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汇区高安路第一小学 李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读者个性化的行为,阅读的过程是富有创造性的过程。”
课堂实录:
……
师:听见爸爸询问是谁吃了李子,万尼亚的心情非常紧张。他会怎么说这句话呢?自己试着读一读。
生:(自由朗读)
师:谁来试一试?
生1:没有,我没吃过。(声音很轻)
(其余学生说:“他的声音太轻了!”)
生1:我是故意的。因为万尼亚在撒谎,他心里很慌张,所以不敢大声说。
师:对啊!明明吃了,但是不敢承认,心里直发毛啊!连说话都不敢大声的了。还有没有其他的读法?
生2:没有,我没吃过。(声音响亮)
师:你的声音特别响,你能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呢?
生2:因为他为了要向别人证明自己没有吃,故意大声说,好让别人相信自己。
师:这样还真有点“此地无银三百量的感觉呢”!
生3:没……没有,我……我……我没吃过。(断断续续)
师:你说话结结巴巴,为什么呢?
生3:因为他心里慌张,所以说话不连贯了。
师:确实心里慌张,说话就会结巴。可是你再看看课文,课文中万尼亚到底是怎么说的?
……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学生联系了自己的生活经验,对万尼亚慌张的时候说的话,读出了各种语气。确实由于孩子的性格不同,他慌张的时候就会有不同的表现。这样的朗读尊重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整个阅读过程突破了习惯性的思维,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了理解和体验。
萨特曾说:“阅读就是自由的梦。”但是课堂中“自由的梦”必须依托课文的语言环境,所以虽然学生3的方法也是实际生活中的会出现的一种现象,但是他的朗读脱离了课文的语言,为了不打伤孩子朗读的积极性,我没有一味的表示不赞同,而是在承认他的想法是正确的基础上,要求他再根据课文的文字读一读。这样既保护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又让学生知道了只有依托课文的内容,展开的想象才是合理的。整个课堂也由此焕发出勃勃生机,充溢着耐人寻味的无穷魅力,学生正是在这自由愉快的阅读中编织着一个个瑰丽多彩的梦。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