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北师大版:北师大教材三年级(下)修改建议

新学网 > 语文 >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 >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综合知识 >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教材修改建议

北师大教材三年级(下)采用主题单元式的结构进行编排,书中选择了反映时代潮流而又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和接受能力的文章,注意激发起学生阅读的兴趣,体现了新课标对于教材编写的精神。

但在使用本册教材的过程当中,我感受较多。现总结如下:

一、关于本册教材中部分课文课后问题的一点质疑

1、《礼物》一课的课后问题注意引导学生从教材展开,引入生活化的思考方向,但这个问题却不能更好地为读写结合作好准备。学生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不能够较好地将对文章内容及形式的把握有效地迁移到第二道思考题中的创作中去。

改为:你收到过亲人什么礼物?你从中有什么收获?

2、《平分生命》一课第二道思考题“结合课文体会‘震撼’的意思”。题目中“震撼”一词指向于医生,可以说是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体会男孩的心情。我个人认为在这个问题中就应加入对“犹豫”一词的理解和体会。因为“犹豫”一词直指男孩的心情。可以让学生从正面去体会男孩当时的心情。“男孩为什么会犹豫?他犹豫了多长时间?为什么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他就做出了决定?当男孩听说抽血不会危及生命的时候,他又是怎么做的呢?”理解这个词,不但抓住学生学的线索,也明确了教的重点。

3、《妈妈的葡萄》一课的第一个问题“山洞附近树下的葡萄是从哪儿来的?”我觉得这个问题的幅射面过窄,因为这个问题针对的只是一个地点,而如果问“山洞附近树下的葡萄是从怎么来的?”而将问题的幅射面扩展到一个过程当中,更有利于开启学生的思维。

4、《理想的风筝》一课的第一道思考题后面最好可以加上“如果以‘瞧那边又飞来了一只( )的风筝。’为开头,把自己的理想也写进去”这样会更好,更有助于学生将读写结合起来。

此外,第二问题似乎不太全面。对于刚刚接触总分式段落结构的学生来说,尤其这里直指逻辑段,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更困难。如果说成“在第二到六自然段中,那一句话最能概括这几段的意思?”是不是更好一些呢?

5、《春天的雨点》一课的课后问题编者可能将顺序颠倒了。因为第一个问题应当在第二课时解决,是需要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深入体会的。而第二个问题则需要直接在第一课时解决。

6、《山沟里的孩子》一课中的最后一个问题“课文里哪一个表示色彩的词用得最多?为什么?”对于学生的来说理解起来似乎太难了。尤其这里还涉及到了“黑”的象征性含义。似可删去。

7、《爸爸和书》一课中的第一个问题“书给‘我’家带来了什么?你体会到读书的乐趣了吗?读书有哪些乐趣?”第一个问题应与后两个分开。原因在于第一个问题的幅射面较广,有助于开启学生了发散思维:书既给我家带来的快乐,也带来了贫困,还可能带来别的。而后面的问题则圈住了学生的思维指向:告诉学生带来了乐趣。

8、《田忌赛马》一课的课后问题当中是不是可以加入这样一个问题“是不是调换顺序就一定能赢?”这是一个一石激起千层浪的问题。因为并不是调换顺序田忌就一定能赢,让学生思考这个问题不但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更可以让学生从深层次上体悟到只有“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才会做出正确的决定。

9、《天外来客——陨石》一课中的第二道问题“你发现这首诗是怎么押韵的了吗?”我不知道学生明白这个问题究竟会对学生有多大帮助?实际上这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问题,应当有专业性的人来解决。我个人觉得这个问题的不符合新课标精神。

10、《最美的花束》一课中的最后的问题“课文中的‘你’、‘我’、‘他’指谁呢?”我觉得这个问题对于学生来说颇有难度。因这个三个人称的指向并不明确,不象《松鼠》一课后面的三个“他们”分别指谁那么明确?如何让学生理解指代稍显模糊的词语呢。我觉得对于刚刚接触代词的学生来说,让他们理解一些指代明确的事物会更好!

11、《失踪的森林王国》一课的中第二题“森林王国消失后,那里怎么样了?”我觉得在用词上稍显不完整,与“森林王国里的森林消失后,那里怎么样了?”相比指向性定位不够准确。

二、课后问题中的关于读法的要求不够充分。

整册书只有最后一课提出到了“默读”。对于其他读法,如“有感情地朗读”“分角色读”“诵读”根本没有涉及。在新课标中对于读法有比较清楚的要求,如默读一项,要求学生可以很好地使用默读。但本册书中如此简单的要求,可以说力度还需要加强。

三、书中出现的两处错误:

1、《最美的花束》一文中的“你的头发漆黑”一句,形容头发怎么可以用“漆黑”,通常情况下我们一般用“乌黑”。

2、最后一单元中语文天地中的抄一抄里:第一行对应的是《草叶上的歌》;第二行对应是《美丽的小兴安岭》。

四、关于“金钥匙”的编排

1、《亲情》主题单元后关于“抄写”的提示最好放到《书信》一单元后,因为在《给孩子的一封信》后有关于抄写的课后题。

2、同因,《尊重与平等》主题单元关于“复述”的要求最好放在《亲情》一单元后,因为《妈妈的葡萄》就已经出现了关于复述的习题。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