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三借芭蕉扇(一)》教材理解 《三借芭蕉扇(一)》教学参考

新学网 > 语文 > 语文S版二年级下册语文 > 三借芭蕉扇(一) > 三借芭蕉扇(一)教材全解

教材说明

这篇课文选编自我国著名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课文讲的是孙悟空为师徒四人能够越过火焰山去西天取经,从三借芭蕉扇的故事,看出了孙悟空不畏艰险、神通广大、顽皮可爱的特点。

“三借芭蕉扇(一)”讲述了一借芭蕉扇的情况。课文先讲借芭蕉扇的原因。一是要去西天非得过火焰山不可,这里“方圆好几百里,常年呼呼冒着大火”说明火焰山的火势很大,无法通过。二是如果能借来翠云山上铁扇公主的芭蕉扇“就能过火焰山”,因为这把芭蕉扇很“神奇”用它一扇火就灭,二扇生凉风,三扇天下雨。课文的第3—8自然段是讲孙悟空一借芭蕉扇的经过。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讲孙悟空借到的那把芭蕉扇不管用。“一扇火苗熊熊腾起;再一扇,火势增大百倍;又一扇,烈火竟蹿起千丈高”,原来借来的是一把假芭蕉扇。

“三借芭蕉扇(一)”配有1幅插图,这幅图画的是孙悟空从铁扇公主手中拿到了假芭蕉扇,正腾云驾雾往回走。

课文后面编排了会认字表和朗读、思考练习。在12个会认字中,“尚、芝”是翘舌音,“寸”是平舌音。课后的练习题意在朗读课文后启发学生谈出自己对课文的独特感受,并在交流中相互启发。

教学目标

(一)认识“悟、尚、唐、寸、乒、乓、毫、吉、丹、芝、驾、竟”12个生字。

(二)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了解孙悟空的性格特点。

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略)

(二)识字

12个生字中,“驾、毫、竟”几个字笔画复杂,较难记忆,是识字指导的重点。识字教学要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利用已有的知识和基础,采取多种方法主动识字,如熟字加偏旁、换偏旁、两个熟字相加等:

羽—翠之—芝竟—境

加+马→驾士+口→吉

语-讠+忄→悟亮-几+毛→毫

(2)让学生多读读,多认认,说说自己怎样记忆其他生字。

(三)朗读指导

首先让学生反复读课文,将课文读通、读顺、读正确,特别注意读好几个长句子。然后指导学生读出语气,教学时,可让学生先读好课文里的问句、感叹句和祈使句。问句如:“当时正是深秋,为什么这么炎热呢?”“可是,在熊熊的大火里,就是铜脑袋,铁身子,也要化成水。怎么才能过去呢?”感叹句如:“这铁扇公主我知道,她的丈夫牛魔王还是我的结拜哥哥呢!”祈使句如:“他一边用金箍棒敲打洞门,一边高声叫喊:‘开门!开门!老孙借扇子来了!’”。另外,引导学生注意对话前面的提示语也很重要,它提示了应该用什么样的感情来读。如:“心想”“故意说”“高声喊”“眼珠子一转说”等。

(四)了解内容

学习第1、2自然段,引导学生了解为什么要借芭蕉扇。原因有两个:一是这里有座火焰山,常年呼呼冒着大火,要去西天非得过火焰山不可。二是铁扇公主有一把神奇的芭蕉扇,如果能借来芭蕉扇就能过火焰山。

2.学习第3—8自然段,引导学生了解一借芭蕉扇的经过。

3.学习第9自然段,引导学生了解孙悟空从铁扇公主那里借到的那把扇子是假的。“火苗熊熊腾起”“火势增长百倍”“烈火竟蹿起千丈高”是具体说明。

4.引导学生讨论:你觉得课文哪些地方很有趣?

(五)课时安排

本课建议用2—3课时。

参考资料

1.关于课文

《西游记》是我国著名长篇神话小说。作者吴承恩(约1500—1582),字汝忠,山阳(今江苏淮安)人。本书是根据唐太宗时僧人玄奘取经的故事写成。《三借芭蕉扇》是选自本书中的一段故事。

2.词语解释

收服:制伏对方,使他顺从自己。

呼啸:发出高而长的声音。本课指狂风发出的声音高而长。

飞沙走石:沙子飞扬,石头滚动。形容风很大。

腾云驾雾:本课指利用法术乘着云雾飞行。

兴冲冲:形容兴致很高。

《语文同步读本》指导

老师可以安排学生阅读《语文同步读本》(二年级下册)中的《球形间谍(一)(二)》,通过这组系列课文,培养学生学会阅读长文章,能抓住每一课主要内容。这两篇课文,设置了悬念——天鹅妈妈的六只蛋为什么丢失了呢?后来,又为什么多出一只蛋呢?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