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世纪宝鼎》教学札记 《世纪宝鼎》之我见

宜昌市伍家岗区实验小学 乔玲

新学网 > 语文 >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 > 世纪宝鼎 > 世纪宝鼎备课

事隔多年后再次听胡老师执教《世纪宝鼎》,感觉很特别。

记得第一次胡老师执教《世纪宝鼎》时,是她刚调入我们学校没多久,从中学来到小学,对胡老师来说应该有一个比较难以适应的阶段。但就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胡老师很快完成从中学老师到小学老师的角色转换,而且在学校的“创新杯”比赛中以《世纪宝鼎》一课给老师们做了精彩的展示,以致多年后的今天,还有不少老师对她的那节课记忆犹新。

今天重新走进胡老师的教室,聆听她的《世纪宝鼎》,让我在回忆之余有了更多的期待。

时代在前进,胡老师的新课导入也引入了新的元素:教师说成语意思,学生猜成语。“一言九鼎”、“钟鸣鼎食”、“扛鼎之作”,三个与“鼎”有关的成语学生脱口而出。接着在强调“鼎”的笔顺、笔画后让学生介绍课外搜集的有关“鼎”的资料。从最早的炊具到礼器,逐步发展到鼎文化,教师再次进行了概括介绍,然后为学生介绍了一种历史上有意义的“鼎”——“司母戊大方鼎”,最后用在去年的“疾风三十一”活动中兄弟学校赠送给我校的宝鼎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世纪宝鼎”。

接下来老师按照初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细读课文研究宝鼎的外形和寓意——品读课文体会作者感情的顺序引导学生学习了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弄清了世纪宝鼎的外形和寓意。在整个学习进程中,学生的学习欲望非常强,可惜的是胡老师放手不够。尤其是在学习宝鼎外形的时候,仅仅了解这座宝鼎的外形特点是不够,还要知道作者是怎样写的。作者在介绍这座世纪宝鼎的外形时,层次非常清楚,先具体介绍再整体概括。从底座——鼎身——底座依次介绍了这座宝鼎的“造型古朴、工艺精湛”。学生在此处的学习不够细致,导致在最后“模拟赠鼎”时,对世纪宝鼎的解说没有融入自己的理解。

在课的最后部分,胡老师安排了十几分钟的“模拟赠鼎”的活动。从课堂的表现看,学生的解说值得肯定,每一组的两个同学都能根据实际情况比较灵活、清楚地介绍世纪宝鼎。但让听者觉得遗憾的是,学生对宝鼎的介绍缺少了一份情感,一份庄重。一个集中国青铜铸造技艺大成的宝鼎,一个彰显着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宝鼎,一个承载着中国人民美好祝愿的宝鼎,这份礼物的厚重应该是不言而喻的。学生何以不能带着这种自豪、这种骄傲、这种祝福来介绍宝鼎呢?我想,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对这座宝鼎的特点,无论是外形上的,还是寓意上,抑或是价值上的,都只停留在表面上。那些凝练的文字背后蕴涵的意思,学生没能领会。“鼎作为一种重要礼器,象征着团结、统一和权威,是代表和平、发展、昌盛的吉祥物。这座世纪宝鼎,集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之大成,熔古代技艺与现代科技于一炉。它的整体结构、艺术造型和纹饰配制,显示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鼎志昌盛,龙兆吉祥。”这些含义深刻的语句是很值得细细咀嚼的。

纵贯全课,一个很深刻的印象是:老师包办多,放手少。不少应该放手让学生理解的地方,老师没有放手。

回想胡老师前后两次执教的同一课,为什么第一次执教没有出现的问题今天却出现了呢?一位老师的教学变化带给我们的思考是很多的:老师对小学教材越熟悉,对小学教法越熟悉,就越不愿放手,这说明了什么?这难道是我们教学改革需要的结果吗?老师的变化有没有教育管理的责任?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平时的教学管得太死?课堂上不敢放手说明什么?如何在课堂上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放手让学生学习?……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