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塘中心小学 金海萍
《不合群的小蝌蚪》是一篇常识性课文,以儿童的口吻叙述了两位同学在春游时,奇怪地发现了一只不合群的小蝌蚪,他们通过仔细观察,虚心求教老师才解开了心中的疑问。文章线条比较清晰,语言富有童趣,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仔细观察,虚心求教习惯的好材料。在教学参考上这篇课文上要求上两个教时,那我根据教材内容和本班实际,安排了三个课时。整篇文章抓住两个大问题展开教学:1、从哪儿看出小蝌蚪不合群?2、小蝌蚪为什么不合群?具体安排是,第一课时进行课文生字词语的教学,并重点解决第一个问题,第二课时解决第二个问题,第三课时巩固并完成作业。教学第一课时我制定了三个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几个多音字。2、从语言文字中体会小蝌蚪的“不合群”。3、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养成热爱自然,热爱动物的情操。
在本课教学设计时,本着“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一新的教学理念,课堂上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还给学生语言实践的权力。
一、在自主阅读中体会小蝌蚪的不合群。
新课程标准指出“把多元感悟的空间还给学生,从而实现学生的多元成功,让学生在读中了解、读中想象、读中探究,从而使学生的体验与创新能力得到落实。”因此,在解决问题“从哪儿看出小蝌蚪不合群?”
时,我先让学生去自己读第一、二自然段,找出描写小蝌蚪不合群的句子。因为这三个句子比较明显,所以在读了几遍后大部分学生能较容易找到。然后我出示这三个句子,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细细品味,从几个关键字词中去读懂
“不合群”。三个句子中提供了相当好的语言环境,比如:孤零零、闹别扭、钻、仍旧、单独、自个儿等,通过朗读感悟,学生不仅能读懂这些字词的意思,体会这些字词在语境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性,而且能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个性飞扬。
二、在语境中学习、积累、运用语言。
阅读教学既要重视语言的理解,也要重视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如:不合群的小蝌蚪( )地游。学生在发现“孤零零”的同时还可以在第二自然段中找到“孤独、单独、自个儿”这些意思差不多的词语。那么在让学生体会汉语的丰富性,明白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的同时,我设计了一个选词填空练习,让学生在积累的基础上学会运用。
三、在“演演、想想、说说”中融进对生命的情感。
长期以来,语文课偏重教师的讲解、提问和分析,学生的全部语言活动是“君子动口不动手”。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活动虽得以加强,但要让“实践活动”真正成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法,还必须丰富语文实践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真正“动”起来。如:研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体会小蝌蚪不合群时,课文中的永明找来一根细树枝小心地拨蝌蚪,字数虽少,但含义深刻。为什么小心地拨?是因为怕伤害到小蝌蚪。为培养学生热爱动物、热爱生命的可贵品质,我请学生学着永明他们的样演一演。在这个教学环节时,我因为没有考虑周全,只是想让学生模仿着演一演“小心拨”,体会作者对小蝌蚪这一弱小生命的爱护,所以只准备了一根细木棒和一根粗木棒,还有一块橡皮代替小蝌蚪。在请第一位学生上台表演时,那个小女孩挑了细木棒,却突然说:“应该还有一群蝌蚪。”那是我事先没有考虑的,对这个课堂上突然生成的现象,我知道不能就这样草率过场,我应该尊重学生,而且学生提出的问题非常有道理。所以我马上表示歉意,并满足了学生提出的要求。这个小女孩非常高兴,表演地也很认真,一边表演还一边解释为什么选“细木棒”,为什么要“小心”。然后再读这个句子,学生就会很自然地把情感融人进去,达到很好的朗读效果。
当然,往往设想是非常完美的,但实际操作却总是会有太多不如意的地方,比如因为放得过开,照顾的面相对就比较狭窄,后面学生就照顾不全等,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取长补短。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