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介绍大熊猫的文章。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简介大熊猫是动物园里最吸引人的动物;第二自然段描写了大熊猫可爱的外形;第三自然段介绍了大熊猫小的时候和长大以后不同的生活习性;第四自然段告诉我们大熊猫最爱吃什么。整篇课文语言浅显易懂,描写形象生动,是一篇深受学生喜爱的课文。
课文插图一中,大熊猫正抱着竹叶吃着,可爱的形象跃然于纸上。教师可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并学习运用书中的语言和词汇来描述眼中的大熊猫。
课文后面安排了认读生字表、会写字表、朗读的要求。课后第2题是扩展性练习,激发学生课外搜集关于大熊猫的信息资料,并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课后第3题是一项词语积累的训练,引导孩子们用“( )来( )去”的词语结构来练习说话。“词语花篮”里的3个词语要求学生会读。
教学目标
1 认识“物、数、胖、尾、巴、全、黑、圆、候、活、喜、皮、爪、呼”14个生字;会写“巴、爪、皮、黑、双、许、动、全”8个字。学习3个新部首:“言字旁”“人字头”。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学习观察,并通过观察与学习,了解大熊猫,认识大熊猫,喜欢大熊猫。
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1 教学挂图、生字和词语卡片、多媒体教学课件。
2 如有条件,可让孩子们到动物园去看看大熊猫,了解大熊猫的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
(二)识字写字
1 生字的呈现
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相机出示“珍贵的动物”“胖胖的身体”“短短的尾巴”“圆圆的黑眼圈”“顽皮的孩子”“呼呼地睡着了”等词组及“活泼”“抱头”等词语,引导学生认读“物、数、胖、尾、巴、全、黑、圆、候、活、喜、皮、爪、呼”等生字。
2 生字的识记
(1)指导学生学习有生字的词语。如“尾巴”“爪子”“双手”“动物”“全身”“黑色”等。
(2)本课中有一个多音字“数”,要读准字音,在本课中读第三声。
(3)本课涉及前后鼻音、翘舌音的生字有三个,要读准后鼻音“胖”,翘舌音“爪”。
(4)可利用熟字加上或换一部分的方法,识记生字。如:半——胖员——圆话——活跑——抱
(5)也可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一些好的识字方法。
3 生字的巩固
(1)让学生在课文中画出生字,然后借助拼音自己拼读,巩固认记生字。
(2)以“火车快快开”等游戏竞赛的方式,巩固认记生字。
(3)利用课后的“词语花篮”,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词语补充在其中,以达到巩固、积累词汇的目的。
(4)写字指导。
“巴、爪、全”三个字要求既会认又会写,可在认读时指导书写,“巴”字共有四画,笔顺是“横折、竖、横、竖弯钩”;“全”字的“人字头”是新学习的部首,要指导学生写好;“许”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注意右边是“午”,不是“牛”。“双、皮、动”是已经会认的字,“双”字左边的“又”的第二画注意不是捺,而是点;“皮”字共五笔,笔顺是“横钩、撇、竖、横撇、捺”。“黑”字笔画较多,学生书写较困难,老师要重点指导。
(三)朗读指导
1 朗读课文时,可先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读,把课文读通顺。然后老师根据学生自读的情况进行朗读指导。
2 课文中用了许多叠词:“胖胖的”“圆圆的”“毛茸茸的”“呼呼地”,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老师可引导学生借助课文插图,想象大熊猫憨厚可爱的样子,把对大熊猫的喜爱之情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四)感悟、理解
1 课文中的第一幅插图体现了课文第四段的内容,画的是大熊猫抓着一大把竹叶吃得正香。教学时,可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大熊猫的外貌特征和动作神态,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观察到的内容。
2 整篇课文语言浅显易懂,描写生动形象。文中词句不必多讲,只需对个别难理解的词语略加点拨即可。重点是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大熊猫的憨厚可爱。
(五)教学时间
本课可安排2课时。
参考资料
大熊猫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动物之一,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四川、甘肃、陕西省的个别崇山峻岭地区,数量十分稀少,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称为“国宝”。它不但被世界野生动物协会选为会标,而且还常常担负“和平大使”的角色,带着中国人民的友谊,远渡重洋,到国外攀亲结友,深受各国人民的欢迎。
大熊猫身长一般大约为1.5米,肩高60~70厘米左右,体重可达100~180千克。大熊猫的祖先是食肉动物,现在却偏爱吃素,主要以吃箭竹为生。一只成年的大熊猫每天要吃20千克左右的鲜竹。有时,它也会开一次“斋”,捕抓箭竹里的竹鼠美餐一顿,甚至大摇大摆闯入居民住宅,偷吃食物。
大熊猫性情孤僻,喜欢独居,昼伏夜出,没有固定的居住地点,常常随季节的变化而搬家。春天一般待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竹林里,夏天迁到竹枝鲜嫩的阴坡处,秋末搬到2500米左右的温暖的向阳山坡上,准备度过漫长的冬天。大熊猫的寿命一般为20~30年。
《语文同步读本》指导
学习本课,可结合阅读《语文同步读本》(一年级下册)中的《我是国宝》《丹顶鹤》。让学生加深认识大熊猫和丹顶鹤特点,增强保护珍稀动物的意识。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