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秀峰
师:默读文章看看这是一个怎样的儿子?一棵怎样的树?一定要注意细节。发现一个细节了吗?
生:一拐一拐。
师:你一共发现了几次?
生:六次。
师:请标上序号,透过“一拐一拐”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儿子?注意按顺序说。
生:从第二自然段我看到了一个可怜的孩子。(指导读)
师:一出生代表什么?你还读出什么?
生:从第四、五自然段我看到了一个很执着的孩子。
师:你从哪里看出孩子很执着。
生:“抢着”“硬是”
师:“硬是”换成“还是”可以吗?
生:不可以
师:多么倔强的孩子呀!课文叙述很简短,我们来想象一下。
当孩子挖坑的时候,他碰到了一块石头,他怎样做?想想他的动作,注意细节。
生:他看到很大的一块石头,他双膝跪到地上,把石头搬出来。
师:你还看到什么?
生:他用铁锹使劲撬。
师:当细细的小手磨出血泡时,你看到他的神态了吗?
生:他的眉头稍皱了一下。
师:看到了眉头紧锁,你还看到了什么?
生:他倒吸了口冷气,不顾血泡,开心地笑了。
师:当母亲看到这些劝他的儿子,他会说什么?
生:“不,妈妈。”
师:你还听到他说什么?
生:妈妈我肯定会挖出来的。
师:孩子的妈妈听到了孩子的决心,此时此刻孩子在想什么?
生:只要再坚持一点,我就能成功。
师:读到这里,你感到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生:执着
师:那让我们用敬佩的语气来读。我们一起读读。
(生齐读)
师:还有哪里看到了他的执着?
生:第十段,还可以看出他的乐观。
生:我从“明丽灿烂的笑容”看出的。
师:“明丽灿烂”是什么意思?什么样的人才会有“明丽灿烂的笑容”?
生:健康、乐观。
师:一个幸福的孩子“明丽灿烂”,一个“一拐一拐的孩子有了明丽灿烂的目光”想象一下,孩子上学得到的都是同情帮助吗?他可能会遇到什么?
生:嘲笑。
生:贬低。
师:还可以出现什么?当上体育课时、大扫除时?
生:自卑。
师:当他遇到困难时,他会想写什么?
生:鼓励自己。
师:还可能想些什么?
生:想母亲。
生:想小树。
师:他栽种的仅仅是树吗?
生:是希望。
师:读到这里你对孩子是不是充满了钦佩?我们来读读。
(生读课文)
师:我们看到了一个执着、乐观的孩子,还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生:不抛弃,不放弃的孩子。
师:还是怎样的孩子?
生:还是一个不忘本的孩子。
师:还读出是个怎样的孩子?
生:他还是个孝顺的孩子,我从15自然段看出的。
师:同样是一拐一拐,我们读出的情感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同一个细节,为什么我们读出的情感是不一样的?
生:因为在不同的立场,不同的语言环境。
师:我们一定要关注细节,同样的细节,语言环境不同,读出的情感也不同。
听课感悟:
首先,王芳老师的课是一堂扎实的课。扎实在教学整体感知环节的层层深入。从不同方面提到对文章的把握。扎实在教学过程展开的有序。新课程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十分重视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在参与过程中加深体验,陶冶情感,掌握知识。因此,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备课时突出学生学习过程的预设安排,遵循循序性、逻辑性、参与性和情境性等原则。所以在整个过程中我们感受到的不是以老师为主体,而是顺势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学生品味得仔细、参与得主动、学习得开心。
其次,扎实在学生学习细节的关注。细节决定成败,这是当今社会崇尚的一个新理念。在教学的过程中,一些细节既能反映教师的教学理念,也能反映教师的能力和内涵,更能影响学生学习的效率。王老师在教学中注意关注细节、放大细节。例如:在王芳老师的课中有两次让学生展开想象,一是让学生想象挖树坑时的情景,这个细节的处理老师没有仅仅停留在学生知道的内容,同时进行着想象与习作的训练,王老师让学生从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方面去展开合理的想象,赋予了这个细节更多内涵。还有在学生说话时,老师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的要求细致而严格,在不经意中指导学生把话说得更具体、形象和生动。
听王老师的课,感觉很轻松,若说是一种享受,可能有夸张、恭维之嫌疑,但平心而论,听她的课,你不会感到乏味,不会觉得40分钟是那么漫长,你也无暇去“开小差”,你就如她的学生一般,被她牵引着,当你余兴未尽时,一堂课却结束了。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