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硚口区板厂街小学 熊淑惠 程丽娟 王文莹 姚妮娅
《浮冰上》是鄂教版小学六年级的一篇课文,故事发生在一块浮冰上。少年诺尼和他的爱犬尼玛克被困在一块浮冰上,故事开始于第三天的晚上,浮冰上除了有血有肉的生灵外,没有雪橇、食物、皮大衣、甚至失去了他的小刀。在这饥寒交迫的夜晚,诺尼和尼玛克,都站在了死亡的边缘、都面临着生死抉择的考验。诺尼磨起了小刀,动了杀机。但他与尼玛克之间真真实实的爱、生死相依的爱,让他丢去了小刀,放弃了杀犬的念头。但就是这把扔出去的小刀反而救了他和尼玛克。文章是以小说的形式展现,人物简单但情节跌宕、扣人心弦,小说以人物的内心描写引人入胜,让读者的心随着故事的深入而沉浸其中,是一篇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的优秀作品。
课文篇幅较长,怎样让学生在短短的40分钟学得有效率?首先,我们立足文本,对文本进行细读——读出每一段文字背后的东西,更深层次地把握文本;然后找准教学的切入点,找到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方法,梳理出有利于学生深入走入文本的教学线索,让他们在感受语言文字魅力的同时,也受到高贵人性与伟大爱心的思想教育。
1.“除了他们两个以外,再也没有别的有血有肉的生灵了。”
“他们两个”,这里怎么能够人狗同称呢?一反常理。可见在作者的眼中,动物与人是同样具有灵性的生物,在生命面前,人与动物是平等的。此时冰山上只有诺尼和狗,再无其它生命的存在,饥寒让他们俩难以忍受,死神正一步步向他们逼近。求生的本能使得诺尼杀犬乃万不得已,但却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2.“他们两个卧在冰上,睁大眼睛注视着对方——双方保持着一定的距离。”
冰上是寒冷的,本不能卧。一个“卧”字可见此时诺尼和狗由于饥寒交迫,体力消耗殆尽。“注视着对方”可看出他们彼此之间保持着高度的警觉时时提防,从“睁大眼睛”中,彼此都看得出对对方的防范。在这样的境地中,两个相依为命的伙伴之间本应该相互偎依,相互依存。而此处却由于相互防范而本能地保持着距离,这是心灵的疏离和悲哀。
3.“诺尼对尼玛克的爱是真真实实的——就像这又饿又冷的夜晚和他伤腿上的阵痛一样真实。”
诺尼面对死亡的绝境是真实的,对犬的爱也是真实的,是要生命还是要犬,这是摆在诺尼面前的一个艰难的选择,也是一个无奈的选择。诺尼虽然爱犬心切,但饥饿难当,在矛盾与痛苦的煎熬中,求生的本能使他勉强找到了一个理由:“村里的人在食物匮乏的时候,不就毫不迟疑的杀犬充饥吗?”理由虽牵强,但从情感上理解他痛苦的内心,想不出两全其美的办法,一切都在情理之中。
4.诺尼硬起心肠来。“来,尼玛克。”他轻声叫犬。
诺尼内心是矛盾的:一边是对尼玛克真真实实的爱,这里的不仅是真实,更是真真实实的。可想而知诺尼和尼玛克之间的感情之深,这种情感不是一朝一夕的。在这之前我们曾经介绍过雪橇狗,在北极这种极冷的环境里,在一望无际的白雪中,雪橇狗既是诺尼的交通工具,更是他的朋友。但现实是残酷的,在这又冷又饿的夜晚,在失去了一切的冰面上,诺尼必须做出艰难的抉择,所以诺尼要硬起心肠。“来,尼玛克”,他叫得这样轻声,温柔中带着丝丝颤抖,从这轻声的叫唤中,我们分明可以感受到此时诺尼内心撕裂般的疼痛。读到此,我们何尝不是椎心之痛呢——毕竟诺尼对尼玛克动了杀机呀!
5.“尼玛克迟疑地看着他。”
“迟疑地看着”,这是一种怎样的眼光啊,充满着哀怨、惶恐、伤感、绝望、迷惑。主人今天这是怎么了?要杀我了吗?他会杀我吗?他平时对我的那份爱是假的吗?人类真的都是这样虚伪和残忍,在危难的时候杀友求生吗?他们不是说患难见真情,不离不弃吗?我怎么办?就这样任他宰割,顺从地死去?难道就没有别的办法吗……尼玛克的迟疑是因为从朝夕相处的主人眼中读出了危险,这一“迟疑”,包含了多少内心的煎熬啊。
6.“他的心在流泪,他痛恨自己,又竭力压制这种感情。”
诺尼的内心何尝不是煎熬呢。从尼玛克的眼神、喘气、缩头缩脑的样子,诺尼同样读出尼玛克的恐惧、饥饿、痛苦。看到了诺尼这样的痛苦,他的心仿佛被撕开了一样,心在滴血,一个“心在流泪”,将此时诺尼的心中的痛苦描写得淋漓尽致。他痛恨自己,痛恨什么?痛恨自己要亲手杀死自己的好朋友的卑劣行径,痛恨自己的虚伪猥琐、人性泯灭,痛恨自己的背后是什么——是对尼玛克难以言状的爱。他为什么这么痛恨自己呢?因为此刻他想起他平日里与尼玛克是多么友好,他们在平原上奔跑,在荒郊野外追逐野兔,在冰天雪地一起滑雪橇(当然是尼玛克拉着他滑),就是在做功课的时候,尼玛克也是乖巧地趴在一旁耐心地注视着,不停地喘着气,在他不开心的时候,尼玛克总是小心翼翼地在他跟前跑前跑后,逗他开心……他和尼玛克可算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而此刻,他真的也像那些村民一样要杀狗充饥吗?他怎能不痛恨自己呢;他压制着这种痛恨,“竭力”则说明压制不了——对尼玛克的爱使诺尼人性复苏,爱的力量是不可抗拒的,它可以战胜人性的卑劣。“流泪”是对人性的拷问:是为了求得生存去杀狗,还是为了那份真挚的友谊不杀狗?在这里,小说到达了高潮,也是最扣人心弦的地方。因此,在这里让学生来体会诺尼的内心矛盾,来感受诺尼的内心挣扎,来让学生也经历这样一次的抉择。
7.“一声痛苦的呜咽使诺尼跪立着的身体一阵震颤。他诅咒小刀,紧闭两眼,摇摇晃晃地把刀子扔得老远。然后,他张开空空的双手,蹒跚着扑向尼玛克,他倒下去了。”
“呜咽”是一种悲极而泣而又欲哭无声,“震颤”是悲极而浑身发抖,这是诺尼人性彻底复苏的表现。“跪立”一词值得我们重视,因为先前是卧在浮冰上的,是人性复苏后的过度的悲痛使他恢复了一点点气力,仅能跪立而不是站立,尽管后面用尽仅有的一点点气力把刀子扔得老远,扑向尼玛克,但仍然是“摇摇晃晃”和“蹒跚”,最后终于“倒了下去”。
痛苦的呜咽是诺尼从内心深处发出的对尼玛克的爱,对自己的谴责。他诅咒小刀,其实更是在诅咒自己,诅咒自己卑劣的想法,诅咒自己为了生存而不择手段,虽然村里人都是这样做的,虽然这样做无可厚非。但诺尼内心深处人性的善良战胜了求生的本能;他对尼玛克真真实实的爱战胜了想杀尼玛克的想法。所以他会把小刀扔得老远,虽然此时他又冷又饿,虽然此时他已体力不支,但他仍然将象征着生命主动权的小刀扔得老远。他对尼玛克张开了空空的双手,希望与尼玛克和好如初,能像好朋友之间相互拥抱。此时,诺尼的内心活动是复杂的:去你这可憎的小刀,就让我和我的尼玛克死在一起吧,哪怕是我被尼玛克吃掉充饥也甘心情愿。扔掉小刀,张开双手,使一个本该沉沦地狱的灵魂得到了拯救。故事到了这里,诺尼在痛楚的人性拷问面前交上了一份超越生命的答案,让我们深深地为这位小男孩而感动。
8.“诺尼闭上眼睛,祈祷犬的攻击快一些结束。他感觉到犬的爪子踩着他的大腿,犬呼吸时喷出的热气冲击着他的脖颈。”
此时诺尼放弃刀子,没有任何武器虚弱的躺在地上,任由犬摆布的时候,看似是尼玛可的一段行动的描写,其实也是诺尼的一段心理经历,在这种危难之际犬吃掉手无寸铁的主人来换取自己的生命也是一种本能。与前文的第四自然段中:“尼玛可饿久了也要寻觅食物的……一个很快就要被另一个吃掉”呼应,表现出诺尼的内心的一种极度恐惧。
9.……然而,他感觉到犬滚烫的舌头直舔他的脸。诺尼睁开眼睛。他张开手,抱住尼玛克的头。头靠着头,他轻轻地哭了……
故事情节峰会路转,尼玛克也放弃了攻击主人求生的方法,当犬舔诺尼的时候,诺尼犹如至死地而后生,于是抱犬痛哭,动物是没有什么理性和情感之分的,他在生存能力遭到威胁时会有本能的反应,然而身处绝境的尼玛可却没有。更能反衬出主人对犬平时是怎样的关心和爱护,才使得没有理性思维,没有强烈情感的狗愿意和主人呆在一起……从这个角度和视角也能反应人和狗之间的情感之深,爱之切。从而小男孩抱头痛哭,泪水有重获新生的激动、有对尼玛可行为的感动、有对先前自己行为的忏悔、还是感到自己和狗都选择共生共死的那份默契的幸福泪水……此时的心情是复杂的。
10. “他把飞机降落在一块较平的冰面上,然后上了冰山,两个黑影是——一个小男孩和一条爱斯基摩雪橇犬。小男孩已经昏了过去,但还活着。那条犬无力的叫着,已经衰弱得一动也不能动了。”
“无力”说明犬已经奄奄一息,但它如此衰弱却为何在垂死的边缘为还要有气无力地嗥叫呢?他到底在叫什么呢?读到这里能让我感到:那是犬在用自己的声音为主人担忧,求救的声音,多善良的生灵啊!让人不得不为动物的和人类的行为而深深感动,那是人类关爱动物,同时动物回报人类而感动了苍天。
11.“一小时后,一架直升飞机出现在北边的天空。飞机上一个海岸巡逻队的小伙子俯视着下面,他看到了漂浮着的冰山上有什么东西在闪光。”……吸引了飞机上巡逻队员注意力的闪光物是一把粗糙的小刀,刀尖向下插在不远的冰上,在风中摇曳着。”
就是这把曾经差点成为武器伤害对方的小刀却成了他们求生获救的标志,小刀折射出的光芒一闪一闪的,这分明是人性善良的光芒在熠熠生辉,也预示爱创造了奇迹。这是人与动物之间用真情真爱创造的奇迹啊!
当文本细读于此,我们每个语文老师对《浮冰上》的感觉已经不是简简单单的书面文字,已经不是故事中的諾尼和尼玛克之间的故事了。我们仿佛置身于那块浮冰上,我们仿佛看到了那把在风中摇曳的小刀。我们已经能够深切的感受到諾尼内心的挣扎,看到尼玛克那迟疑、无助的眼神,但更感受到一种弥漫在浮冰上的爱,一种超越生命,人性光辉闪耀的爱。文章写到这里,“爱”字已经在我们心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记。当我们读到这里,已经深深感受到《浮冰上》这篇文章已经不仅仅是对生命的一种注解,更是对“爱”诠释。这是一种爱,一种大爱,一种超越生命的爱;而正是爱创造了奇迹。《浮冰上》已经超越了生命这个主题。
通过对文本细读,让我们将文本的精神转化为教师自己的精神;将文本的情感转化为教师的情感。在文本的字里行间揣摩、体会、感悟作者的情感,细细的倾听作者的声音,传递给我们的学生,这是对文本的转化的过程,也是对文本优化的过程。这样一个过程是教师进行语文教学的一个必经过程,也是让学生获益的一个必经过程。我想,只有经过这样的文本解读,我们才有可能自如的行走于文本间,在文本与作者之间游刃有余,在课堂上淋漓发挥,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加高效,让我们的学生真正获益。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