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开天辟地》教材理解 《开天辟地》教学参考

新学网 > 语文 >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 开天辟地 > 开天辟地教材全解

教材说明

〔解题〕

这是一篇中国古代神话传说。

马克思说,神话是“在人民幻想中经过不自觉的艺术方式所加工过的自然界和社会形态”。神话是人类在幼稚时期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幻想、虚构出来的具有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述的集体口头创作。在古代,生产力和人们的认识水平低下,对复杂的自然现象无法作出科学的解释,于是幻想出一些有极大威力的神灵,这些神能够控制自然,能够了解自然、改造自然,反映了先人迫切的要求与美好愿望。神话决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它是人类童年时代虚构出来的,是把自然力加以拟人化的产物。神话中的英雄都是神化了的人。神话表面上歌颂神,实际上是歌颂人类征服自然、反抗强暴的胜利。

文题中的“开天辟地”,就是开辟天地的意思,指宇宙的开始。人类在远古时就产生过疑问,这天地是怎样生成的?谁是天地的开辟者?在已有知识无法解释的情况下,就虚构出一些开天辟地的故事。最早探讨开天辟地这个问题的当数屈原,他在《天问》中发出一连串关于开天辟地的疑问。正式记载关于开天辟地的神话出现在汉代初年的《淮南子》里。大意说,上古还没有天地时,世界混沌一片。后来出来阴神和阳神,苦心经营天地,最终使阴阳剖分,八方定位了,阳神管天,阴神管地,形成世界。在这之前、之后,还有许多关于开天辟地的神话传说,直到三国时,徐整吸收众多关于开天辟地的神话传说,也吸收南方少数民族关于“盘瓠”或“盘古”的传说,加以自己的想象,创造出一个新的开天辟地的盘古,填补了鸿蒙时代的这一段空白,盘古成了中华民族共同的老祖宗。

本文以神话传说的形式,讲述盘古的孕育以及他开天辟地地创造世界的过程,生动地说明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坚强勇敢、勇于创造和富有自我牺牲品格的优秀民族,热情地讴歌了高尚的为征服自然的奉献精神。

〔结构分析〕

课文5个自然段,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远古时的世界一片混沌,像巨大的鸡蛋,盘古孕育在大蛋里。这是故事的起因,讲盘古的孕育。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写盘古将天地劈开,又顶天立地支撑不让其合拢,直至累死。这是故事的经过,讲盘古成熟后的伟业,这部分是本文的重点。先写盘古孕育成熟了,发现眼前漆黑,便劈开混沌的圆东西,使天与地分开。再写他头顶天,脚踩地,奋力支撑,并随天地的升高与加厚、身体也不断增高,直至天地不能重合,他也最终累死。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写盘古死后泽被后人,仍造福于人类。这是故事的结尾,盘古不仅开辟了天地,而且把一切献给人类,让世界更加丰富多彩,更有利于人类生存。

〔语意理解〕

“传说世界在最古、最初的时候,天地不分,一片混沌,像个巨大的鸡蛋。”

“混沌”,传说中指宇宙形成前模糊一团的景象。《庄子?应帝王》中记载了一个故事:南海的天帝叫,北海的天帝叫忽,中央的天帝叫混沌。混沌没有七窍,和忽便用爷子、凿子给混沌凿七窍。一天凿一窍,七天凿了七窍,结果混沌却死了。这个故事虽滑稽,却已包含开天辟地神话的概念。后来的传说中,混沌被丑化了。比如《神异经》说混沌是个像狗又像人熊的野兽,是个“睁眼瞎”。他抵触有德性的人,却对恶人服服帖帖。可见,人们对与黑暗差不多同义的混沌大无好感。本故事用这一句开头,交代了故事的背景,表达人们对黑暗的厌恶,对光明的追求。

“天地的开创者盘古,就孕育在这个大蛋里。”

本故事中的盘古是作者综合以前诸多故事创造出来的。中国南方瑶、苗、黎等民族流传的故事中把“盘瓠”两字音转为“盘古”。盘古开天辟地,受到人们的崇敬和推尊。传说南海有绵亘三百里的盘古墓。又说有个盘古国,一国人都以盘古为姓。

“随着一声巨响,蛋里轻而清的阳气,逐渐上升,变成了蓝蓝的天;重而浊的阴气逐渐下沉,凝成了大地。”

“阴”和“阳”最初的意义指日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后来引申为气候的寒暖。古代哲学家用阴阳这个概念来解释自然界两种对立和相互消长的物质势力。比如,《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肯定阴阳的矛盾势力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易经》把阴阳交替看做是宇宙的根本规律。《庄子》体现道家学派观点,把世界之初解释为阴阳混沌,是盘古将混沌劈开,阴阳割离。阳气轻而清,自然上升为“天”,阴气重而浊,自然下沉为“地”。

“刚劈开的天和地,相距是很近的。盘古只得头顶着天、脚踩着地支撑着,不让天地合拢。”

盘古劈开天地,这是他创造世界的第一步。因为天地分开前是合在一起的,所以刚劈开也有重合拢的趋势。如不采取措施,则前功尽弃。另外,刚劈开的天地“相距很近”,天地空间太小,自然人们生活不会舒畅。从以上两点考虑,盘古必须设法阻止天地合拢。“只得头顶着天、脚踩着地”,用身体当做支撑物去支撑。为了光明,为了人类的生存,盘古以血肉之躯奋力支撑着天地,他的精神令人肃然起敬。故事到这里已为人们塑造出一个壮丽的巨人形象。

〔写作特点〕

塑造了一个富于民族风格与民族精神的英雄。

中国神话的主要特点,往往是赞美了一些英雄人物为实现某种理想,敢于斗争、勇于牺牲的精神。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风格和传统美德。本文是体现这一特点的代表作之一。文中的盘古,是中国人心目中理想的英雄。为人民谋幸福的宏大理想,使他奋斗不息,他用自我牺牲去抗击死亡,将自己全部血肉与灵魂奉献给了一个光明、美好、可供后人自由共生的新天地。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3.读懂课文,体会盘古献身的精神,培养想象力,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盘古的行为与古代人民与自然作斗争的关系。

2.体会盘古为人类谋幸福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准备〕

收集中国古代著名的神话传说。

〔教学时间〕

建议本课教学2课时。

〔操作要点〕

1.读书指导。

⑴激趣导入,了解文题。

①同学们喜欢神话故事吗,能把你收集到的神话故事讲给大家听吗?

②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神话故事———《开天辟地》。

③能说说你对“开天辟地”这个词的理解吗?

⑵通读全文,理清层次。

①指名分段朗读,其他同学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注意引导学生把时间、人物、事件说清楚。)

②课文每个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

③哪几个自然段意思相近,可以划为一大部分?说说每一部分讲了什么内容。

⑶精读课文,理解体会。

①默读第一段,你觉得哪些词写出了天地的不同?指导学生抓住反义词“轻”“重”“清”“浊”“上升”“下沉”这些词,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②自由读第二大段,你有什么感受?(指导体会盘古的伟大献身精神,注意抓住写动作的词语)

③从第三段中感受到人们对盘古的赞颂了吗?哪些词语表现了这些内容?指导学生背诵最后一段完成课后练习(1)。

⑷指导复述,完成练习(2)。

可以指导学生先把每个自然段内容连起来说一说,建议学生用自己的话讲,可以用文中优美的词语句子,但不要背诵课文。

2.积累内化。

⑴自选词语,由学生自主完成。

⑵建议学生阅读其他中国古代神话故事。

3.迁移练习。

⑴认读生字。

①课文中的生字可以先让学生分类,按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可以运用形声字、熟字加减偏旁等方法。

②找学生指名认读。

⑵指导书写12个生字。

抓住重点进行指导,如“创”字左边是“仓”不是“仑”,“拢”字右边是“龙”不是“尤”,“孕”字的笔顺先写“累”和“衡”笔画较多,注意写字时摆好各部分位置。

4.实践活动。

⑴查找一些神话故事。

⑵可以召开一次神话故事会。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