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可爱的小蜜蜂》教学札记 细节处的讲究——《可爱的小蜜蜂》教后记

新学网 > 语文 > 浙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 > 可爱的小蜜蜂 > 可爱的小蜜蜂备课

“我觉得文章作者写错了,蜜蜂酿蜜是本能,又不知道自己在为人类酿蜜,只是人类在利用它而已,不能说蜜蜂“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人类在酿蜜”,所以我觉得作者写错了。”在一段话分两句出示,让学生就句子提问时,一个学生“发话”了。质疑如同一根敏感的触角,直接伸向了文章的纵深层次——文中蜜蜂的动物特点和人性化品质,作者以物喻人的写法。

而起疑的源头便是“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一句。

这是文中的重点句,也是难点句,设计中我只是从如何理解“酿造生活”以及“为人类酿造生活”这一正统的学习角度去思考,学生的思维习惯、理解角度和价值取向会让他们产生哪些问题或看法并没有作那么多滴水不漏的准备,当学生提出这一直奔主题的疑问时,我脑子里绕了个千回百转,还是作为保留意见处理了,并没有做顺势引导。

我想,这热包子得一口一口吃,大问题也应从小问题着手,于是继续照预设让学生就句子提问。可是,此时,课堂却开始冷场了,看着“多么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啊!”这段话,我不断地向学生问着“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你想问什么”,学生却好象一直沉浸在什么其它的思考中,课堂气氛处在胶着的状态,最后,终于陆续有零星几个同学问出了预设的那几问,可是似乎并没有激起大家的探究兴趣,以至于后半段学生的学习状态似乎始终是游离的,课也就在那么一种游离中结束了。

的确,回头想,如果把那位孩子颠覆性的结论这一块大石头投进这个课堂湖中,一定会激起大家议论的千层浪,那么是否选择孩子的观点加以顺势引导才是最佳处理呢?是否我的保留处理是很不可取的呢?

细细一想,我发现,学生的游离,课堂的胶着,其实并不是从那个时候才开始的。如果学习过程中能讲究许多的细节的处理,课堂也许就是另一番景象了。细节处是有大讲究的。

1、讲究默契的配合

设计——

“你能听写出这些词语吗”一环节:先听写,后屏幕出示词,以便校对。

学生反应——

主持的同学一念出题目,没有出现纷纷举手抢着上来黑板前听写的情景,因为他们不知道会出现些什么词,都迟疑着。

调整——

完全可以大屏幕出示要听写的词,让学生快速过目一遍后再听写。

“请你正确、流利地读出句子”一环节同样应该和主持同学念题目同步大屏幕出示句子,再行抢答。

分析——

初读课文后的小小抢答赛,为了反馈检查学生对词句的掌握情况,同时调动气氛,照我的经验学生的积极性应该会很快激发。可错了,学生是没有经验的,而且没有任何铺垫进行,他们并不知道如何操作,此时如果适时调整方法,照顾到学生的需求,配合学生作些细节变动,许多弯路就不用绕了。

2、讲究自然的衔接

设计——

“多么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啊!”

看了这段话你想问什么?

学生反应——

我觉得文章作者写错了。蜜蜂酿蜜是本能,又不知道自己在为人类酿蜜,只是人类在利用它而已,不能说蜜蜂“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人类在酿蜜”,所以我觉得作者写错了。

调整——

先宕开一句,“课文题目是写蜜蜂的,为什么后面还要写人,赞美劳动的农民呢?”

据资料表明,能酿蜜的不止蜜蜂一种昆虫,非洲有种蜜蜂,它会酿蜜,可同时也会食人,而这种蜜蜂却能与人和谐相处,为人类提供蜂蜜,作为有感情的人类怎能不对蜜蜂充满喜爱之情?文中有许多地方写出了蜜蜂的许多令人喜爱的品质,找到了这些句子,你就知道作者有否写错了。

请找到句子作好记号,并说说体会到了什么。

分析——

选择孩子的观点加以顺势引导与按照预设计划进行并不互相排斥,中间只要能自然的衔接上,就既能保护孩子的探究兴趣,又不至于被孩子问题随意地牵着跑。这样调整其实就引出了“为什么说蜜蜂是渺小的却又是高尚的”这一预设问题的探究过程,与预设自然衔接上了,而且课后这样与“发话”的那位同学交流也很愉快。

3、讲究合理的自主

设计——

四人小组交流大家提出的三个问题后,你认为哪个问题简单就回答哪题。

学生反应——

前一个回答“为什么说蜜蜂是渺小的又是高尚的”,下一个却要回答“为什么说蜜蜂是在酿造生活”,第三个又要回答“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是什么意思。

调整——

课题是“可爱的小蜜蜂”,因为蜜蜂有高尚的品质,才让人觉得可爱,咱们不如先从“为什么说蜜蜂是渺小的又是高尚的”一问着手。

分析——

自主不等于自流,可为避免自流,又常使自主流于形式,自主与自流在课堂中常处于一种尴尬的关系中,我就常在课堂上被学生牵着全文跑,常常会有意外收获,也常常觉得得不偿失,有收获该算是自主吧,而得不偿失就该是自流了。看来自主还是自流得通过预后效果来界定,所以当想让学生自主学习时,首先该考虑的便是后面可能会出现怎样的学习情景和效果。象以上学习结果是每个问题都被肢解得很凌乱,而且无法深入,尤其“‘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是什么意思”一难点疑问的理解要纵深引导极不方便。这,并不是合理的自主。

而综上所看,不论是讲究默契的配合、自然的衔接还是合理的自主,都要从学情出发,从学生出发,这也是这节课后的最深感受,因为自己疏于此道,尤其对待公开课的心态有所偏颇,过多地将精力放在教案的预设与修改上,以至于到上课前一天还在改教案,使得第二天对教案不甚熟悉,到课堂上又怎能胸有成竹地根据学情随机应变?又怎么谈得上讲究细节的精雕细琢呢?!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