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不不”施努策尔》是德国作家沃尔夫的一篇童话。初读课文,我便被吸引住了,虽然有许多疑问,但小兔子施努策尔的倔强、难管教仿佛就是班中的秋林、星泽,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形象,虽不像童话中的白雪主、灰姑娘那样完美,却闪现出震撼人心的魅力。
文章共有39个自然段,其中重点段是3、4、21-32自然段,其中21-32为高潮部分,重点分析,揣摩心理,理解内涵。
文章开篇交代了这是一只非常罕见的小兔子,“罕见”就是少见。首先从外形上交代了它的与众不同,白毛上有几道褐色的斑纹。接着就概括出“小不不”施努策尔名字的由来,要是他的游戏伙伴拼命强迫他做什么事情,或者老兔子用惩罚来威胁他,他就说“我才不管这一套!”要是有人喊他:“施努策尔,你不去干这个就去干那个!”他总是不假思索地用这个词说“不!”要是有人向他问起关黑房子的事:“下一次该听话了吧?”他马上回答说“不!”从这些句子中我们都能体会到施努策尔的倔强与难管教。面对种种压力他还是不屈服,更能看出他是一个名副其实难管教的兔子,骨子里透着叛逆,在吃凉拌菜时,父亲要求他怎么做就怎么吃,可他用沉默来对抗,面对父亲的惩罚,他竟用后腿来还击,使全部凉拌菜都飞到父亲的脸上。
对于一个残疾的父亲,即便做得再不好,作为子女也不能做如此还击,我们可以看出施努策尔既没有礼貌又不孝顺,是一个难管教的孩子。正因为他的难管教,母亲才想出对付他的办法,把话反着说,所谓的负负得正,却差点使“小不不”送了命,其实这只是文章表面所表达的然而我们在他决定去接母亲的思想斗争中,体现了他对母亲的关爱和勇敢,“天黑了,施努策尔越来越不安静,蹲在那几乎什么也不吃,默默的把饭菜收拾好”,平时母亲让他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他都不会去做,可当母亲不在家的时候,他却能主动把一切做得很好,说明他不想让母亲担忧,他跳出洞外观察,足以体现他对母亲的牵挂。“不,我不去!”他自言自语地说,“为什么她偏要选这个有狼出没的月圆夜走呢?管他这么多!”可以看出他还是十分担心母亲的安危。他溜回洞去,可连一分钟也不能平静,他一再被外面的狼嗥声惊起,一种为妈妈的安全担心的恐惧攫住了他的心,他再次溜出洞外。“溜”,从这个字中我们体会到他既不想让父亲知道自己对母亲的担心,不让父亲了解他的内心,也不想打扰父亲休息,表现出他内心深处对父母的爱。课文中“月亮那只玉色的大圆盘,已经高高的挂在天空,到处是一片神秘的银色的月光,仿佛白天一样明亮,有一只狼叫个不停。”这段环境描写渲染出那个夜晚的神秘和恐怖,特别是听到狼的嗥叫声,他更是担忧,狼仿佛就在妈妈回家的必经之路上等待着她。于是他内心做着激烈的斗争,他回想着妈妈对他说的话:“施努策尔,来接我!”按照惯例他说:“不!我不干!不可能!”可他却不能置母亲的安危于不顾,母亲也不会让自己的儿子去冒生命的危险的,可无论怎么想,他都不能不去接母亲,于是他冒着被狼吃掉的危险,三步并两步跳上了大沙堆。此时我们看到了一只勇敢而又可爱的兔子,他身上折射出的光彩让我们折服。可此时,危险已经逼近他,无论他怎么跑也无法逃脱狼的追捕。施努策尔呼哧呼哧地、惊慌失措地望着那张哈着白气的大嘴巴。嘴里的白色大牙齿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像一把钢锯。他前面那个黑家伙的眼睛,像两颗巨大的红星放射出光芒。面对这庞然大物,施努策尔感到了恐惧,可面对生死的时候,面对狼的嗥叫,他理解为另一种声音,与狼进行了对话,(我理解实际是与狼的一种较量),对话中他虽然不了解狼为什么要这样问他,可他还是回答了狼的问话,还补充说“管他这么多”。足以看出他的勇敢。他不明白狼为什么没有吃他,对于这个问题,我也感到很困惑,这只狼开始的时候就比较友好,用它的大爪子抚摸他的毛皮,说了一些稀奇古怪的话“好一个白色的小毛皮!好一个小筋斗!好一滴月亮的口水!”“你大概认识小兔子普策尔吧?”然后狼小心翼翼地抚摸施努策尔的毛皮,打听他到哪里去,然后把到姑姑家。这只狼与普策尔之间发生了哪些不为人知的事,这也恰恰激发了我们的无限遐想。我猜测可能在曾经逝去的日子,狼与普策尔曾经依恋过,曾经相互关爱过,虽然现实生活中狼和兔子之间不可能有“朋友之情”,但他们之间一定发生过刻骨铭心的回忆,狼称普策尔为“月亮的口水”……
在与小兔子施努策尔的亲密接触中,引发了我深深的思考:在现在的独生子女中,像“小不不”这样倔强、任性的孩子已不在少数。我们常说因材施教,而对于像文中的“小不不”施努策尔这样的学生,我们又该如何去教育呢?这就要对他的性格形成进行再细读。“小不不”是个自尊心极强的孩子。
1、小伙伴拼命强迫他做什么事情,或者老兔子用惩罚来威胁他时,他便说“我才不管这一套”
2、要是有人喊他:“施努策尔,你不干这个就得干那个!”
从这里我们看出大家都以命令的口气对他说话,使他感到被强迫,没有自主,不受尊重。所以说“不”,而家长又没有进行及时引导,却用惩罚的办法:把他的晚饲料减少一半,或关进黑房子,使这一缺点不断的被强化,久而久之养成了习惯。这大概就是我们常说的逆反吧!实际是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了伤害,使他感到不受尊重,不被理解,其实他们内心是善良的,充满阳光的。如妈妈央求他:“到外头去拔点嫩草尖儿回来做晚饭的凉拌菜,好吗?”面对妈妈的央求,他虽没立即说“不”,但到第二天晚上他才愿意去拔嫩草尖,为的是让妈妈高兴高兴,当他知道妈妈早已自己拔回来(嫩草尖),为此他伤心,同样,他也为伤了父亲的心而难过。可以看出他不想伤害父母,他爱他们,特别是他的妈妈,他有时可能是从自身去想,忽略了父母的感受,可当我们看到“小不不”要去接妈妈的时激烈而矛盾的心理斗争,最终他还是跳出了自己的影子,冒着生命危险去接妈妈,他的勇敢使我们震撼,而这种勇敢源于他对妈妈深深的爱。对于像“小不不”这样的孩子,就要求我们教师放下架子,更应做到平等中的首席,尊重他们,爱他们。
思考了整篇课文的内涵,我们应该从发展的角度考虑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续写故事。由于每个人的理解、阅历不同,所迸发的灵感也不同,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多元出发,作为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写作热情,积极鼓励与指导,从我们个人角度理解写《施努策尔与狼》、《施努策尔的成长》……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