异读,实际上属于一词多类或一词多义的现象。还有一种破音异读是,有的词在今天所表现的词性和意义,在文言文中却是另一种词性及意义,因此需要破读。例如“王”,现在作名词用时表示“君主(首领)”,读作wáng;但作动词时表示“称王”,就要破读为wàng(如“沛公欲王关中”)。这可谓是地道的破音异读。文言文中“食”读成sì,“衣”读成yì,就属于此类破音异读。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仍是这样要求的。

不过,也有不少人主张:古汉语中的“食”“衣”作动词用时仍可读“shí”和“yī”,如“食而不知其味”(《礼记·大学》)、不耕而食,不织而衣”(《庄子·盗砳》)。成语有“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衣锦还乡”等(《现代汉语成语规范词典》特地指出:“衣”现在不读“yì”)。小语教材中没有给“食”“衣”注音为“sì和“yì”,看来是在小学阶段不必要求学生掌握文言文的破音异读。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