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文本】
“人类的朋友”?应该是自然界中的动物吧!刚一看课题,我的头脑中立刻有了这样一个答案。到底是不是呢?赶快读读文章吧。
读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刚到美国,出了机场,我就闻到了空气中有花和草的香味。”噢,作者写的应该是在美国的所见所闻所感。出了机场,就闻到了空气中有花和草的香味,这不由得使我对美国的一草一木产生了兴趣。
接下来品读文章的第二自然段,美国的环境绿化,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不论是飙车所过的路旁,还是我们住处的周围,到处都是片片翠绿的树林和草地。”难怪出了机场,我就闻到了花和草的香味,原来美国人在环境绿化方面做得这么好。据说,美国人曾搞过普遍的造林植草活动,空闲地都被绿化。正是因为美国人的环保意识高,所以即使当“我们遇到6级风时,也不见什么灰尘,室内的什物,就是几个月不擦,仍然是窗明几净。就连公路两边的树和草上面,也不见什么灰尘,真可谓青翠欲滴。”当读文章至此的时候,我被美国的环境深深地吸引了。“窗明几净”“青翠欲滴”该是多么美丽、怡人的画面啊!“不过使我更感兴趣的是,那些与人和谐相处的动物。”这一过渡句,又吸引着我迫不及待地想了解那些与人类和谐相处的朋友———动物。
文章的第3至第5自然段,为我们展现了作者在美国亲身经历的多幅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画面。而这也正是文章的重点部分,给我留下了很深刻地印象。
画面一:“在我们的住处,鸟鸣声不绝于耳。”可见鸟儿之多。“早晨,随着天色渐亮,不同的鸟先后婉转歌唱。房前的一棵树上,挂着两个漂亮的小鸟房子,那里有鸟食和水。只见各种鸟儿从远处飞来,自由地进进出出,啄食饮水,打闹嬉戏。”啊,这些鸟儿们好幸福,有人类为它们送鸟食和水,它们在这里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地生活着。人类把鸟儿当做自己的朋友,而鸟儿也把人类当作自己的朋友、亲人。“其中,许多鸟都是我从未见过的,有的小的像只大蝴蝶,有的红的像火,有的戴着花冠,有的托着长尾……”一连四个“有的”的排比句式,不但让我领略了这些从未见过的鸟儿的美丽,一个省略号,也让我实实在在地见识了鸟儿种类的繁多。“令人不能不赞叹大自然的神奇。”“不能不”,否定之否定表示肯定,“令人赞叹大自然的神奇”。用上“不能不”就更增强了作者赞叹大自然神奇的语气。是啊,大自然是万物赖以生存的环境,是它谛造了万物,而我们又怎能不赞叹大自然的神奇呢?
画面二:“草地上兔子追逐,树森里松鼠吵架,都是司空见惯的事。浣熊是过去我没见到过的,但在这里它却经常在夜间来吃猫食。我们打开门灯时,它不经意地回头看看我们,然后大摇大摆地离去。有一天早上,我正在练气功,看到前面树林中一只鹿在那儿悠闲地吃树叶,它发现我时只是抬头看了看,照吃不误。鹿是我最喜爱的动物,我赶快用摄像机把它拍了下来,然而美国人却已见怪不怪。后来在别处的树林里,我又多次见到过鹿,有的还是三两为伴。”“司空见惯”“见怪不怪”联系上下文理解就是象:兔子追逐,松鼠吵架,鹿儿三两为伴,都是很常见的事了,已经不觉得稀奇了。“经常,不经意,大摇大摆,悠闲”这几个词语写出了浣熊和鹿的可爱,同时也从侧面告诉读者,即使动物会经常光顾他们的家里,那里的人们也不会伤害它们。这也进一步证实了人类和动物相处的是多么和谐,要不它们怎么会见了人类还“大摇大摆,悠闲自得”呢?而“令人新奇的还远不止于此。”第五自然段的一句话又引领着我看到了更新奇的画面。
画面三:当我们去公园拍照时,看到一群野鸭在水上浮游。在尼亚加拉大瀑布的栏杆上,一只松鼠竟站在上面张望来往的行人。我伸过手去,它便将头探过来,非常可爱。动物能和人这样近距离的接触,而且是那样的随意,怎不让人感到新奇呢?最令我难忘的是,在华盛顿林肯纪念塔大水池的水面上,有几百只大雁在游玩。后来在纳什维尔布,再次看到几百只大雁和天鹅聚集在一个不大的水泊上,当我们过去时,其中一些伸长脖子嗄嗄地叫着向我们奔来,迎接我们。看来这些大雁和天鹅真的把我看成了它们的朋友。我欣喜地用食物喂它们,它们有的竟直接从我的手中把食物啄去。这还不算,当试它们的胆量和友善时,我是“用拇指和食指夹着一粒花生米递过去”,难度增加了,谁知“一只大雁竟然轻易地用那宽大的嘴把花生米啄去,却一丝也未碰到我的手指。”通过作者喂大雁的动作描写以及“轻易,一丝”两个词语,我们不难体会像“我”这样喂大雁的人太多了,这里几乎人人爱动物,动物对每个人也都是那么友好,那么信任。接下来,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拿着一个大面包来喂大雁,大雁把她团团围住,大雁是小女孩的宠物,小女孩也成了大雁的宠物,这也就不足为怪了。可下面发生的一幕绝对是让我们读者震惊的:“大雁吃饱了,自由自在地向对面的一片草地走去。它们过马路时,竟像飞行时那样,一个挨一个,排成单行。汽车过来了,它们毫不理会,仍然摇摆着身子向前走,直到最后一个走过去,车才开走。它们似乎知道,车肯定会给它们让路的。”读到此,你是否也被大雁的“自由自在,毫不理会”所折服。其实我更为那些车主的自觉保护动物的意识所折服,太让人感动了,仿佛只能发生在电视剧里的情节,却真真实实地发生在这个世界上,我们不得不佩服美国人这种保护自然,保护动物的意识。
以上的三幅画面,其实只是作者住在美国的几个月里所见所闻的几个缩影。从文章的第6自然段我们知道了美国没有人在家中养鸟和兔子之类的野生动物。那种把大自然中的野生动物抓回来据为己有,供自己玩赏的做法,已被人们所拋弃。作者在文章的最后写出了自己的认识:生态保护并不是为了使大自然成为大的鸟笼和兽笼,供人玩乐,而是由于人类的认识,跃升到了新的高度:大自然是人类生存的环境,也是所有生物的栖息之所;动物和人类共同生活在一个星球上,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人类也是动物的朋友。”
读完全文,感到课文语言生动、感人,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作者想要表达的爱自然、爱动物就是爱人类自己的朋友的真情。文章的前两个自然段介绍美国的环境绿化,其实就是在为下文做铺垫。正是因为有了适宜动物生存的美好环境,才会为那么多的鸟兽来这里栖息、过活创造条件。但仅有这些还不够,引用文中第6自然段中的一句话:“大自然是人类生存的环境,也是所有生物的栖息之所;动物和人类共同生活在一个星球上,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人类是动物的朋友。”当人类和动物成为真正的朋友的时候,没有乱砍乱伐,没有肆意捕杀,有的是到处鸟语花香,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画卷。只要我们每个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保护地球,保护大自然,保护动物植物,相信文中那一幅幅动人的画面,绝不仅仅出现在美国,它将遍及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那时我们的家园一定会更美好。
【走进作者】
作者陶同用记叙文的形式,向我们大家介绍了自己在美国期间,亲身体会到的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乐趣,以及对生态保护的认识。文章写得形象、生动、感人,一幅幅人爱动物,动物爱人的画面不断展现在读者眼前,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人类的朋友——动物的喜爱之情。
【走进教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联系课文内容理解“窗明几净、不绝于耳、司空见惯”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感情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人类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从现在起树立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动物的意识,要与动物和谐相处。
教学建议:
本文内容浅显易懂,上课伊始,可以先让同学们回忆《老人和鸟》一文,想一想文章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再次感受老人与鸟之间的那份浓浓的爱。接着老师板书课题《人类的朋友》,让同学们猜一猜:人类的朋友会是谁呢?然后让同学们带着这一问题初读课文,答案很容易就出来了。在此基础上,可安排学生再次读课文,围绕“文中哪里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写一写你的感受”来展开全文的学习。
学生有可能对文章1—2自然段印象深刻,教师可引导学生认真读课文,找出描写美国环境优美的重点词句。如“窗明几净,青翠欲滴,空气中有花和草的香味”等。同时可以让学生对比我们这里的空气质量,环境污染等谈一谈自身的感受。
文章的3—5自然段是本文的重点,相信多数学生会对这里“描写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部分印象最深刻。教师在学生说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那些动物与人相处时的重点词句加以理解。如“不绝于耳,婉转歌唱,啄食饮水,打闹嬉戏,大摇大摆,悠闲,照吃不误,三两为伴,伸长脖子,迎接我们,自由自在,毫不理会”等。除此之外,文中的那些描写人们面对动物时所表现出来的爱心的词句,如“为鸟儿们送鸟食和水,马路上车给一群大雁让路,见到松鼠吵架,兔子追逐都是司空见惯的事”等。更会让同学们受感动。这里可以引导学生对比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某些人对待动物的表现,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同学们也可能对第6自然段印象深刻,“在美国,没有人在家中养鸟或兔子之类的野生动物。而在我们这里,经常会看到有人在家里养鸟,养兔子等野生动物,那么针对这些可以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作业:针对文章最后作者的认识,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写一份“保护自然,保护动物”的倡议书。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